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馮毅)夏至已過,驕陽似火,飲料消費旺季也已到來。不少人喜歡來一瓶冰涼的飲料,給自己解暑降溫。更有白領喜歡上午來一杯可樂“提神醒腦”,下午來一杯奶茶“補充能量”,借助飲料糖分帶來的愉悅犒勞自己。不過,近日有媒體報道了可樂等碳酸飲料可以“溶解”整條魚的“實驗”,可能會讓一些消費者選擇飲料,尤其是碳酸飲料時有些不安。這種所謂“實驗”是否科學?碳酸飲料是否真有這樣的作用,還能不能放心飲用?
專家稱魚消失是細菌發酵的結果
在網傳的一段可樂泡魚的“實驗”視頻中,一位外國人把一整條魚放入玻璃罐後,把可樂倒入罐子中,用保鮮膜密封好後蓋上蓋子,放置30天後開蓋,倒出發現魚消失了,連骨頭都不剩。将可樂換成雪碧,同樣會有這一結果。國内有報道還引用專家提醒說,“碳酸飲料含糖過高,夏天大家又普遍喜歡喝冰鎮的,不僅會損傷脾胃,敗壞陽氣,還會導緻身體器官受損,所以應該盡量少喝”。
相關報道截圖
這種“實驗”乍看有些驚人,但其中的科學原理并不複雜。魚“溶解”是腐敗變質的過程,“元兇”隻能是細菌,而不是可樂。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專家、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介紹,實際上,細菌等微生物廣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難免受到不同類型和數量的微生物污染。當環境條件适宜時,它們就會迅速生長繁殖,造成食品腐敗變質。在上面的“實驗”中,魚本身帶有微生物,放入罐中之前卻沒有經過滅菌處理。而含水、蛋白質豐富的肉類,可以說是細菌發育的溫床。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普工作者雲無心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是“高糖 高酸 高溫”環境使得細菌發酵,最後分解了魚,跟碳酸飲料能不能喝沒有關系。“如果不放碳酸飲料,而放面湯、肉湯,最後魚也會發酵分解,難道能說面湯、肉湯也不能喝嗎?這個實驗無法驗證碳酸飲料是否有害健康。”
阮光鋒也認同雲無心的觀點,還打趣地表示,“如果福爾馬林浸泡魚會防止魚變質,是不是可以得出喝福爾馬林有益身體健康的結論?”
喝沒問題但含糖高是問題
從成分來看,可樂等碳酸飲料并沒有太多特别之處,主要是糖、水、焦糖、磷酸、咖啡因等,在罐裝前高壓加入二氧化碳。在無糖可樂(如零度、健怡可樂)中,糖被阿斯巴甜、安賽蜜等甜味劑所取代。這是為了滿足對控制糖分有要求的消費者。
消費者在商場、超市、便利店等正規渠道購買的可樂,正常情況下都是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标準的産品,可以放心飲用,肯定不會在體内産生“溶解”作用。
阮光鋒也提醒說,除了無糖飲料外,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往往含有很高的糖分。如果過多飲用,又沒有适當的活動量,很容易造成糖分和熱量攝入過多,進而導緻肥胖等健康隐患。
新京報記者 馮毅 攝影 馮毅 圖片來源 微博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陸愛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