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書店裡在兒童文學的分類中,總少不了《愛麗絲漫遊奇境》這本書,在很多人眼中它當仁不讓就是一本文學名著。隻可惜這樣的“名著”,大人們幾乎從來不讀,因為根本看不進去,拿它“糊弄”孩子就夠了。
當然,也有個别讀者冒着被罵沒文化的風險喊道:這書壓根不知所雲啊!
我可以告訴您,您說的一點都不錯,這就是一部通篇不知所雲的作品,或者幹脆點說是通篇胡話。所以,我建議不要給孩子看這本書,它的故事說好聽點是奇幻,說難聽點是完全前言不搭後語,不但沒有邏輯可言,也看不到我們通常所說的那些“正能量”,比如教給孩子們的一些常識、美德啥的。讓中國小孩看這書基本上屬于瞎耽誤功夫,甚至影響孩子健康的心智,看多了孩子腦子都亂了。
說到這兒,估計小編也快被人罵了。那可真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名著呀!那可是學校指定的閱讀書目呀!那可是全世界都在讀的偉大作品啊……你也真敢說!
别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這本書即便荒誕,但對于英語讀者特别是英文語境下的外國兒童還是有意義的,因為其中有孩子們身邊的地名、事物和典故,比如柴郡貓(Cheshire cat),至少讓孩子學習到了柴郡這個單詞(County of Chester)。又比如黑皇後紅皇後,可以讓孩子了解國際象棋和撲克牌中的一些單詞。
另外,小說中有一些詩歌和韻文,對于自身語境中的孩子感受本土語言特别有幫助。
可惜當這本書翻譯成其它文字之後,這些本來就很荒誕的語言,越發變得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所以說,對于中國小孩子而言,看這書實在沒有太大意義,盡管它号稱名著,可名著很多,完全可以把閱讀的精力和時間留給其它書。除非孩子看原文,至少還可以學習英語。
其次,這本書語義隐晦,已經超越了兒童讀物的界限。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通常簡寫為Alice in Wonderland)是十九世紀英國作家兼牛津大學基督學院數學教師劉易斯·卡羅爾創作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品。1865年出版,續作為1871年出版的《愛麗絲鏡中奇遇記》。
書中含有作者對政治、宗教、社會現象等的隐喻比如書中的人物“瘋帽子”為人癫狂,行為古怪。有人認為其創作靈感來源于當時英國社會中帽匠的真實生活情況,因為當時帽匠保存制帽用的毛氈布需要用到水銀,因此常發生水銀中毒現象,受害者會出現被稱為“帽匠顫抖”(hatter's shakes)的抽搐現象,病重時會出現幻覺和其他精神病的症狀。還有人認為,瘋帽子的原型是數學家和哲學家羅素。
又比如性格乖戾暴虐的紅皇後,有人認為她象征的是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或是曆史上的瑪戈王後。
顯然,這些象征隐喻對于中國的小孩子來說幾乎完全沒有意義。
更重要的一點,書中有大量數學方面的隐喻作者劉易斯·卡羅爾本是一位深居簡出的數學教師,有人已經注意到在他創作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中隐藏了大量數學和文字謎題。
對此書的數學内涵做出全面注釋分析的當屬美國知名數學科普作家馬丁加德納。他專門寫了一本《愛麗絲漫遊仙境》的數學注釋版。由此亦可見劉易斯·卡羅爾小說原文文辭的深奧隐晦。
總之,不管怎麼說,讓中國的小孩子讀這樣一本書,隻能是雲裡霧裡暈頭漲腦,既不能感受原文的精髓,也不會增添多少想象力,更有可能會讓孩子陷入胡思亂想的泥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