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這部将近3個小時的史詩級電影《勇敢的心》,這部經典電影上映于1995年,如今過去了25個年頭,電影的名氣依舊廣為流傳,可謂是時代的經典。
梅爾吉布森的這部電影史詩般地描述了13世紀蘇格蘭領袖威廉·華萊士帶領蘇格蘭人民為自由而戰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民族主義和政治内涵的古裝巨制。
至今還記得電影裡的經典台詞:“戰鬥,你可能會死;逃跑,至少能夠苟且偷生,年複一年,直到壽終正寝。你們!願不願意用這麼多苟活的日子去換一個機會,僅有的一個機會!那就是回到戰場,告訴敵人,他們也許能奪走我們的生命,但是,他們永遠奪不走我們的自由。”這段宣誓在電影裡更像是主角華萊士一生的寫照,他的一生就是這段台詞所說的那樣—最求自由,無所畏懼。
為什麼這部電影能被成為經典的史詩級電影?我們來看一下吧。
一、大氣的背景讓畫面更加經典
相信看過電影的人都會為電影的背景畫面感動,整部電影多用全景、遠景甚至大遠景,這些畫面看起來很大氣,綠色的草原、遼闊的土地,還記得片頭男主帶着他心愛的姑娘騎着馬,奔馳在草原上的那種幸福感,真是讓人感動。
這種鏡頭也不僅僅局限于幸福畫面,戰争的遠景鏡頭更是讓人振奮,戰馬嘶叫,為自由而奮鬥的人們在遼闊的土地上奮戰,流淌的鮮血,進攻的将士。
中國古語有句叫“人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那些追随華萊士的人們,就是要用自己的生命換得後輩們永遠的安甯和幸福,可以說這些鏡頭讓畫面更加宏大,經典再現了那段輝煌的曆史,更能使觀衆們理解這些平凡人最求不平凡的艱辛。
二、配樂的搭配豐富電影的内核
正所謂電影的配樂就是電影的靈魂,這部史詩級巨片的配樂真算得上是上乘,電影配樂是由好萊塢最負盛名的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完成,片頭悠揚的風笛将觀衆們帶到了高高的山嶺上,在優美的環境裡,憂郁的小提琴空靈的奏出樸實的蘇格蘭人們被統治階級所壓迫。
在華萊士父親的葬禮上,小女孩梅倫摘了一朵紫荊花送給小華萊士,這時悠揚的風笛又一次響起,象征着美好的愛情也展開了。而電影中出現的大提琴冷冷的響起是對華萊士這位英雄艱辛道路的預設,從一開始便暗示了英雄艱辛奮鬥的一生。
整部影片的配樂可謂是獨具匠心,不僅烘托了環境的氛圍,更是成為刻畫人物性格、暗示未來、深化電影主旨的一種武器,讓觀衆們記憶深刻。
三、塑造深刻的主人公形象
電影的主人公華萊士在影片中分成三個階段,一是誕生階段,這個階段的華萊士渴望着平凡安逸的平凡生活,但是愛人的死去讓他徹底的覺醒,隻有殊死戰鬥,才能實現自己的信仰。
第二個極端就是成長階段,這時候無數的戰鬥已經打響,英雄人物華萊士每次戰争都沖在最前面,有勇有謀的他在這些戰鬥中迅速成長為真正的英雄。
第三個階段是英雄隕落,已經身為領導人的他遭小人陷害被抓,最後慘遭毒手,一代英雄就此隕落。還記華萊士最後被處死的時候,判官一再要求他屈服求饒就減刑,然而他怎麼也不屈服,圍觀的群衆被這種“勇氣”所打動,一起為華萊士請求國王,希望能夠減少酷刑,但是最後他還是選擇了極其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當五馬分屍之前他拼命喊出的“freedom(自由)”,我也哭了出來,一顆勇敢的心,是永遠不會屈服于暴政。他身上追求自由的精神,影響了無數人為之奮鬥。
不過從電影裡回到現實,實際上這部電影“勇敢的心”在曆史上說的是蘇格蘭國王羅伯特,贊頌他屢敗屢戰的勇氣。
恩,就是電影裡的男二号羅伯特·布魯茲,這個人在真實的曆史上因為戰役死去,死後立下遺囑,讓他手下騎士道格拉斯将心髒挖出,帶着他的心髒一起奮戰,道格拉斯也遵循了他的遺囑,将心髒帶着一起去打仗,最後他的心髒被帶回了英格蘭安葬。這就是電影“勇敢的心”的由來,雖然電影将真正的人物更換,但是其藝術内涵依舊沒有變。
不得不說,《勇敢的心》是一首悲壯的自由挽歌,它歌頌了英雄,歌頌了自由。也給予了觀者無數的力量—來自于華萊士勇敢的心的力量!我們在影片中看到了這位偉大的領導者的奮鬥,看到了他的勇敢,看到了他的堅毅。這是一部永遠的經典之作,永遠的偉大篇章,更是永遠的英雄傳奇。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個華萊士,使我們的心變得勇敢,使我們成為真正的勇敢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