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一年級語文上冊最新精品無水印課件教案教用資料分享。
文末提供下載地址
教學目标:
1.通過朗讀謎語詩,認識“六、七”等5個生字,會寫“八、十”2個字。
2.區分3組形近字。認清字形,理解字義,嘗試運用。
3.了解漢字“從上到下”和“先橫後豎”的筆順規則,按規則書寫漢字。
4.學習古詩《詠鵝》,朗讀、背誦古詩。
5.在大人的幫助下閱讀并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課時目标:
1.通過朗讀謎語詩,認識“六、七”等5個生字,會寫“八、十”2個生字。
2.用比較法鞏固對生字的識記。學習運用加減識字法和圖文對照識字法識記生字。
3.掌握書寫漢字時“從上到下”和“先橫後豎”的筆順規則。
教學過程:
一、識字加油站
1.(出示謎語詩及插圖)教師範讀,理解詩意。
(1)猜一猜。(師生互說)
明确:“一片兩片……”是說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飛入水中都不見”。
(2)看一看:教師展示雪花紛飛的動畫,讓學生感受畫面,随機理解與“雪花”有關的詞句,如“片、飛入、無數、飛入水中都不見”。
(3)讀一讀:教師領讀,學生自主練讀、小組讀、齊讀,将謎語詩讀準确。
(4)找一找:用筆圈出學過的數字。
(5)說一說、寫一寫:教師指名說出學過的字,并在黑闆的田字格中書寫“一、二、三”。
(6)學一學:請學生在書上用“△”标出新的數字,并指名逐一說出,教師出示生字卡。
(7)記一記:可以出示“六、七、八、九、十”及相關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識記生字;還可以通過點數遊戲、畫畫等多種形式識記生字。
2.學寫生字“八、十”。
(1)每個生字由幾筆組成?每一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麼位置?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2)教師範寫并講解書寫要領,學生邊看邊聽邊書空,再描紅、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3.讀一讀,猜一猜。
銀線根根長又細,上接天來下接地。
看得見來摸得着,掉在地上卻不見。
二、字詞句運用
1.(課件出示“人—天、口—田、日—目”)學生齊讀,鞏固字音,再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你從這3組字中發現了什麼?
2.學生自由讨論交流:如何區分這3組漢字?
(1)加減筆畫:“人”加兩橫就是“天”。
(2)圖文對照:嘴巴張大的形狀像“口”,“田”中有縱橫交錯的田埂。
3.編順口溜。
人—天:堂堂正正一個“人”,頭頂上方一片“天”,一人不變,二人為“天”
口—田:張開“口”,啥沒有,十口人,“田”裡忙。
日—目:太陽中間有道光(日),眼裡蓄了兩滴淚(目)。
3.猜字遊戲。
請一名學生上台,可以用故事、謎語、畫畫、表演等多種方法描述漢字的字形,但不能讀出漢字的字音,由全班學生猜漢字。如,“日”——高高挂在天空,發出萬丈光芒,外形像個圓盤,好比一個火球。
4.鞏固應用:用字組詞、說話。
根據漢字的字義,同桌分工,每人用一個漢字組詞、說話,如,“人”可組詞“老人”,可說“老人在散步”這句話,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三、書寫提示
1.掌握書寫規則。
(1)(課件播放“二、三”的動漫筆順)引導學生讨論:這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從上到下。)
(2)(課件播放“十、禾”的動漫筆順)學生觀察交流:這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先橫後豎。)
小結:書寫漢字的筆順規則有從上到下、先橫後豎。
(3)拓展交流。引導學生回憶哪些漢字也有“從上到下”或“先橫後豎”的筆順規則。
2.規範書寫姿勢。
引導學生回顧書寫坐姿及執筆姿勢,學生示範。教師特别強調執筆姿勢:“執筆離筆尖一寸,大約兩個手指距離;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桌面一尺,大約一個手臂的距離。”
3.仔細觀察,正确書寫。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4個生字的位置,交流提醒關鍵筆畫所在位置。
(2)學生自主練習,一邊書空一邊說筆順規則,再描紅,最後練習書寫。
(3)展示書寫成果,請書寫好的學生與大家分享書寫經驗,鼓勵其他學生學習。
四、課堂回顧
1.教師适當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内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2.引導學生課後複習相關知識。
(1)找一找,你還見過哪些相似的漢字?你有什麼區别它們的好辦法?
(2)在田字格中工整地寫“八、十”2個字。
第二課時課時目标:
1.朗讀、背誦古詩《詠鵝》。
2.在大人的幫助下,多種方式學習《小白兔和小灰兔》,明白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教學過程:
一、日積月累
1.激趣導入:猜謎語。
頭戴一頂紅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腳蹬一雙紅鞋子,唱着歌兒伸脖子。
過渡:唐朝有位大詩人叫駱賓王。有一天,七歲的駱賓王到池塘邊散步,看到鵝在水中遊泳、唱歌,非常高興,就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古詩《詠鵝》。
2.(出示古詩和插圖)學生合作讀,再小組合作讀,教師正音。
3.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38—?)唐代文學家,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
4.字詞理解。
【曲項】彎着脖子。 【歌】長鳴。
【撥】劃動。
5.詩意理解。
6.播放視頻,誦讀古詩。
(1)教師播放朗讀古詩《詠鵝》的視頻,學生跟着視頻一起讀。
(2)(課件出示白鵝圖)教師在圖中指出詩中描寫的“曲項、白毛、紅掌、清波”。
(3)學生對照圖片自由朗讀古詩,教師巡視,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再次播放視頻,讓學生模仿視頻中的語調、節奏,讀出古詩的節拍、重音、感情。
(5)同桌互讀,讀出節奏感,全班齊讀。
7.背誦古詩。
在圖中将“鵝、曲項、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标上序号,邊看圖邊按序号提示背誦。
二、和大人一起讀
1.(課件播放《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視頻)學生觀看視頻,說一說視頻中有哪些動物,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2.教師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結合課文插圖,理解主要情節。
3.熟悉并理解課文。
(1)讀第1~3自然段,引導學生思考:
①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主動幫老山羊收白菜的嗎?
②收完白菜,老山羊把什麼送給小灰兔?小灰兔收下了嗎?老山羊又把什麼送給小白兔?小白兔收下了嗎?小白兔要了什麼呢?
③小白兔要菜籽幹什麼呢?
(2)讀第4~7自然段,學生自主探究:
①小白兔拿着菜籽回家後是怎麼做的?
②小灰兔把白菜拉回家後又是怎麼做的?
③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行為為什麼會出現差别呢?
(3)讀第8、9自然段,師生共同探究:
①小灰兔看到小白兔挑着一擔白菜送給老山羊,為什麼很奇怪?
②小白兔的菜是哪兒來的?
③小白兔的話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教師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内容,鼓勵學生加強積累和閱讀。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減少《語文園地一》的内容帶給學生的枯燥感,我利用猜謎語形式進行導入,将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思考與傾聽上,迅速提升了示範作用。以《詠鵝》為例,這首古詩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學前基礎好的學生早已熟讀成誦,但是對古詩内容的理解卻十分淺薄,機械的詩意理解隻能是“蜻蜓點水”,而視頻産生的情境卻生動地再現了古詩内容。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欣賞中就理解了詩意,領悟到了詩情,加深理解。
點擊下方進入下載:
部編語文一年級上冊課件教案資料合集(最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