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的參加方式?各類大學生創業大賽這些年開展得如火如荼,引發了數以萬計大學生的熱情參與,但是,參賽同學普遍會有這樣的困惑: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書能夠受到評審專家的好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的參加方式?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各類大學生創業大賽這些年開展得如火如荼,引發了數以萬計大學生的熱情參與,但是,參賽同學普遍會有這樣的困惑: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書能夠受到評審專家的好評?
一般此類賽事都會出台公示評審标準,列出創業計劃書各模塊要求,以及分值,諸如計劃書摘要、産品介紹、市場調研、營銷策略、SWOT競争、團隊優勢、組織管理、财務分析、風險控制等,項目總體上的現實可行性和創新性都有一定要求。表面看來,這些格式和标準已經很明确,隻要認真落實就行。但在同學們實際操作撰寫時,就會發現,如今是網絡資源極大豐富的時代,類似的模闆、樣闆人人唾手可得,反而不知從何下手才能不落俗套。在此,專家想總結了一些經驗,給參賽同學“揭秘”一下評審專家評審創業設計作品的标準内幕,同時也反思一下評審工作本身存在的問題。
第一步當然要依照評審标準審核計劃書的完整性,哪怕是“按圖索骥”,也體現了撰寫團隊對商業運作的認識是否全面,因為此類大賽的性質決定了其目的并非是真要從中遴選出值得投資的項目,以應用于商業實戰,而更多的是考評在校大學生參賽者是否真正掌握了如何創建、經營公司的相關知識點,以這種富有挑戰性的虛拟競賽模式促進創業教育的實效性。一般評審專家都會從這一點着眼,評的是參賽計劃書體現的創業知識結構及其合理性。進而審核其各個相關模塊或章節的具體陳述是否得當,特别要看各個模塊之間的有機結合度。
進而要看其項目選擇上創新度如何,因為大學生的創業計劃書更應該體現年輕人特有的想象力、創造力。産品本身是否别出心裁,标新立異,是否在某種意義上有填補市場空白的潛力。這也是很多參賽同學煞費苦心的地方,我指導過的團隊往往是經過一次次頭腦風暴,衆裡尋他千百度,惟求找到一個出人意料的“good idea”。他們忘了華爾街的一句名言“我們投的不僅僅是項目,更多是投的人”。如果這支創業團隊的專業背景既不具備與該項目的相關性,又缺乏團隊内部成員知識能力的互補性,就無法體現該作品人在要素方面的核心競争力。
單單有了令人叫絕的新穎項目還不夠,下面就要看項目的可行性了。但是,項目的創新性與可行性往往恰恰構成了一個悖論,越是新、奇、特,劍走偏鋒的項目,越是要經受現實可行性的嚴峻考驗。這裡需要着重強調一下,有些企業界或投資公司的評審導師,習慣于用校外的商業實戰标準來評審大學生創業計劃書,這就容易導緻标準的錯位。專家認為大學生創業計劃書在某種意義上講,還是一份“學生作業”,不可避免有些紙上談兵,主觀色彩痕迹明顯,如果苛求參賽作品一定要有現實可行性,就可能嚴重抹殺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所以,希望大家網開一面,在可行性問題上采取靈活标準:對不但新穎,又具備現實操作可行性的項目當然應該加分;對那些富有創意、各章節整體表現優秀、格式内容到位,但難以在今天的經濟環境中真正實施的作品也不要一棍子打死,還應該給予适當的肯定。
還有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是“重技術、輕營銷”,很多參賽同學非常重視項目的技術含量,往往用大量篇幅來證明自己項目的先進性,不厭其煩地列舉國際國内相關行業的對比數據,一再強調自己産品的性價比遠遠超出現在市場同類産品,而在營銷策劃、組織管理等環節上乏善可陳,給人應付了事的感覺。專家認為,這樣的作品如果是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一定是優秀成果。但是,作為創業計劃書大賽,其競賽主旨不僅僅是技術本身,而更多的是商業運作能力的比拼,是市場經營層面的較量。如果僅僅突出技術的優越性,整個作品就成了一本“科研項目說明書”,體現不出參賽同學在創業運作方面的綜合素質。有些評審專家也的确比較青睐這種技術上具有明顯優勢的作品,我對此不敢苟同,因為,事實上,很多此類作品的技術都是“假借”本校教授的尖端科研成果來參賽的——很難想象一個具有極高含金量和巨大市場潛力的技術,能夠交給初出茅廬、尚不谙世事的大學生們來做市場孵化。所以,如果過于看重項目本身的技術優勢,似乎偏離了創業大賽的訴求,對沒能搞到高技術,但展現出優異的商業綜合水準的參賽同學也有失公允。
專家認為,在評審中要更看重參賽作品在營銷策略方面的創新,看看有沒有巧妙的市場博弈的好思路,這方面應該是大學生創業計劃書的亮點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