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一千六百年前,東晉朝廷準建永嘉郡(溫州)。京城下來一位官員叫郭璞,還是位風水大師,他發覺瓯北土質軟,遂選址瓯江南岸建城。
郭璞當時登上溫州“西郭山”(郭公山),觀看地形,看到九山環列,好象北鬥星座一樣,依山控海,形勢險要。是建造郡城的好地方。其中華蓋、松台,海壇,西郭四山象北鬥的“鬥城魁”。積谷,巽吉、仁王三山象“鬥構”。黃土,靈官二山則是輔弼。因此他建議跨山築城,可長保安逸,因名城為“鬥城”。于是千年古城劃定在八座山範圍之内。(後來的史料加入一座靈官山,史稱鹿城有九鬥山)
此後一千多年,雖有方臘、倭寇入侵溫州,均未發生大規模戰亂,即便解放戰争,葉芳起義,古城安然無恙,大師神算乃溫州之福也。
時過境遷,如今的溫州城,九座山還能找到七座,有兩座永久消失了。那麼,這些山都在哪呢?
一、 郭公山
(郭公山全貌)
郭公是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兩晉時期官員、著名文學家、風水宗師,好古文、精天文、擅詩賦。他預測出300年後國家會統一,甚至準确算出自己哪年哪月哪日哪時辰踏鶴西去。
他怎麼死的?
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有個女婿王敦,此人野心大,動手逆反前,問郭璞結局會怎麼樣。郭璞答曰“無成”。王敦怒問郭璞,“你知道你能活多少歲?”郭璞算了算,回答,“我的命,止于今天正午時”。時辰到,王敦真的将郭璞砍了頭。時年郭璞49歲。
看這座石雕,大師該有個六七十歲吧?銀發須髯的,哪象四十幾的人呢?顯然,給大師塑碑的人沒好好用心。
二、華蓋山華蓋,帝王車頂那柄大傘。此山形如華蓋,故名華蓋山,高56.8米。南對中山公園;北接康樂坊。山頂大觀亭,山下紅日亭,南側挺立工農兵雕塑。
(華蓋山全貌)
站在“工農兵”前,記憶會回到很久遠的時代,人民大衆當家做主……
古城牆是仿晉代郭璞建築嗎?留着射擊孔,那時沒發明火藥呢。
三、海坦山海坦山有天甯寺、葉适墓和趙爾春烈士雕塑。
(海坦山全貌)
(海坦聖境)
葉适,溫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世稱水心先生。永嘉學派集大成者。
(葉适墓)
趙爾春,駐溫海軍戰士,為救新碼道小學火災犧牲,被授予“愛民模範”稱号。
(趙爾春雕像)
四、積谷山
(積谷山)
中山公園内,那座尖尖的小山,山頂有亭名積谷亭,後改稱留雲亭。山腰有雲輝亭、駐鶴亭、飛霞洞。山并不髙,景點緊湊,用“飛霞”二字形容積谷山高,有些水份。
(留雲亭)
五、松台山
海拔39米。山上有淨光寶塔,仙人井,山下有妙果寺。
(松台山)
(永嘉大師)
(仙人井)
(淨光塔)
六、巽山
九鬥山之一。因在城東南,依古代易書巽之方位,故稱巽山。
(巽山)
(巽山塔)
(上山步道)
七、黃土山
黃土山在巽山北面,賣麻橋一帶,原高有20來米。上世紀90年代那兒還見一堆土,如今這個地方建起“錦春大廈”。黃土山消失了。
(原黃土山,現為錦春大廈)
八、仁王山仁王山,又名東嶼,位于今飛霞南路3号的溫州東嶼發電廠廠區内。1959年建發電廠時,夷為平地。
(原仁王山,現為溫州東嶼發電廠)
仁王寺遷到了發電廠對面,現還在。
9、靈官山經過吳橋路的人們,從未發覺加油站馬路對面,居然深藏着溫州第九座山。
(靈官山)
就在電業局配電工區(吳橋路37号)辦公樓嚴嚴實實包裹下,古代的靈官山完好保存下來了,山上樹木蒼翠,山頂有座“安衆亭”。
(山頂有座衆安亭)
原文作者 丁乙(wzdingy)
攝影 潘祝平、金魚、徐曉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