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手機的竊聽風雲

手機的竊聽風雲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08 05:55:09

[海峽網]

(原标題:隔屏有耳調查|手機App偷聽技術可行,但專家說性價比太低)

手機的竊聽風雲(手機竊聽風雲)1

澎湃新聞記者 楊鑫倢 張甯 實習生 柳童

今年1月,網民kaikai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某天中午跟朋友吃飯時,聊到過單反相機,随後12時22分又在微信群中提到“單反”,結果13時就收到了京東發來的關于單反相機促銷的短信。

另一位網民小飯則表示,頭一天在大學寝室裡和室友聊天談論到的藍牙音箱,第二天就出現在了淘寶“有好貨”的推送流中,品牌、型号都一樣,“我平時完全不關注藍牙音箱的,所以才覺得很奇怪,突然給我推薦這個。”

近日,消費者對于手機App會不會偷聽用戶講話的擔憂,開始蔓延。淘寶、京東、餓了麼、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百度等多款國内主流App,普遍受到用戶質疑。

雖然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再三強調,不存在所謂竊聽行為,但每當這樣的懷疑和猜測被曝出,都會引發廣泛讨論。

手機“竊聽風雲”究竟是陰謀論還是确有其事?這些所謂的“大數據智能推薦”,是真的智能,還是竊聽所得?這些智能推薦能否關閉?澎湃新聞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手機的竊聽風雲(手機竊聽風雲)2

國内主流App獲取麥克風權限理由

App、智能音箱、電視技術上如何實現竊聽

不少國内網民講述了自己疑似被手機App竊聽談話内容的經曆。

上海的韓先生也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去年和女友在杭州九溪散步,其間女友提到想要買一雙“溯溪鞋”,而當晚手機淘寶首個推薦商品正巧也是“溯溪鞋”。“我平時不愛運動,絕不會主動搜索這類相關商品,何況是精确到這三個字?”韓先生說。

類似的情況也在國外出現。有外媒記者發表文章稱,自己和朋友在雜貨店詢問了解之後,買了一些此前未曾聽過的品牌的啤酒。15分鐘後,朋友的Instagram中便出現了該品牌啤酒的廣告。另一篇報道中作者提到,自己在說過“下星期的聚會需要一些花”之後,Instagram裡也出現了花店的廣告。

現在很多App都希望獲取手機麥克風權限,這背後究竟有何用途?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了國内幾家主流App獲取麥克風權限的理由,比如,淘寶、京東等電商App是出于讓用戶方便使用語音購物或與客服語音交互的目的,微信、QQ等社交App則出于語音輸入或語音轉文字等目的,美團點評等生活O2O平台則是出于分享點評視頻等目的。

但是,這些App會不會假借獲取攝像頭和麥克風權限,随時監控用戶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庫(CNNVD)特聘專家、北京未來安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王英鍵(安全圈内被稱作“呆神”)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技術上來說,的确可以實現竊聽,蘋果系統複雜一些,調取錄音權限時,蘋果系統會提醒用戶;安卓系統相對容易,比如在安卓平台下植入木馬,獲得手機更高權限,通過篡改系統,來控制麥克風,截取數據。不僅可以竊聽,還可以發出位置信息,有時候看上去關機了,但實際上它還在後台運作。

不過,記者了解到,目前基本上沒有App會強制用戶打開麥克風權限,如果不打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App。

安全專家李鐵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除了App,手機語音助手、智能電視、智能音箱也不能排除在“監聽”你的可能。

國外網絡安全公司Asterix的高級安全顧問Peter Henway曾向媒體表示,從技術上講,手機隻會記錄用戶發出“嘿,Siri”或“OK,谷歌”這樣的觸發詞時所說的話,但是由于它需要捕捉用戶所述關鍵詞,手機是會一直保持監聽狀态的。

有法律人士表示,App利用獲取的上述權限對用戶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視”、“監聽”,是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明令禁止的。

竊聽成本高昂,開發一個木馬成本十幾萬元

“但竊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面臨很多挑戰。”王英鍵分析道,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從操作路徑上來看,大量的錄音内容需要分析才能有用,這不可能靠人來處理,那麼就需要手機或者上傳雲端來進行,分析完關鍵詞後再回傳服務器,給用戶推薦商品和信息,“如果在手機上進行,這樣大規模的動作,會占用手機資源,拖累運行速度;如果上傳雲端,這些App都是上億的用戶量,則會産生巨大的流量,對公司來說是很大的成本。此外,還要考慮到談話方言、噪音等幹擾因素。”

而在安卓平台上,王英鍵還提到,如果竊聽木馬大範圍應用,則會立即被安全廠商查殺病毒。此外,安卓8系統以後,對隐私提出更高要求,當App在後台操作時,對調用手機硬件更加規範。

王英鍵認為,竊聽這種非法手段風險與收益并不成比例,成本非常高,比如開發一個木馬的成本在十幾萬元左右,而最終推薦效果也并不一定有多好。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通信研究所副教授錢良也表示:“嚴格意義上的實時竊聽技術的确存在,但這類産品造價高昂且考慮到其特殊用途,目前在民用市場是不可能看到類似産品的。”

360安全專家也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對開發App的企業而言,這種行為會造成設備耗電量的大幅上升,用戶體驗嚴重下降,此外采集到的絕大部分都是無效數據,且體積巨大,傳輸、處理和存儲這些數據都會帶來極高的成本。因此正規App不可能利用攝像頭和麥克風權限對用戶進行“監視”、“監聽”。

李鐵軍也表示,“一般情況下,手機、電視、音箱的這種監聽,因為有系統沙箱隔離機制,App不會越權獲取到數據。廠商目前也沒有将數據交給第三方。當然,如果黑客攻擊,則不好說了。”

Facebook廣告部門有一位工程師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在《連線》雜志上也曾撰文解釋了為什麼Facebook不能監聽用戶。他說了三點理由:

第一,監聽用戶産生的數據非常多,Facebook難負其重。

整個過程就相當于用戶在持續不斷地給Facebook打電話。以用戶使用半天手機來計算,這一過程産生的數據僅在美國就有20PB,是Facebook每天處理數據的33倍還要多。而且,在“打電話”狀态,也會影響手機的其他功能。

第二,像智能助手那樣監控,Facebook很難做到。

智能語音助手都需要特定的觸發詞來喚醒,但Facebook沒有特定的喚醒詞,想從談話中獲取每一個對它有價值的關鍵詞,需要在本地(手機上)将語音轉換成文本進行識别。整個過程,就是算iPhone X,分分鐘也得變成磚。

第三,用戶語音數據,對廣告商來說沒多大價值。

京東、今日頭條、餓了麼、美團、百度回應

對于用戶普遍關心的竊聽問題,截至發稿,多家公司對澎湃新聞記者作出回應。

京東方面表示,京東絕不可能,也絕不允許有監聽用戶信息的情況出現。在京東的隐私政策條例中,有明确的規範指出将遵循國家的《網絡安全法》基于“合理、相關、必要原則”收集個人信息,不會收集法律法規禁止收集的信息。而在收集、使用、存儲和傳輸用戶信息的時候,京東會明确告知用戶相關信息的使用目的和範圍。包括如果将用戶信息用于新的目的或範圍将重新獲取用戶同意,提供如何關閉位置、通知等授權的具體操作步驟等。

京東表示,如果用戶對個人隐私的安全有擔心,可以在京東App的賬戶設置中找到隐私設置,關閉需要訪問用戶相應數據的功能,且每一個功能都有相應的用途說明,以最透明的方式讓用戶掌控自己的隐私安全。

今日頭條也回應澎湃新聞記者稱,用戶使用今日頭條(包括字節跳動旗下産品)錄制小視頻記錄生活時,需要使用到手機麥克風,但除非用戶明确點擊授權,否則,無論在何種手機機型上,今日頭條旗下産品都無法取得用戶的麥克風權限,無法收到用戶的任何語音信号。用戶可在手機設置“隐私-麥克風”中查看。

此前,在百度遭江蘇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提訴、指控其旗下App涉嫌“監聽電話、定位”後回應:百度App不會、也沒有能力“監聽電話”,而百度App敏感權限均需授權,且用戶可自由關閉。

餓了麼方面此前回應,所謂“監聽用戶日常對話并做信息分析”,是一種無端猜測,餓了麼既沒有做類似的産品設置,也不具備相關技術條件,餓了麼嚴格保護用戶隐私,任何必要的信息采集都會在取得用戶事先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内使用。

美團點評方面則回應稱,有關“根據麥克風收錄的語音關鍵詞為點外賣的用戶做推薦”的行為并不存在,美團外賣隻會在獲得用戶語音使用授權,且用戶主動發起美團外賣App内的語音輸入行為時,才會使用麥克風。此外,美團外賣僅會在用戶表達了明确需求信息、進行主動查詢後,才會進行相關推薦輸出。

截至發稿,阿裡巴巴方面尚未作出回應。

國外App允許用戶智能推薦隐私設置,國内普遍關不掉

如果真的不是竊聽,那麼為什麼如此巧合,出現了關聯度如此之高的商品或内容?

有用戶提到,昨天微信聊天說買鋼琴,發了一個某款電子琴的淘寶鍊接,第二天朋友圈廣告就精準推送了這款産品的廣告。難道自己的聊天過程被監測了?

對此,騰訊微信團隊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戶的聊天記錄,聊天内容隻存儲在用戶的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上。微信不會将用戶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數據分析。

關于品牌朋友圈廣告投放的邏輯,微信團隊解釋,廣告主可選擇把廣告投放給他們設定的目标人群,投放範圍會非常廣,而目标人群是基于用戶群像的研究,微信不會針對某一個用戶的隐私信息進行分析。“上千萬的用戶中有一位恰好之前提到過相關産品,也收到了關于該産品的廣告,用戶便誤以為二者有因果關系。”

京東商品推薦也是類似的邏輯。京東方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之所以用戶感覺我們好像知道你想要什麼,是基于京東的大數據搜索推薦能力,通過用戶在搜索、購物行為等産生的大數據,例如消費習慣、品牌偏好等信息,以及京東多年積累的用戶畫像數據,京東可準确預測用戶可能感興趣和關注的商品,進而出現在個性化推薦當中。

安全專家李鐵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竊聽可能隻是用戶的幻覺,“如果用了一堆相關的App,就有可能看到似曾相識的商品了。”

他所提到的場景,則是又一種情況。

比如,有用戶提到,淘寶上剛把一款“娃娃領粉色中長款毛呢外套”加入了購物車,之後打開了今日頭條,剛剛搜的那款“娃娃領外套”的廣告出現在頭條頁面上。

或者,在京東搜了“充電寶”,接着打開微信,在微信公衆号的廣告欄中看到了剛剛這款充電寶。

這是一種已經在全球範圍内容成熟應用的廣告技術——程序化廣告。程序化廣告可以實現跨平台營銷,這背後有統一用戶ID識别,但不會掌握用戶個人信息。對于用戶來說,程序化廣告因其千人千面的精準推薦,常展現出“比你還懂你”的特性。

據了解,淘寶和今日頭條、京東和微信都在廣告層面分别有合作。

另外,安全專家還提到,如果手機上用了第三方輸入法,也有一定概率可能出現“輸入什麼接下來就能看到相關推薦”的可能。雖然搜狗等輸入法不會主動将用戶輸入數據共享給第三方的說法,但不排除一些黑客基于漏洞去偷錄用戶信息的可能。

實際上,有熟悉黑産的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直言,通過麥克風竊聽談話來獲取用戶信息,隻是萬千選擇中的一種,而這種方式非常低效,卻是大家最敏感的。各大公司如果真的想要“竊聽”一個人的信息與狀态,有太多太多的方法。

“比如接入所謂的第三方營銷系統。”上述人士表示,第三方營銷系統的數據有一部分是正規獲取,但也有一部分營銷系統是從黑市獲取。“黑市上已經有大量用戶信息,從用戶偏好、特征到預測收入區間,對應手機号和手機mac地址。”

而這也是央視3·15晚會曝光探針的工作原理,探針隻能獲知MAC地址,怎麼從MAC地址關聯到手機号,則需要黑市的這些數據庫。

據央視3·15晚會報道,在商場、超市、便利店、寫字樓等地,有一些探針小盒子,去發現附近打開無線局域網(Wi-Fi)的手機設備,随後迅速識别出用戶手機的MAC地址,轉換成IMEI号,再轉換成手機号碼。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搜集個人信息,甚至包括婚姻、教育程度,收入等大數據個人信息。

黑市上為什麼存在大量用戶信息?有黑産人士如此說道,“現在我們在安裝軟件的時候,首先第一步需要我們填用戶服務條例,必須點擊同意,安裝好了以後要求開權限,是否訪問用戶通訊錄,訪問手機文件夾,電話記錄,短信,允許之後才可以使用軟件,然後通過你使用軟件适合,所産生的用戶數據,可以用于商業營銷用途的。”

不過,澎湃新聞記者查詢淘寶、京東等App隐私策略,這些互聯網公司都表示,會通過技術手段對用戶個人信息等數據進行匿名化、去标識化處理,無法識别特定自然人身份信息。

特别是,用戶比較關切的阿裡系平台之間的數據打通,《淘寶網隐私權策略》寫明:個人信息可能會與關聯公司共享,比如會向合作夥伴提供有關廣告覆蓋面和有效性的信息,但不會提供用戶個人身份信息。這些合作夥伴可能将上述信息與他們合法獲取的其他數據相結合,以進行廣告或決策建議。

那麼,如果用戶還是不放心,是否能關閉智能興趣推薦功能呢?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并詢問了多家國内互聯網大型公司,大多數沒有得到答複,一部分則明确表示目前沒有這一功能。

3月20日,記者發現,今日頭條App中目前可以支持用戶關閉程序化廣告。如果關閉,用戶看到的廣告數量保持不變,但廣告相關度會降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