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河中石獸古今異義?《河中石獸》《河中石獸》是紀昀(字曉岚)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内容是石獸掉進了河裡,因為水的沖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遊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體考慮問題,不能想當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結論,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七年級下冊語文河中石獸古今異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是紀昀(字曉岚)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内容是石獸掉進了河裡,因為水的沖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遊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體考慮問題,不能想當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結論。
(一)課文字詞詳解
滄州南一寺①臨②河幹(gān),③山門④圮(pǐ)⑤于河,二石獸⑥并沉⑦焉。
①臨:靠近。②河幹:河岸。③山門:佛寺的外門。④圮:倒塌。⑤于:到。⑥并:一起。⑦焉:相當于“于之”,在那裡。
①閱十②餘③歲,僧④募金重修,⑤求二石獸于水中,⑥竟不可得,⑦以為順流⑧下矣。
①閱:經過,經曆。②餘:多。③歲:年。④募金:募集資金。⑤求:尋找。⑥竟:終了,最後。⑦以為:認為。⑧下:動詞,流到下遊。
①棹(zhào)數小舟,②曳(yè)鐵钯(pá),尋十餘裡無③迹。
①棹:劃(船)。②曳:拖。③迹:蹤迹。
一①講學家②設帳寺中,聞之笑曰:“③爾輩不能④究⑤物理。⑥是非木杮(fèi),
①講學家:講學的人。②設帳:設館教書。③爾輩:你們這些人。④究:研究、探求。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⑥是非:這不是。
①豈能②為③暴漲④攜之⑤去?乃⑥石性堅重,沙性松浮,⑦湮(yā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①豈:怎麼,哪裡。②為:被。③暴漲:暴漲的大水。④攜:帶。⑤去:離開。⑥石性堅重: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⑦湮:埋沒。
沿河求之,不亦①颠乎?”衆②服③為④确論。
①颠:精神失常,後來寫作“癫”。②服:信服。③為:認為。④确論:正确的言論。
一老①河兵聞之,又笑曰:“②凡河中失石,當求之③于上流。④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①河兵:巡河、護河的士兵。②凡:表示範圍,所有的。③于:到。④蓋:表示議論的句首語氣詞。
水不能沖石,其①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②齧(niè)沙為③坎穴。漸④激漸深,至石之半,
①反激之力:河水撞擊石頭返回的沖擊力。②齧:咬,這裡是侵蝕、沖刷的意思。③坎穴:坑洞。④激:沖。
石必①倒擲坎穴中。②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③已,④遂⑤反⑥溯流逆上矣。
①倒擲:傾倒掉入。②如是:像這樣。③已:停止。④遂:于是。⑤反:反而。⑥溯流:逆流。
求之下流,①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如其言,③果得于數裡外。
①固:本來。②如:按照。③果:果然。
①然則天下之事,②但知③其一,不知④其二者多矣,可⑤據理⑥臆(yì)斷⑦欤(yú)?
①然則:既然這樣,那麼。②但:隻。③其一:表面現象。④其二:根本道理。⑤據理:根據某個道理。⑥臆斷:主觀地判斷。⑦欤:嗎。
(二)重點句子翻譯
1.爾輩不能究物理。
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暴漲的大水帶走呢?
3.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石獸)埋沒在沙層上,越沉越深罷了。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順着河流(即下遊)尋找石獸,不是很瘋狂嗎?
5.衆服為确論。
大家很信服,認為是正确的言論。
6.必于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遊尋找石獸,本來就瘋狂;在原地深處尋找它,不是更瘋狂嗎?
8.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欤?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隻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三)課文分析
1.比較文中的寺僧、講學家、老河兵尋找石獸的位置、理由及結果。
人物
尋找的位置
理由
結果
寺僧
求之下流
以為順流下矣
尋十餘裡無迹
講學家
求之地中
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衆服為确論,
但沒找到
老河兵
求之上流
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如其言,
果得于數裡外
2.比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寺僧:“閱十餘歲”“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說明寺僧毅力堅定而經驗不足。
講學家:一知半解而好為人師,自視清高而驕傲自滿,輕視他人。
老河兵:有實際經驗,沾沾自喜。
3.為什麼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而寺僧與講學家都錯了呢?
寺僧:隻考慮了流水,沒有考慮石獸、泥沙的關系。
講學家: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
4.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告訴人們凡事要全面具體分析,不可主觀臆斷。
原句: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欤?
解釋: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着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據實踐情況作出判斷。
5.試分析講學家與老河兵“笑”的含義。
講學家的“笑”,是嘲笑“順流而下”去尋找石獸的做法,說明講學家自以為是,空有理論,是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講學家的認識錯誤,衆人糊塗,輕信講學家的說法,說明老河兵閱曆深廣,有實踐經驗。
6.老河兵比講學家高明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實踐經驗,聯系水流、泥沙與石獸三者關系綜合判斷,得出結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