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雄渾悠遠,寥廓蒼涼。千餘年長盛, 絲縷無絕衰。這,就是敕勒歌。
敕勒人祖居貝加爾湖,秦漢時臣服于匈奴,這首古今傳唱、遐迩所聞的《敕勒歌》系南北朝時期敕勒人的鮮卑語牧歌,後被譯為漢語。
唐時的回纥(788年改為回鹘)人系敕勒族後裔。肅宗次女甯國公主概是第一個和親的“真”公主。郭子儀單騎退回纥,一時美談,千古流傳。“北和回纥”是李長源困蕃之策(787年)的重要組成部分。彼時,回纥強。
今日,我們稱回纥人的後裔為維吾爾人。中國境内的天山山脈把新疆大緻分成兩部分(南疆與北疆),塔裡木盆地居南,準噶爾盆地位北。維吾爾人主要聚居于天山以南。若談及地标的話,沒錯兒,就是塔裡木盆地。亦有其他聚居地,如吐魯番盆地等。當然,天山以北,也有維吾爾人聚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陸務觀晚年困頓,雖已力衰,依然思量赴“輪台”報國。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此志此詩,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書寫《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時,放翁已然68歲。
漢,輪台,居西域36國之一,位于天山南麓。輪台萬千人頭落地,揚名立萬——李廣利。烈烈漢武帝,輪台罪己。戰争,使西域36國由匈奴的附庸國轉變為漢的附庸國。
“聞說輪台路,連年見雪飛。”,“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胡地苜蓿美,輪台征馬肥。”……岑嘉州詩文中數次出現輪台。唐,輪台位于天山北麓,在今烏魯木齊附近。岑嘉州曾任北庭節度判官,詩人筆下為北庭風光。
輪台代指西域。進而,代指邊地。清,乾隆時,衛拉特準噶爾部消失在曆史長河中。旋即,大小和卓叛亂被平。初,稱“西域新疆”,後,專名“新疆”。1876年,左季高舁榇出關。新疆重回祖國懷抱。赤子丹心,燭照汗青。如今,依依左公柳,還在吟唱着文襄公的不朽……在這片占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的廣袤土地上,生活着2000多萬維吾爾同胞。新疆我故土,左公千古!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劃分,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長城資源分布,胡煥庸線,農牧交錯帶,童恩正線等,談及中國之風、水、建築、人口、經濟乃至文化傳播,都少不了陰山那1200餘千米橫亘東西的巍巍身形。
銘刻了趙武靈王、李牧、蒙恬、李廣、衛青、霍去病、李靖、李勣等王與将功業的陰山,見過太多血雨腥風。“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山形旌功烈。長平侯衛青“起冢象廬山(陰山)”。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如今的陰山靜享平和,再不複旗鼓兵革。
凡有飲水處,皆能歌敕勒。幾近之,非浮華之語。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開放包容,多元一統。中華大道,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