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保護昆曲的傳承

如何保護昆曲的傳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3:31: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如何保護昆曲的傳承(讓昆曲藝術永葆生機與活力)1

昆劇現代戲《瞿秋白》劇照。 施夏明供圖

由文化和旅遊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年戲曲百戲盛典在昆山舉辦,昆劇現代戲《瞿秋白》作為開幕大戲上演。這是江蘇省昆劇院近年來創排的第三部昆劇現代戲,回望創作路,感慨和收獲很多。

如何讓觀衆感受到清晰的昆曲行當劃分,看到程式化、虛拟性的戲曲表演,是昆曲現當代題材創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幸運的是,我參與排演現代戲以來,得到了石小梅、胡錦芳、趙堅等前輩表演藝術家的大力支持和嚴格把關,使我們确立了堅守昆曲本體的現代戲創作方向。

昆曲有規範的程式化表演體系,要堅持以行當塑造人物,讓舞台上每個角色都有清晰的歸行。以我飾演的人物為例,在昆劇現代戲《梅蘭芳·當年梅郎》中,分别以巾生、小官生,塑造不同時期的梅蘭芳。在昆劇現代戲《眷江城》中,以巾生刻畫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生劉益朋,表現其儒雅知性。在昆劇現代戲《瞿秋白》中,以小官生演繹革命英烈瞿秋白的凜凜風骨。

“四兩唱,千斤念。”念白在戲曲表演中占據重要地位。在現代戲中,若按照傳統的韻白節奏表演,與現代生活節奏不合拍;若放棄韻白,改用普通話,又失去了昆曲韻味。這需要對韻白的節奏、語速等做出調整。我們在保留傳統昆曲韻白抑揚頓挫的音樂性的基礎上,以中速偏快這樣一個更接近當代人語感語速的節奏念出來,更契合觀衆審美,觀衆也更容易接受。唱腔方面也做了相應調整,大多數唱段都選用中速偏快的節奏。

堅持虛拟性、程式化的表達,是昆劇現代戲一以貫之的創作原則。昆劇《梅蘭芳·當年梅郎》第三場《白夜》圍繞梅蘭芳與黃包車夫李阿大展開。我們在舞台上模拟出拉黃包車和乘黃包車的形态,以一根皮編的麻繩和一盞油燈作為意象化的道具,借鑒傳統程式中“上馬”“上船”等程式手段,最終通過設計一系列組合身段來表現“上黃包車”的動作。劇中梅蘭芳坐定之後,車夫與梅蘭芳之間始終保持相同的距離,車夫存腿、躬身,梅蘭芳保持身體直立,以此形成高低錯落的形态,模拟出黃包車的姿态;以場型調度的變換、圓場腳步的疾緩、高低錯落的姿态,模拟黃包車的停行、轉折、踉跄。在昆劇《眷江城》中,我們進一步探索如何通過程式化的肢體動作恰當表現當代人物的内心活動。劉益朋出場的幾步路,戲曲台步與肢體語言相配合、與音樂節奏相合拍,表現情緒狀态。昆劇《瞿秋白》嘗試對一些生活中的行為動作進行程式化凝練。在石小梅老師的建議下,我們在瞿秋白與王傑夫對峙的這場戲中設計了一套擦拭眼鏡的程式動作。從拿下眼鏡到重新戴上眼鏡,再到擡眼亮相,每個動作都跟随念白的節奏停頓,起到外化人物内心的作用。

回到傳統裡找辦法,是行之有效的基本創作方式。例如,昆劇《瞿秋白》每一折都分為“晝”“夜”兩部分:“晝”對應瞿秋白的人生曆程;“夜”通過亦真亦幻的舞台手法,展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瞿秋白》第一場《溯源》中,為表達獄中瞿秋白的思緒變遷,我們借鑒了昆劇《牡丹亭·驚夢》的身段。劇中瞿秋白伏在案前,先向左邊一倒,再向右邊一倒,在這樣一個半夢半醒的狀态下,瞿秋白慢慢起身,思緒轉移到他長大的地方“瞿氏宗祠”。這一嘗試發揮戲曲以虛代實、在有限舞台上創造無限表達空間的優勢,取得了較好的舞台效果。

傳統是根基,隻有依靠傳統藝術的傳承積累,我們才有勇氣、有辦法在現當代題材中創新。曆代昆曲人所做的努力,便是在小心翼翼守護昆曲的過程中,不斷精進對它的理解;在符合藝術規律的基礎上,加入每一代人的創造,讓這門古老藝術形成可以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當代文化相融相通,是我們這一代昆曲人的責任。隻有這樣,昆曲藝術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才能薪火相傳。

(作者為國家一級演員)《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2日 20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