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春嬌與志明背後的故事

春嬌與志明背後的故事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8-13 09:08:51

春嬌與志明背後的故事(春嬌救志明告訴你)1

文 | 楊 柳

編輯 | 林 琳

在香港電影市場最不景氣、香港電影人紛紛“北上”之時,彭浩翔堅守本土,在2010 年獨辟蹊徑,拍了一部“港味”十足的愛情輕喜劇《志明與春嬌》。雖然在香港票房成績平平,但電影中的“港男港女”那輕逸慵懶、粗鄙調笑的暧昧情感故事,不僅得到了業界首肯、斬獲了第30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等多個獎項,還受到了内地年輕觀衆的關注和追捧。

時隔兩年,在大好的人氣積澱和豐厚的電影資本的召喚下,彭浩翔首次嘗試合拍片,推出了同系列的第二部《春嬌與志明》(2012)。主角們由香港轉戰北京,除了原班人馬之外,幾個内地明星也加入演員陣容作為重要配角。可惜“北上”之後,由于“港味”的稀薄寡淡,再加上四角關系的疲态盡顯與不得人心,《春嬌與志明》即使借着原有IP 的強勁勢頭獲得了不俗的票房,但還是遭遇到了兩地觀衆和影迷的諸多非議與否定。

暌違五年,本來說好不再拍續集的彭浩翔,又推出了本系列的第三部《春嬌救志明》(2017)。聰明鬼馬如他,在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之後,把故事再次紮根于香港。《春嬌救志明》在氣質上和第一部如出一轍,依舊生猛市井。不過逐漸步入穩定同居生活的男女主角,如今面臨的是平庸歲月中的“七年之癢”和“中年危機”。原本漫不經心的“港味”愛情小品,這次卻想要挑戰和承載一個“成長與拯救”的正經婚戀格局。彭浩翔的野心不小,風格、情懷和撈金,他留心平衡,樣樣都要。

可惜大多數港式愛情喜劇中單薄生硬的戲劇構架和潦草敷衍的狂歡結局,在打安全牌的《春嬌救志明》中也都很明顯。褒貶不一的評價提供的各種話題性,加上粉絲多年追随帶來的票房貢獻,使得“五一”檔上映的這部影片的文化和産業影響力不容小觑。對合拍片的遊戲規則愈發熟念的他,這次把故事背景重新拉回到香港,試圖最大限度地保持地域性的原汁原味,同時又老辣圓滑地在技術層面上盡量規避合拍片的各種“水土不服”。

春嬌與志明背後的故事(春嬌救志明告訴你)2

在面對必須啟用内地演員的規定時,他就模糊人物的出身和籍貫,例如把“幹媽”設計成了在海外長大的華裔鄰居;為了照顧内地市場和觀衆,他把香港版本中Facebook 和WhatsApp 等軟件的畫面進行了重拍,替換成了微博和微信;為了通過電影審查,在普通話版本中,粗口和黃段子也被大量删改成了“幹淨”又诙諧的表述。從這些并不影響劇情鋪陳和人物發展的妥協調試來看,《春嬌救志明》的創作策略不可謂不高明。不過,回歸“港味”的訴求,夾雜着對體制的顧及,再加上想要超越前兩部的商業企圖,讓一向求新求變的彭浩翔也不得不做出更多的自我複制。

例如,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在整個黑屏上的從遠景推到特寫的“in55!w!”。這組手機亂碼曾經在第一部《志明與春嬌》中承擔了最重要的情節延宕效果和情感表白功能,但是在第三部裡卻成了一個不參與叙事的雜耍蒙太奇,隻是一個越過劇情直接向資深粉絲們緻敬的小道具。

還有最後通過志明的歌詞,把前兩部二人之間的甜蜜回憶和搞笑糗事一股腦地唱出來,其實也是在平面化地堆砌原有IP的創意。

除了四平八穩的立場和應景感,這部電影中志明和春嬌自身的性格和他們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志明的各種表現要遠好于前兩部。

盡管他還是不太會拒絕陌生女孩的搭讪;還是喜歡亂買各種有趣卻無用的收藏品和玩具;面對“幹媽”提出的非分請求,還是會先習慣性地把決定權推給春嬌;但他已經懂得在和朋友或未來嶽父出去的時候,保持原則,還總想着要早點回家;即使是購買最想擁有的Dali,他也從沒動過兩個人首付的存款,隻是用了公司的分紅外加刷卡把它收入囊中;他還能經常反思自己,主動向“幹媽”講明道理,維護春嬌的感受;他與春嬌的家人也有很好的互動,甚至承擔起一部分陪伴照顧春嬌父母的責任。

春嬌與志明背後的故事(春嬌救志明告訴你)3

另一方的春嬌,年齡漸長步入中年,與志明過着穩定的同居生活。當她發現自己的生理老化現象之後,變得愈發不自信,也對志明的不成熟越來越不滿。不過好在每次的小矛盾和磕磕絆絆,都能在志明的努力改進和彼此的磨合之間煙消雲散。電影過半,銀幕上仍是熟悉的彭浩翔式的“港味”愛情小品。

但是,從兩人在台灣的賓館裡遭遇地震的一場戲開始,影片的劇情和人物關系急轉直下。春嬌認為志明在地震中隻顧他自己而憤然與他決裂。這場戲作為戲劇化突轉的最大“ 戲眼”,彭浩翔卻把它設計成了一個極庸俗老套的關于危難時刻見“忠貞”的考驗。

即使不評價這種道德先行的設置的好壞,單就春嬌的邏輯已是荒謬愚蠢。殊不知是她拒絕自救在先,又不顧及伴侶危險放棄合作逃生,事後理直氣壯的責難和強調沒有安全感的崩潰,就很難讓人産生共情,反而暴露了對愛人索求無度的過高期望和掌控欲。

對于熟悉春嬌的觀衆來說,在這裡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曾經在前兩部裡潇灑随性的“飛女”,她之前的愛情壯舉仍曆曆在目。當初春嬌認識志明時,就已不算年輕,又比志明大四歲。

但她還是敢在剛有好感時,就甩掉了在香港有房産又相處了五年的穩定男友;後來在北京為了和志明重歸于好,又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成熟穩重、事業有成的好男人Sam。志明的奇思妙想一直是她的戀愛罩門,“安全感”何曾入過她的法眼!所以在第三部,為了加強春嬌性格突轉的可信度,彭浩翔又找到了其原生家庭中父親曾抛棄妻子這件事情對她的傷害。甚至從開篇的恐怖怪獸“趷趷剛”和她兒時看過的動畫片《小雙俠》之中,都要指涉出她的潛意識,即從小到大都在期待有人能把她從恐懼感和不安全感中拯救出來。

春嬌與志明背後的故事(春嬌救志明告訴你)4

顯然這一次,彭浩翔要讓他的“港味”愛情小品,承載一個更有哲思深度的“成長與救贖”的主題。可突如其來的地震,讓故事尴尬扭曲地發展到了似乎不可挽回的地步。志明和春嬌要有怎樣的頓悟,或是如何屈從于一種更高的力量,才能扭轉乾坤?

沒想到,等來的居然是一場更大套路下的求婚演唱會!作為一個日常生活中本不該出現的奇觀表演,它是突兀、做作和笨拙的。不同于前兩部電影中在結尾處所使用的“驚喜大招”都經過“草蛇灰線”的鋪墊,志明的這場個人單曲演唱會,是硬生生地在大街上拖住春嬌和她的“閨蜜團”,試圖用一場最大的煽情把一切問題都全部解決。對于求婚,它也許管用;但對于電影,它相對廉價。這種皆大歡喜的歌舞橋段用在港式愛情片的結尾雖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喜劇手法的複古。但是,它并不是對“成長與拯救”這一需求的有效回應。

最後志明對春嬌說:“是你讓我長大的,如果不是你的話,我想我沒有辦法成為一個男人,謝謝你拯救了我。”這句話此刻聽起來,卻是那麼悲哀。這是一個男人按照社會既定的性别、年齡和婚戀中應該承擔的責任而被規訓和被迫成長的過程,盡管是以愛的名義;就像是春嬌這樣到了“ 一定年紀”的女人,也要被父母、朋友和閑雜人等不停提醒和檢視自己的親密關系是否符合世俗标準一樣,讓人沮喪。隻不過,這個社會對女性的青春界定得更短暫,對男性的成長周期假設得更寬泛。

所以,盡管影片的後半段套路過多,邏輯混亂,但志明願意“一夜長大”的決心和春嬌笑對這場婚姻的勇氣,可能也是普通的中年男女最需要的美好願景。每一對玩得久了累了、彼此不合适卻又分不開的情侶,幾乎都可以從《春嬌救志明》中看到被冠以美名的自己。

本文原标題為《<春嬌救志明>:“成長與拯救”的“港味”愛情》

(作者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副主任、副教授)

春嬌與志明背後的故事(春嬌救志明告訴你)5

春嬌與志明背後的故事(春嬌救志明告訴你)6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

商務合作21474250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