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朱傑,是在他尚未開發完成的農場上。這是一個操着濃重地方口音,外表十分樸實的典型北方漢子。他站在自家修建的蒙古包前,得意的向我們講述他的農場規劃。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其貌不揚的“小人物”,卻書寫了一段勵志的創業故事。
1995年,朱傑從甘肅省林業學校畢業,進入東大山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2005年,在單位内部競争上崗,成為九龍江林場專管苗圃的副廠長。十年紮實的基層工作經曆,帶給了他十分豐富的林業綠化經驗。知識就是财富,彼時的朱傑已經不能滿足于墨守成規的公職幹部生活。于是在2011年,他申請停職創收。
萬事開頭難。經朋友介紹,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朱傑接到了自己的第一筆生意——面積約7萬平米的某小區綠化工程。由于經驗不足、人手短缺、資金不到位等諸多原因,在工程進行的每一個階段,他都必須親力親為。從綠化圖紙設計、到現場施工統籌,再到苗木訂購運輸,每一個環節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采訪中,他告訴我們,在最艱難的三個月裡,每天休息不足五小時,吃飯從來都不在正點上,經常因為資金不到位甚至沒錢加油而四處奔走,這些便都是他當時的生活常态。
部分綠化工程的設計與實施,通常都是在環境惡劣的荒漠戈壁。2014年,朱總帶領他的工程隊進駐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某一金礦進行綠化施工。方圓50公裡寸草不生,風吹石頭跑,低頭不見草是這裡當年最真實的生活寫照。連生活用水都十分匮乏的荒漠戈壁,朱總與他的工程隊依然克服了生活和技術上的種種困難,栽種樹苗2000棵,數目存活率達到85%,為幹涸的隔壁,增添了一抹綠色。
然而,對樂于奮鬥的人來說,奮鬥不是憾事,而是樂事。在撈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後,他并沒有停止自己的創收腳步,而是将生意遍布在了整個阿拉善盟。在2011年至2014年間,朱傑帶領着他的工程隊累計完成合同工程總量近3000萬元,完成其創收最初的資本積累。工程隊也從起初的幾個人發展壯大到如今的二十多人。同時,在他的引領與帶動下,妻子也于2013年申請注冊成立了張掖市方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他一起走上了創業之路。2015年4月,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放寬了事業單位公職人員創業的條件。朱傑抓住機遇,正式申請停職創業。
他先小試牛刀,在張掖濱河新區承包完成了200畝園林綠化工程。嘗到甜頭的他,同年7月,又與甘州區甘浚鎮高家莊村村委會簽訂了一份1000畝的土地租賃合同,準備将其開發,自此正式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
農場從今年7月正式開始開發,截至目前土地已經全部開墾完畢,共計拉用土方23萬方,總計投資450萬元,已建成一個占地約8900平方米的魚池和一個占地約4800平方米的養殖場,苜蓿種植也已全部完成,農場規模已初具雛形。在被問及農場未來的發展趨勢時,朱總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農場不僅僅是一個集種草、養畜、育苗為一體的綜合性農場,也是一個智能化的農場。未來,他将投入大筆資金實現養殖、種植智能化;飼喂、灌溉自動化;監控錄像全園覆蓋,并建立起一個農場資源的循環利用系統,最大程度的保護生态環境、提高資源的回收利用效率。同時,根據目前張掖市的城市園林綠化現狀。他還打算引進日本櫻花、絲棉木、合歡等城市園林樹苗和高檔花卉,填補張掖市城市苗木綠化的空白。談及近期的目标,他說:等到明年開春,要在魚池裡投放草魚、鯉魚、蓮花白的魚苗。牲畜分期飼養,一期先飼養500隻羊和100頭牛,到那時候,他的農場就可以正式運營了!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放棄穩定的工薪工作,走上一條并不平坦的創業之路,朱傑身上彰顯出來的正是一種不安于現狀的奮鬥精神。目前,他正在積極聯系種植航天小麥事宜,這種小麥生産成本高,對土壤以及硬件設施都有十分高的要求,較高的種植成本自然也能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采訪結束,感觸頗深,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創業路上奮力奔跑,永不停息的身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