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畫像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是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用來形容分析問題深刻。這個成語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但這個成語典故的由來就與"書聖"王羲之有關。
王羲之(303-361)晉朝大書法家,出身于兩晉時期的名門望族。他7歲時就擅長書法是個小神童。王羲之12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鐘繇。後來他渡江北遊名山,觀摩學習,博采衆長,自成一體。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将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12歲時,小羲之偷偷地取來他父親枕下的《筆說》來讀,結果被父親發現了。父親覺得他年紀太小了,看不懂這本書,領悟不了其中的奧秘,便問他為什麼要偷這本書,王羲之卻說自己能看懂,他還急切地跪了下來央求父親把書給他看。果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的書法就有了很大的進步。
王羲之的字寫得好,不僅因為他天資聰穎,最重要的還是由于他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着字體的結構,揣摩着字的架構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畫着。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都被畫破了。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知,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的功夫之深了。
正因為王羲之不停地勤奮練字,天長日久,竟練得腕力勁足,寫出字來筆鋒帶力,可以說力透紙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個朋友,碰巧朋友有在,于是他在朋友家的茶幾上寫了幾個字就走了。由于王羲之筆力強健,落筆有勁,後來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掉他留在茶幾上的字,用水洗也洗不淨。朋友将其拿去讓木工雕刻時,木工發現木闆上三分深的地方還滲透有墨迹。這就是"入木三分"的典故的由來。這雖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卻很能說明王羲之的功力之深。王羲之出衆的書藝和功力,源于他長期勤學苦練,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蘭亭序碑帖局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