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地球人最遠隻去過月球,但是我們的眼界并沒有隻局限于地月系之内,憑借着無人探測器的幫助,我們已經對太陽系各個行星有了大緻的認識。
小行星帶把小行星帶放進太陽系七大奇觀裡,其實有些名不副實;人們對它的印象主要就是那些不怎麼科學的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中,小行星帶物體密集,宛如陷阱一般,可以幫助主角躲避追殺;現實裡小行星帶就要稀疏的多了,可能你飛行幾百萬公裡,都遇不上一顆小行星。
從地球到木星之間的空間異常廣袤空曠,裡面的五十多萬顆小行星其實稀疏異常,先鋒10号、11号、航海家1号和2号、伽利略号、卡西尼号、尼爾、尤利西斯号和新地平線号穿越小行星帶時都沒有發生過意外。
小行星帶物質的低密度,讓探測器發生意外碰撞的幾率低于十億分之一
輕松裝下地球的木星大紅斑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氣渦。大紅斑逆時針旋轉,周期大約是6地球日,風速達到500 km / h的氣旋最少已經有350多年的曆史。
左邊有着五顔六色、波浪般的雲彩狀态,那是大紅斑活躍的區域,在木星附近的太空中,可以觀察到非常複雜和多變的大氣運動。
從太空方向看,木衛一艾奧看起來是非常醜陋的,直觀印象就是一顆“腐爛變質”的星球。
受潮汐力影響,艾奧有400座的活火山,是太陽系中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天體。
一些火山噴出硫磺噴泉,溢出的高度超過500公裡,各種硫化物讓其表面彷佛紅、黃、白、黑、和綠色胡亂混合的彩繪。
相較于小行星帶,科幻作品中的土星環要真實的多,探測器如果想穿越的話,最好合理規劃軌道,從不同環之間的環縫通過。
主要部分的寬度為八萬公裡,它們的厚度要小得多,從幾百米到一公裡不等,彷佛一個個同心玉環。
其它地方有流星雨,土星的一個奇景卻是光環雨,土星環中的冰爍、氣體和其他物質互相碰撞後粉碎,脫離原來穩定的軌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土星表面墜落。
但是光環雨并不是永恒的,土星環将會在一億年内消失,比之前科學家預估的三億年短了兩億年,相信在未來一千年内,我們的後代定會在土星附近開發很多旅行項目,從太空看光環雨,一顆顆燃燒在土星的大氣中。
随着一枚枚探測器抵達火星,人們發現這顆紅色星球是那麼的荒涼,除了荒漠就是沙暴。
如果有什麼能吸引人們的話,那就是火星南北極和那座太陽系中最高的山峰了。
火星的奧林匹斯山高達26公裡,來自于火星過去的地質活動形成的超級火山,現在已經是座死火山。
它的直徑達到540公裡,如果把火星基地的發射場建在這座山上,每次發射将會節省不少燃料;未來登山愛好者在太陽系最高目标,應該非它莫屬了。
土衛六有本行星系内除地球唯一的液态湖,土衛六有個更霸氣名字叫做泰坦,就是惠更斯探測器登陸的星球。
泰坦富含碳氫化合物,在火星不斷打破人們的幻想後,泰坦是科學家認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在未來一百年中,泰坦是太空探索的最優先目标之一,在零下180°的甲烷湖邊看土星從地表升起,也是美妙無比了。
在西方神話傳說和動漫《聖鬥士冥界篇》講述了一個歎息之牆,現實中有個真正的歎息之牆,在太陽系内獨一無二。
土衛八伊帕特斯看起來像個核桃,雖然宇宙中絕大多數星球都不是标準的球型,但那也是足夠相近了。
而環繞伊帕特斯赤道的山脈,是本行星系最為獨特的山脈,它的大小和位置都十分奇特,二十公裡高的山脈突兀的矗立在這顆直徑才1400公裡的星球赤道上。
這座山脈長達1300公裡,将北半球和南半球隔開,當在山腳仰望時,最矮都一萬三千米的山峰,宛如現實版的歎息之牆讓人感到絕望。(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