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名劉恒。是中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賢明皇帝,他和自己兒子漢景帝共同開創的文景之治,被後世所歌頌稱道,被譽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治之世”。
在正史的記載中,漢文帝與民休息,減輕各項雜稅,虛懷納谏,鼓勵生産,不僅如此,他還親自開墾籍田,自己耕種,厲行節儉,心懷蒼生,可謂一個不折不扣的模範皇帝。
漢文帝畫像
可是漢文帝卻不知道,在他死後一千多年,居然有一個同樣大名鼎鼎的人寫了一首詩來黑他。這個人就是李商隐,而他寫的這首叫做《賈生》詩也流傳千古,被大家所熟知。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漢文帝求賢若渴,召見曾經被貶的臣子。賈誼的才能出衆無人能及,所以受到漢文帝的親自問策。隻是漢文帝興緻勃勃地向賈誼問了大半夜,竟然隻問了鬼神之事,不提國事民生。
據說這首詩是李商隐借古諷今,以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和對當時帝王不務正業的不滿,在他的詩句中表明,本該“問蒼生”的漢文帝“問鬼神”便是不務正業的表現,對賈誼這樣懷有“治世之才”的賢臣沒有使用正确的打開方式。
李商隐雕塑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回到漢文帝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皇帝被稱“天子”,被認為是上天的兒子,安排到人間來引領蒼生走向幸福的,皇帝最重要的一個職責便是溝通上天,祭祀鬼神,以保佑萬民,祈求風調雨順。
在那時候,因為對自然了解得太少,一切天象都被披上了神秘面紗,與鬼神有關,看做是上天對帝王的警示,因此,漢朝還專門設有精通天象的官員來分析上天要傳達的意思,這便是所謂的鬼神之事。
祭祀
其實不隻在漢朝,就算到了明清時期,皇帝作為“天之子”,也主要承擔祭祀上天及鬼神的重要責任。一旦有什麼天災發生,皇帝便會将之視為上天的警示,從而下诏自省或責令群臣自省。所以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鬼神之事就是社稷之事,國之大事,是一個帝王首要的任務和責任,漢文帝問策鬼神之事,一旦問得通透,便可以國泰民安,不管這方法是否科學,至少漢文帝是心懷天下蒼生,想要子民過上幸福生活的。所以這裡的“問鬼神”,自然便是“問蒼生”了,這才符合漢文帝一貫的賢明形象。否則李商隐這首詩本身就有矛盾了,前面“求賢”若渴,後面卻不問計民生。
李商隐所處的唐代,也是一個封建王朝,所以李商隐不明白其中緣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想必是他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借古諷今的效果,而刻意曲解其義,他的效果是達到了,可是漢文帝這黑鍋卻是背得有點冤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