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罵人經常會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那四體是指的什麼,五谷是指的什麼呢?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句話出自《論語·微子篇》,據說是一位老農對孔子的學生子路說的。那是春秋時代,孔子六十多歲了,還在周遊列國,希望得到哪一國諸侯的聘請。孔子同子路等學生到處奔波,迷過路,斷過糧,還幾乎被害,旅途十分辛苦。(參看"周遊列國")有一天,他們在山野行走,子路跟在後面,掉了隊。這時天色将黑,子路正在着急,恰好遇見一個老農在田裡鋤草,便問道:"子見夫子乎(你看見我的老師嗎)?"老農向子路望了一眼,冷冷地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既不勞動,又無生産知識,哪裡配稱什麼老師)!"子路自己也覺得太冒失,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半天不說話。老農見子路謙虛知禮,便邀請到他家去歇宿,并殺了雞、煮好小米飯,竭誠款待,還叫他的兩個兒子出來同客人相見。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對孔子講了。孔子說:"這一定是個有修養的隐士。"孔子想跟他談談,叫子路立刻回去找他。可他已經不在家,沒法找到他了。
子路
這裡的四體是指人的兩手兩足,現在引申為勞動、勤快等意。
平常俗稱的"五谷"所指的五種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别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
谷"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比如大米、小米、小麥、苡米等。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稷,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顔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麻主要是用來農作生産的,他的莖皮,經漚制可以做繩子(麻繩),麻衣,麻紙等,很耐用。去皮後的莖,可以當柴燒,可以蓋房子,有點木質的感覺,目前皮與杆經提煉纖維,可以做宣紙等各種高檔紙。菽:豆類的總稱,古語雲:"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衆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制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依照傳統養生學的觀點,五谷能養五髒之真氣,在中醫的經典中更強調:「天生萬物,獨厚五谷」,都意味着五谷雜糧最養脾,當脾好,則胃好、身體好。未經加工的五谷雜糧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是人體重要的食物纖維來源。可降低得到大腸癌的機率,也能吸收油脂跟膽固醇,增進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