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亞瓊(2016級學生)
人的一生一定要找到一種可以讓你熱淚盈眶或心生歡喜的東西,或許是事業,或許是興趣,給人生錨定一個方向,然後笃信前行。
記得有幾次跟單位的實習生們一起到日内瓦湖邊燒烤,坐在我旁邊的一個肯尼亞女孩在聊天時突然問了我一句:“As a Chinese, how do you think of China’s rising up(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如何看待看中國的崛起)?”我第一反應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接着腦子裡便跳出兩個詞:Grateful(感恩)、Responsibility(責任)。
回想過去的3年,因為讀研,從天津到廣州;因為參加“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從廣州到美國;又因為實習,輾轉來到瑞士日内瓦。如果說一開始心裡更多的是感恩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到國外學習,一路走來接觸的人、路過的城市、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遇見和經曆,則讓我越來越覺得,我們所享受的每一個機會和每一份榮譽背後,都飽含着期待和責任。而一個人的責任感在哪裡,他的生活就在哪裡。
下班路過日内瓦湖,看到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展覽着來自世界各地人民的海報,看到生活在約旦難民營裡的叙利亞難民小女孩,因為戰争從小生活在難民營裡,不知道什麼是河流,什麼是大自然,看到這些竟然忍不住眼眶濕潤。突然覺得,人的一生一定要找到一種可以讓你熱淚盈眶或心生歡喜的東西,或許是事業,或許是興趣,給人生錨定一個方向,然後笃信前行。
2018年夏天,經曆過一段時間的迷茫并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分析之後,我開始将自己的職業發展定位在國際事務當中與貿易和投資相關的領域。因為本科和碩士期間都讀經濟學,我深信商業活動是整個社會運行發展的主要動力,經濟發展才能社會進步,貧困問題、平等問題、疾病問題、教育問題才能随之得到有效緩解和改善。随後,在美國學習期間我有幸跟兩個導師做了兩個相關的小項目,一個是研究普惠金融教育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另一個是和非洲原住民相關的知識産權貿易實踐項目。從那時開始,我才真正了解非洲,了解除中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一個笃定的大方向會讓我們的人生少走很多彎路,前提是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專業找到屬于自己的領域,然後在這個領域内多嘗試不同的機會,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基于之前的實習和工作經驗,我有幸在畢業時獲得了國際貿易中心非洲發展項目的實習機會,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促進項目國家的對外貿易和幫助這些國家吸引外資,以此來幫助這些欠發達國家實現經濟發展、收入增長、減少貧困和促進就業等目标。過程中我了解到很多我們國家的對外投資政策和在非洲的投資項目,聽到看到很多非洲政府對于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的政策鼓勵和支持,盡管外界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但是對于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來說,改善也是切實可見的。
想起兩年前的春節,我報名參加創新班,一路上抱着順其自然的心态走到如今。前幾天到萬國宮參加由歐洲經濟委員會舉辦的PPP國際論壇。坐在會場中,看着來自各國的官員學者分享他們對于PPP模式在國際發展投資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想起自己本科時期的畢業論文就已經開始關注并對相關領域的話題非常感興趣;還有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遇見一位國際投資領域的前輩,竟然是我畢業論文重要參考文獻的作者。突然覺得,人生所經曆的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而家國情懷,就是有家的期待、民族的使命,還有我們每一個個體應有的感恩之心和對這種期待與使命的回應。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讨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說,努力把自己活成一個禮物。而在聊到我們的理想時,我用了一句我喜歡的電影《無問西東》裡面的一句話:“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願我們的心都能永遠輕盈,永遠滾燙。因為相信,所以勇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