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無關正文)
唐彙平和唐彙山兩家隻隔一口水塘,又是同姓的堂兄弟,遠親不如近鄰,兩家好的跟一家似的,平時有什麼事,總是互相幫忙,不分彼此,有什麼稀罕好吃的,也是相互分享,從來不吃誰的隔食子。
可是近來,為一點小事,兩家弄的不太融洽,象是生出了意見。
事情是這樣的:
哥哥唐彙平是瓦匠,很不錯的瓦匠,瓦匠的所有技術都精通,算水、砌牆、粉牆、鋪地磚、貼牆磚、打竈,都會。自己有一幫人馬,長年承接附近村民建房,生意好的很,沒歇的時候。
堂弟唐彙山前年建新房,就是唐彙平承包的,就連竈都是他打的。竈很好燒,火猛的很。可是去年底,弟媳杜姑娘卻吵吵着把不到一年的竈拆了,又通過她娘家找來一個什麼竈匠,花一千塊錢工錢重新打了一口,說是火大好燒,關鍵還省柴,火力大小可以調節。
這本就打了彙平哥的臉不說,就連自家老婆,最近也嚷嚷着要把竈拆了請竈匠重新來做。
這不是故意出自己家的洋相麼?為此,唐彙平很是來氣。
不高興歸不高興,唐彙平還是忍了,堂客終究還是請人把自家的竈拆了。
等了一些時日,竈匠上門了,一個又黑又瘦的白毛小老頭,開着一輛改制的不知哪個年代的柴油三輪車,拖着一些叫不上名的稀奇古怪的工具,倒古了兩天,沒說三句話,(說的也聽不大懂)起了,結果呢,竈,還是原來那個模樣。
唐彙平有好戲看了。
這幾天,唐彙平别的不幹了,專門在家做飯,試火。可是,竈确實好,他服了。他總結了幾條。
1、火力大小可調節。煎魚煎豆腐不糊。
2、省柴。原來一天一捆柴,現在3天一捆。
3、同時有熱水。加裝了熱水管,燒飯的同時,也利用餘火煮了開水。
4、不漏煙。原來的竈無論怎麼處理都有不同程度的跑煙,現在,關上屋門從來不見一丁點煙。
這下,唐彙平服了,要拜師學藝。可是,好不容易跟蹤找到這倔老頭,好說歹說,他就是不幹。
唐彙平也是下了決心,打探到倔老頭100多裡外的家鄉,總算找到了他的家,才通過旁人了解到:
老頭年輕時家裡很窮,所以沒讀什麼書,但他很聰明,肯鑽研,舍得下苦功學東西。
那個時候農村不燒氣,不燒電也不燒煤,他看到母親燒飯很困難,因為缺柴火,常常幹柴濕柴都要燒,有什麼燒什麼,因此家裡常常是煙熏火燎,睜不開眼睛。從此他便立誓要學打竈,打好竈,把弄飯吃的媽媽們從煙塵中解救出來。
經過20多年的自學,反複琢磨,反複實驗,不停地改進,才有了現在這門手藝——竈匠。
可是現在,老了。
不過兒子還聽話,繼承了老父親獨創的手藝,方圓百多裡,倆父子的業務迎接不暇。
唐彙平領教了,誠服了。想起一句話來:
術業有專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