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6-12 09:42:43

有的國家居民隻有六英寸高,有的國家連貓都有三頭牛那麼大,有的國度裡一座飛島借助磁石來飛行、升降,有的國度裡馬兒是主人,人類是牲畜……起伏跌宕的神奇遊曆,紛至沓來的奇異見聞,相信從你翻開這本遊記第一頁起,就會對之愛不釋手,欲罷不能了。沒錯,這說的就是十八世紀英國傑出的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

關于斯威夫特和《格列佛遊記》

喬納森·斯威夫特是世界最偉大的諷刺文學大師之一,他生于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從小就對曆史、詩歌、文學感興趣。他成長的年代戰争、殖民橫行,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這讓他對政治非常關注。步入社會後,他在文壇和政界都有發展,後介入了英國輝格黨和托利黨的政治鬥争,所在政黨失勢後被迫離開倫敦。《格列佛遊記》正是創作于這一時期。某次與朋友聚會時,斯威夫特對英國政界種種貪婪無恥的行徑大加撻伐,猛烈抨擊世間種種醜惡之事,之後便開始創作本書的第一部。而其采用的内容模式正是十八世紀歐洲文壇流行的記叙旅行見聞的小說(其中航海冒險小說尤為盛行)的模式:離家—遠遊—返回。但《格列佛遊記》的故事卻彰顯着與衆不同的個性與精彩。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1

斯威夫特

全書由四部分構成,以英國商船外科醫生格列佛四次出海的航行冒險經曆為線索。第一部講述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利立浦特的曆險;第二部講述的是格列佛在大人國布羅丁格奈格的遭遇;第三部以格列佛在拉普塔(飛島國)的奇遇為中心,也介紹了他在巴爾尼巴比、勒格奈格、格拉布杜德裡布和日本四個地方的經曆;第四部講述的是格列佛在人獸颠倒的“慧骃國”的所見所聞。作者在這本書中不僅展示了奇聞趣事,還運用諷刺手法,将自己對時事政治、人性的感受認識融入到對這些異域風土人情的叙述、議論之中,影射了十八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和現實生活。

這部長篇遊記體諷刺小說一出版就受到了英國人民的喜愛。英國作家司各特是這樣評價《格列佛遊記》的:“斯威夫特以幽默豐富了作品的道德含義,以諷刺揭露荒誕,并通過人物性格和叙述框架使難以置信的事件成為現實,即使《魯濱孫飄流記》也難以在叙述的刻薄性和多樣性方面與其媲美。”它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成為世界各國文學愛好者的典藏經典、必讀佳作,也受到了伏爾泰、拜倫、高爾基、魯迅等大師的推崇。它不僅屬于英國,更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作品。

魅力無限的經典之作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2

《格列佛遊記》既有童話的絢美想象,又有政治諷刺的深刻與尖銳;兒童讀來興緻盎然,成人讀來則禁不住掩卷深思。但更重要的是,本書有着更加永恒的閱讀價值,其浪漫主義的元素令人讀來振奮,使閱讀成為愉悅身心的快樂之旅;而對人性的探讨與批判又令閱讀成為滋養心靈、深化對人性認知的有益過程。我想,這也是該書在多元化的今天依然魅力無限的主要原因吧。

——劉春芳

《格列佛遊記》不僅情節生動、思想深刻,它的藝術特色也十分鮮明,為作品增添了同樣生動、極具吸引力的藝術魅力。

一是虛實相映的幻想的營造。斯威夫特在《格列佛遊記》中創造出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骃國這一個又一個充滿神奇色彩和奇幻經曆的幻想世界,其想象天馬行空,還具有童話的趣味。雖然作者展現的是一個個虛構的世界,但它們又仿佛處處對應着真實的現實世界。即使人的身形或極小或奇大,會飛的島嶼上有怪異的居民,馬有理性而人像獸類,但從作者詳盡、細緻的描述中,讀者感覺這些國度裡似乎都是現實的生活、真實的人性、熟悉的規則。而現實的矛盾在這樣的幻想世界中也表現得更為集中、突出。小人國的黨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這諷刺的不正是英國托利黨和輝格黨的争權奪利、互相攻擊嗎?飛島國國王對島下人民的殘暴鎮壓和人民的反抗不是在影射當時殘暴的英國政府和被壓迫人民的矛盾鬥争嗎?還有達官貴人的種種卑劣言行、不勝枚舉的古怪的科學研究和政治設計、林林總總的不良的社會風氣……對現實的影射比比皆是,觸目驚心。這些看似虛構的情節将現實表現得更為突出,讓人拍案叫絕。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3

《格列佛遊記》插圖

二是爐火純青的諷刺的運用。斯威夫特在《格列佛遊記》中對諷刺手法的運用是突出、成熟的,具體表現為:

其一,以類似漫畫的誇張技巧描寫各種怪誕的人或事物,如小人國國王、權臣的醜惡嘴臉,飛島國沉迷荒誕研究的科學家們的作為等。

其二,運用反語增強譏諷效果。如用手段“比較溫和”來評價飛島國國王對人民的鎮壓、迫害,用“偉大”“莫大的方便”來形容取消語言、以物示意的退化式交流方式等。

其三,斯威夫特擅長以一本正經的嚴肅态度、細緻逼真的細節描寫去叙述渺小無聊的事情,如小人國的宮廷遊戲,飛島國的各種發明、研究等,對其描述越客觀,越認真,就越能使讀者感其荒誕、可笑。這種反差的張力效果是斯威夫特獨特的叙述風格所營造的。

細說諷刺

《格列佛遊記》中的諷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劍。

首當其沖被評點和挖苦的,即是當日之英國,也即世界上第一個正在成型的“現代社會”。在十八世紀早期,秩序更疊、工商繁榮、物欲張揚、政界腐敗、黨争激烈及對外擴張等等共同構成了英國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夫特則敏銳抓住了時代的特點和弊病,痛下針砭。

這部小說不但抨擊了社會現狀,還有意識地模仿了某些語言和文體。如格列佛在小人國抄錄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贊頌國王是“威震整個宇宙”的“萬王之王”,“雙腳踩在世界的中心”,“頭顱與太陽齊平”,等等。但是,無處不在的格列佛眼光提醒着我們那位國君不過身高十幾厘米,而他統治的“泱泱大國”面積不過十二平方英裡左右。“言”與“實”的巨大差距令人捧腹,諷刺的鋒芒也在這種反差與令人捧腹中顯露。

更重要的是,《格列佛遊記》作為一個整體是對一種文學題材、體裁和風格的全面諷拟。叙事采用第一人稱,開篇也說小康人家的小兒子預感命中注定要出門遠航,等等,處處讓人想起紅極一時的魯濱孫。然而,格列佛的旅行卻是與《魯濱孫飄流記》迥然不同的精神曆程——他沒有成長為合格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堅,而是變成徹底的異己者和批評者,從而否定擯棄了魯濱孫式的自我提升的人生計劃。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格列佛的遊記是對魯濱孫們的評論,故意營造的相似最終是為了凸現精神上的決裂。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4

《格列佛遊記》插圖

在更深的層面上,斯威夫特的諷刺還直指人性本身。格列佛當過“巨人”又當“小人”,從而使純粹的旁觀者立場不複存在。讀者不得不随着他在繩技表演等似乎陌生而古怪的事物中認出身邊熟悉的事物,認出自身的局限,看到荒謬中的常情,常情中的悖理。作者對社會現狀的批評常常進而轉化為對人性的懷疑。關于“錢”的那段深入肯綮的議論就是如此。在第四部也即最後一部裡,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慧骃國,向他的主人解釋說:“我們那裡的野猢就會覺得錢再多也不夠花的,再多也不夠攢的,因為他們的天性就是揮霍無度,貪得無厭。窮人為富人幹活。一千個人裡面也就有一個富人,所以大部分人生活窘迫……”他談人的“天性”,所列舉的其實是十八世紀英國人的言行方式,是在資本主義生産和生活方式長足發展之際的特定世态和心态。隻是斯威夫特們看到全社會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願地被金錢所奴役驅使,不由得要對人的本性生疑。

在第四部裡,小說從内容、風格到叙述人定位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簡潔明了的文風雖然依舊,但被描述的已是人獸颠倒的怪誕景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下等動物野猢(yahoo)。斯威夫特不斷用種種難以消受的細節來刺激讀者不堪負擔的感受能力。由于這種種描寫,很多人(包括名作家薩克雷和赫胥黎等)認為斯威夫特“厭恨人類”。但是另一方面,伏爾泰卻把他稱為“英國的拉伯雷”——因為,像拉伯雷的作品一樣,《格列佛遊記》與民間文學有着深刻的血緣關系,其恣肆的筆觸和狂歡化的想象其實是高揚生命旋律的。可以說,斯威夫特以其特殊方式折射着他所存身的社會的兩面性:既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更借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本文内容根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新印出的《格列佛遊記》(收入“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的閱讀指導整理]

點擊下方圖片或閱讀原文購買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5

《格列佛遊記》

【作者】

(英)喬納森·斯威夫特

【譯者】

劉春芳

【課程化設計編寫】

陳楠

【定價】32.50元

識碼試聽音頻預習

輕松做好讀前準備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6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7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8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9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10

格列佛遊記重溫童話故事(九年級下格列佛遊記)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