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文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的足迹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就已經到達了月球,而人類探測器到達的地方則更遠,像地球的近鄰天體-月球、金星和火星,上面都擁有着人類探測器的“足迹”,更遠的空間,比如太陽、木星以及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我們也都發射過諸多探測器進行近距離探測。目前,深空探測器飛行最遠的當屬旅行者1号,已經到達距離地球220多億公裡的宇宙空間。
然而,從目前探測器的飛行速度來看,仍然非常低,比如最遠的旅行者1号,目前的飛行速度僅有每秒17公裡,這個速度在地球上看簡直是“風馳電掣”,但是對于廣袤的宇宙空間,這點速度真是龜速。如果将太陽系的有效引力範圍确定為太陽系邊界的話(2光年),那麼旅行者1号距離真正飛出太陽系,還得至少需要1.7萬年之久。
去年,我國發射了天問一号火星探測器,成功抵達火星并順利釋放出祝融号火星車,開啟了偉大的火星探測之路。雖然火星是地球的其中一個近鄰,但是以目前的探測器發射和飛行速度,探測器到達火星還得需要半年的時間。與整個太陽系相比,這點距離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在海王星外圍還有柯伊伯帶,再向外還有更廣闊的奧爾特雲,如果僅靠常規的探測器,幾萬年的時間才有可能脫離太陽系的範圍,這無疑是遙遙無期的。
不過,科學家們另辟蹊徑,依靠着另外一種能量供給方式,來為探測器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而且能量密度極高,可以為探測器在短時間内提供極高的飛行速度,這種技術就是“光帆”,也叫“太陽帆”。
早在400年前,天文學家開普勒就提出了“光帆”的設想,人類可以制造出不攜帶任何能源、僅僅依靠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就能快速飛行的飛行器,同時開普勒還計算出利用太陽輻射能,可以為飛行器提供的具體推力大小。在這400年間,很多科學家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及相關物理原理,對“光帆”技術進行不斷論證,不斷提出改善飛行器材質、優化飛行器結構的方案。進入本世紀後,俄羅斯、日本、美國等國家,就此項技術開展了一系列的太空實驗,為後續“光帆”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著名宇宙學家霍金,生前提出了一項令人振奮的計劃,即“突破攝星”工程,應用的就是“光帆”技術,通過利用太陽輻射提供的光壓,将質量很輕的飛行器進行加速,經測算,理想狀态下,飛行器可以在50年的時間内到達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比鄰星。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來衡量,我們也僅需要不到一半的時間,就能真正的跨越太陽系了。
“光帆”技術的原理非常簡單。大家知道,光線的構成以及運動,都是其中存在光子的結果。光子是一類沒有靜止質量但具有動态質量的粒子,光子在以光速進行運動時,如果撞擊到非常光滑的表面,那麼就有一部分光子被表面反彈回來,從而形成光的反射。按照動量守恒定律,光子在被反彈回來時,也會給被撞擊的物體相應的作用力,從而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态,使其以一定的速度沿着光子原來的行進方向運動。
由于單個光子對物體所産生的推力極小,所以,為了獲取更大的推力,則需要物體接受光子撞擊的數量增加,所以物體的表面積越大,那麼所受到的推力就會越大。但是,按照牛頓第二定律,一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取決于所受合力的大小以及物體的質量,一方面合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這就是剛才所說的通過增加物體表面積的方式,來提高物體所受光子推力的合力。另一方面,物體的質量越小,則在相同的推力下,所得到的加速度就越大,從而更容易被加速。
由于地球大氣層因素的影響,如果在近地面的空間内進行“光帆”加速,無疑受到的阻力會非常大,而且飛行器所受光壓推動的數值本身就非常小,因此要想獲得理想的“光帆”加速,必須要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深空處來實施,這樣即使輕微的推力就能使飛行器獲得加速效果。
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決定着“光帆”加速的兩個因素,即飛行器的表面積和質量,似乎是一對矛盾,表面積越大,質量就可能越高,因此如何既能保證飛行器接受光子的數量還多,另外質量還輕,就成為決定“光帆”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這樣“優秀”的飛行器制造材料理所應當成為了重中之重。
通過科學家們長期的研究,認為一種非常輕而且薄的聚酯薄膜是理想之選,這種材料不但輕薄,而且異常堅硬,同時反光效果極佳,這樣就能夠滿足減少飛行器質量、提高光線反射率、增強耐受性等方面的需要。
在飛行器材料優選的基礎上,近期,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團隊又提出了額外的支撐方案,一方面通過瘦身來給飛行器減重,使飛行器總質量不超過100克,而且在原來的聚酯薄膜中增加氮化矽或者氮化硼物質,使飛行器表面對光線的反射性能更為出衆。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在地球上向飛行器發射激光,來提高給飛行器提供的推力,從而提高飛行器的加速度。
通過理論計算,通過優化改造的“光帆”飛行器,從地球上空飛行火星僅需20天,飛到冥王星隻需要3年時間,這比之前“傳統”的探測器飛行速度有了質的提升。目前該方案已經通過了諸多科學家們的論證,并且已經開展了相應的太空實驗。
雖然利用“光帆”技術的核心受制約因素是質量問題,我們短期内還不能突破利用“光帆”實現載人航天的目标,但是,通過對飛行器結構的優化、攜載設備的技術升級,不久的将來或許就能夠實現無人的深空探測,我們人類不再需要等待上千上萬年的時間,就能夠看到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究竟是什麼模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