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栖複驚。”唐·李白《秋風詞》
民間有句俗語這樣說“小暑大暑不算暑,立秋處暑正當暑。”意思是說,小暑和大暑節氣都不算最熱,立秋後的處暑才是最熱的時候。處暑,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
處”是“去”的意思“處暑”即“出暑”,這意味着夏天的炎熱将正式落幕,秋天的美景随後便來。屆時民間也會舉辦各種民俗活動,如放河燈、拜土地公、開漁節等等,同時人們在飲食上也頗有講究。
處暑過後天氣逐漸變涼,氣候也随之變得幹燥起來,很多人早晨起來都會感到嗓子發幹,皮膚幹燥,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因此人們在飲食上應突出“清淡滋潤”。除了平日裡的三餐外,各種應季水果也必不可少。
石榴,每年9-10月成熟,其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和梨的兩倍多。它原産于中國西域,漢代傳入中原地區。成熟後的石榴,除了果實可供食用外,它的果皮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石榴還含有花青素、石榴多酚兩大抗氧化成分,不僅能夠補充肌膚水分,還能起到保護眼睛的效果,所以愛美女性朋友可以多吃一些石榴。
蘋果是一種低熱量低熱量和食物,每100克蘋果産生的熱量大約在60千卡左右。它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而且鈣含量也很高。蘋果可以幫助人體代謝掉多餘的鹽分,其所含的蘋果酸還可以代謝熱量,防止下身肥胖,所以減肥的人吃一些蘋果是非常不錯的。
葡萄是很好的水果,有益(qi、bu)血、除煩明目的功效,非常适合燥熱的處暑節氣食用。葡萄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美味可口,成熟的葡萄含糖量高達10%-30%,主要以葡萄糖為主,所以有糖(niao)病的人盡量不要吃葡萄。但它含有的多種人體所需氨基酸,以及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不僅可以緩解疲勞,還有保護心髒的作用。
梨被稱為“百果之宗”,是秋季最常見的水果之一,它不僅美味多汁,而且營養豐富。據《本草綱目》記載,梨可以“潤肺涼心,清痰降火”,秋天吃梨還能起到利(niao)通(便)、緩解秋燥的作用。梨的水分含量很高,所以它也是一種不錯的補水水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梨性涼,因此一次不能吃太多,還有脾胃(xu)寒者不宜生吃梨,最好是蒸一下再吃。
桃子每年6-10月都有成熟,因其果肉鮮美,被稱為“天下第一果”。桃子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果酸等,它的含鐵量很高,居衆多水果之首,是蘋果和梨的4到6倍,對于缺鐵人士來說,桃子是很不錯的輔助食物。要注意的是,未成熟的桃不能吃,不然會引起腹脹,就算是成熟的桃,也是不能多吃的,否則容易上火。
在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很多美味的瓜類多屬寒性,一旦過多食用可能會損傷脾胃,因此不能多吃,但一些水果則可以。所以進入秋天以後,一定要“少吃瓜,多吃果”。
本文由約翰飯特稀編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區提出。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 “關注” “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