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就聽過鬼神論,鬼神究竟是否存在不得而之,但可以肯定的是醫學上存在“神”,那麼“神”究竟是什麼呢?
神是人死生之本
“神”在《内經》中記載有百餘處。
難能可貴的是,《内經》堅定地拒絕了鬼神觀點,《素問·五髒别論》中明确指出:“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是說對于相信鬼神的人,就沒有必要與他讨論至高至上的醫學道理了。
《内經》中的神被賦予了實際的醫學意義,而并不是神秘莫測的東西,其具體含義主要分為三類。
一, 自然界事物運動變化規律
這是《内經》中神的重要概念,書中常稱之為“神氣”“神機”等。如《靈樞·本神》把父母生殖之精結合而産生的新生命稱為神,說明新生命是具備正常健康的生命機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旦神失常,就會導緻生理機能的失常。所以,《靈樞·天年》在回答“何者為神”時就指出:“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髒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同樣,如果五髒六腑功能失常,也必然會影響神氣,而顯現出一個具體的疾病形式。
再如《靈樞·大惑論》說:“目者,五髒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
指出内髒精氣彙聚上注于目是眼睛視物功能的基礎,因此,眼睛的神氣能反映體内髒腑的情況。
此外,神的有無對治療是否有效果亦有重要作用。《靈樞·本神》說:“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意指針刺等治療手段是否有效,根本在于神。
《素問·湯液醪醴論》認為好的治療方法卻不能取得效果的根本原因是“神不使”,即指神機不能發揮作用。《素問·五常政大論》說的“根于中者,命曰神機”,就說明了神機的重要性。
三, 人的精神、思維、意識活動
在《内經》中,神最基本的涵義是“心神”,即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也就是現代大腦的生理功能,後世把心神稱為狹義之神。
《素問·靈蘭秘典論》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強調了心神至高無上的“領導”地位,這與現代人把大腦稱為“人體的總指揮部”意思是一緻的。
首先,心神主持人的思維活動。《靈樞·本神》對此過程作了比較具體的論述,并将其概括為“意”“志”“思”“慮”“智”,這與心理學中的感知、記憶、思考、想象和判斷的意義相似,體現了認識事物是從感性到理性,從低級到高級的思維過程,如果“心神”失常,輕者“善忘”,重者可出現思維錯亂,甚至老年癡呆等。
其次,心神主持人的意識感覺活動。《内經》将神分為神、魂、魄、意、志“五神”,并分藏于五髒,如《素問·宣明五氣》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髒所藏。”
因此,五髒又被稱為“五神髒”。“五神”中,魂,多指人的謀慮、智慧。魄,多指人的本能感覺和動作,如痛、癢等感覺。
意志,據《靈樞·本髒》所述是一種較高級的意識活動,它不僅可以調節寒溫、喜怒,而且能統攝較低層次的精神活動,相當于理智等意識活動。
再次,心神還主管人體的情志活動。《内經》将人的情志活動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後世稱為“七情”。七情變化也是人常見的精神活動的一種,屬于神的範疇。
同樣,情志分屬五髒,但由心神主管,任何一種情志都要由心而發。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在正常情況下,情志活動是人常見的心理活動,不會導緻疾病,但如情志活動過度,超出生理承受範圍就會成為緻病因素,損傷五髒。
如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悲傷肺,過憂傷脾,過恐傷腎等。後世有名的“範進中舉”即屬此類。所以正确調節情志活動,也是預防疾病、益壽延年的關鍵。
在“和合生活”關注中醫養生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