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9日是第十五個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主題為“喜迎二十大 檔案頌輝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國際檔案日的由來,以及檔案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今年的6月9日是第十五個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主題為“喜迎二十大 檔案頌輝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國際檔案日的由來,以及檔案的一些知識。
國際檔案日的由來
1948年6月9日—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了一場專家會議,會上決定成立國際檔案理事會(ICA)。
2007年11月,為慶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紀念日,ICA全體成員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年度全體會議上投票決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為“國際檔案日”。從此,國際檔案日成為世界檔案界的一個盛大節日。
國際檔案日的意義
國際檔案日,為世界的檔案工作者推動本國檔案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有助于提升檔案在大衆、政治家、決策者以及贊助機構中的地位,改變檔案部門和檔案專業的形象,讓檔案界發揮出它最充分的意義,從而建立起更大的信心與社會互動。
“國際檔案日”系列活動的開展,展示了檔案工作者的風貌,積極搭建起檔案與公衆交流的平台,增強了社會檔案意識和公民的檔案法制觀念,也使檔案工作更加貼近群衆、貼近實際,擴大了檔案工作服務社會的能力。
什麼是檔案?
在原始社會裡,人們靠語言表達和交流思想和經驗。随着社會的發展,為适應複雜的社會生産和生活,人們創造了“結繩”、“刻契”等記事方法。結繩與刻契可以說就是檔案最早的起源。我國目前最古老的檔案是甲骨檔案: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時期的甲骨刻辭。
後期還有青銅銘文檔案、簡牍檔案、金石檔案、缣帛檔案,以及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紙質檔案。“檔案 ”一詞最早出自清代楊賓的《柳邊紀略》一書。近百年來,由于科技的發展,檔案的形式日漸增多,出現了大量的照片、錄音、錄像、縮微、光盤檔案等。
中國檔案名稱的變化
我國的檔案有着悠久的曆史,但“檔案”一詞的稱謂,則是較晚才出現。檔案在商代稱為“冊”,周代稱為“中”,秦代稱為“典籍”,漢魏以後稱為“文書”“文案”,唐宋以後稱為“文卷”“案卷”“案牍”,清代稱為“檔子”“檔案”。
檔案的種類
根據檔案的不同屬性和科學管理的需要,可以将檔案劃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按來源可分為國家機關檔案、企業檔案、名人檔案等;按内容可分為行政檔案、訴訟檔案、科學技術檔案等;按記錄方式可分為文字檔案、圖形檔案、音像檔案;按時間可分為古代檔案、近代檔案和現代檔案;按所有權可分為國家所有檔案、集體所有檔案和個人所有檔案。
目前在我國,通常将檔案分為文書檔案、科學技術檔案、專門檔案和聲像檔案。
檔案的作用
概括地講,檔案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憑證作用;二是參考作用。對于一個具體單位或個人,檔案的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1.檔案是一個單位或個人曆史的真實、全面的反映。
2.檔案是一個單位或個人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工具。
3.檔案是一個單位規範管理的基礎。
4.檔案是我們積累和傳播知識的重要載體。
5.檔案是一個單位或個人建立信用,在社會活動、生産經營等方面建立和利用信用體系,獲得發展最有力的工具。
檔案還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文化建立曆史記憶,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今世可以知古,後世可以知今”的重要素材。
一份檔案就是一份記憶,
是一段曆史的傳承。
宣傳檔案文化,普及檔案知識,
我們要提高檔案事業的社會影響力,
進一步發揮檔案在服務民生、
服務社會等方面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