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一分鐘了解

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一分鐘了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8:45

自從人們開始彈奏鋼琴,各種鋼琴比賽就應運而生了。古往今來的鋼琴比賽還是有些不同的。早先鋼琴演奏尚未大範圍普及,比賽參加者自然較少,藝術展示的功能更大一些;漸漸演奏鋼琴的人多了,而且演奏鋼琴成了專門的職業,比賽的競争性不斷加強了,對演奏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比賽規則的嚴苛性也越來越強。

18世紀有一場很著名的鋼琴比賽,參賽者隻有兩位——莫紮特與克萊門蒂,其實這還不算是真正的鋼琴比賽,至多是技巧的切磋與交流。國際性的鋼琴比賽,最早是1890年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在聖彼得堡自費創辦的國際鋼琴與作曲比賽。至于現如今世界上超過100種的國際性鋼琴比賽,幾乎都是在20世紀後開辦的。同各種各樣的比賽、選秀活動一樣,能夠在樂壇上嶄露頭角的人物最初就是在各種鋼琴比賽中有所斬獲。在鋼琴比賽中引起業内人士關注。曆屆國際音樂比賽為大批新人開啟了新的藝術人生。另外,由于比賽的成績越來越成為演奏家進軍音樂職業領域的敲門磚,應試比賽的味道越來越濃。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為紀念肖邦而舉辦,始于1927年,每五年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一次,比賽曲目以肖邦的作品為主。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肖邦的音樂被世俗氣息曲解為“靡靡之音”,波蘭的音樂家決定舉辦“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以發揚肖邦的音樂精神,并發掘出優秀的肖邦音樂诠釋者。這一比賽堪稱“鋼琴界的奧運會”,是世界最有名、最嚴格、權威最高的鋼琴比賽之一。

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一分鐘了解(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緣何讓全世界鋼琴家趨之若鹜)1

肖邦鋼琴大賽是用國家的威信做賭注的一種國家賽事。早期這一比賽是由肖邦協會和波蘭文化部合辦的。然而,肖邦協會在第十一屆以前,雖稱之為協會,但并不像我們的純民間組織,根據第十、十一屆評審主任委員艾基爾﹙Jan Ekier﹚坦白的說:「它是由國家性的機關共同主辦。」所以說,是以國家的威信做賭注,無論他們的國家經濟多麼蕭條、不景氣,隻要碰上比賽年,都全力以赴,全國人民對五年一度的大賽都寄予很大的關心,這是其他國際鋼琴比賽所無法比拟的。

比賽時間相隔最長

通常國際鋼琴大賽,以間隔三或四年舉辦一次已經算是間隔很長,而肖邦國際鋼琴大賽是每隔五年一賽,是所有國際比賽中間隔最長的,每屆比賽年齡限制約有不同,但大概都在17-28歲之間。因此,肖邦賽對一個鋼琴家來說,能參加的機會一生隻有一次,最多最多也是兩次。肖邦協會也曾考慮過四年一賽,經過協會的研讨,認為“肖邦的音樂非常困難,比賽指定曲目也非常多,需要一段長時間的學習和準備。為了維持比賽的水準,還是以間隔五年為宜”。

由于比賽章程訂定的年齡限制,所以,年輕的鋼琴家們,如想要鯉魚躍龍門,就要在五年内全力一拼。而且年齡越輕而有才氣的越有希望。超過26歲雖然可以參加,但得第一名的機會不大,他們為了維持水準甯可第一名從缺,1990、1995年兩屆就是這種情形。或許評審委員有共同認知,26歲以上,音樂成熟是應該的。。

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一分鐘了解(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緣何讓全世界鋼琴家趨之若鹜)2

比賽公平性不容置疑

比賽是否成功,評審的公平最重要,而藝術是完全主觀的,它不能像田徑場上用碼表或尺來測量,即使隻要快了0.01秒或多了0.1公分,就可以判定勝負。藝術的評審完全靠主觀,尤其是音樂比賽,評審得聚精會神地從一閃而過、看不到、摸不着、留不住的音樂聲中判出高下。每一個人的涵養不同,所看的角度不同,而能夠參加大型國際賽大都有一兩把刷子,尤其到最後關頭上得了台的,除非有一個非常突出,幾乎很難分辨高下。因此,在評審成績統計表上,同一參賽者被判定第一名與最後一名的情況經常出現。若隻有兩、三位評審,很難做到客觀、公平-除非有明顯的差異。通常國際比賽的評審委員7-9位最多,柴科夫斯基大賽則11-13位算是多的。由于國際大賽的評審者必須有國際水準與聲望,要求這些音樂家撥出将近一個月的時間,每天聽這累人的評審工作,真的很困難,然而肖邦鋼琴大賽參賽者從1980年起大都超過130人,評審委員20至30位。他們聘請評審的原則,首先必須是要名實俱在的卓越的鋼琴家,其次必須是卓越的鋼琴教育者或音樂評論者而且必須對肖邦藝術有深切體認者。因此,從1960年以後,肖邦鋼琴大賽的公平性不容置疑,參賽者不用擔心政治或其他方面所産生的不公平性。

計分方法最特別

早期肖邦賽的計分方法采初賽、複賽、準決賽、總決賽四個階段計分,每一階段評審隻能評最高25分,以降低每一位評審所能操控的分數,且各階段累積計分淘汰。因此,即使最後總決賽的分數最高,如果前面幾回成績加起來太低,到手的名次也隻可能拱手讓人。從2000年起,由于評審不習慣打25分制,改采100分制。不管采幾分制,肖邦賽的每一個階段賽都重要,因為每一個階段演奏肖邦不同類型的樂曲,所以必須完整的表現肖邦的各個層面。不像其他的國際賽,最後總決賽決定名次,前面幾回賽隻要擠進入圍就行。

隻辦鋼琴比賽,比賽曲目隻有肖邦的作品

純粹隻辦國際鋼琴比賽的不是沒有,但知名度高的,隻有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其他如日内瓦的伊麗莎白、莫斯科的柴科夫斯基比賽包括小提琴、大提琴、聲樂等。比賽曲目包含的各個不同樂派、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肖邦賽的指定曲則清一色為肖邦的鋼琴作品,曆屆比賽的指定曲目,除了瑪祖卡舞曲外,都大同小異,他們也不擔心比賽曲目,被先練習。因為肖邦的音樂并不是彈得久、練得多就會赢,而是各種不同類型的樂曲需要有不同的領悟。例如,每一屆的瑪祖卡和波蘭舞曲特別獎,不一定是第一名的人獲得呢!如傅聰隻得第三名,卻得到瑪祖卡舞曲特別獎。而且,如果不是那塊料,即使練了一百年,把肖邦的所有作品背得滾瓜爛熟,也不見得會得到第一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