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古人的幸福原來如此簡潔!俗語四大香: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說的都是啥意思?
有人說:“人生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折騰的。”這話一點也不假,古今中外的普通大衆,都以生活于太平盛世為幸。尤其是在生産技術尚不發達、生活條件并不優越的古代,人們追求最多的,就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幸福。
老黃的老家曾經流傳一句老話,叫“鹽菜稀飯糠頭火,除了神仙就是我”——冬閑時節,家裡還有餘糧,頓頓可以熬一鍋香濃的白米粥,隻需鹹菜佐餐,一家人圍坐在米糠慢燒的溫暖裡,就是“神仙日子”了。
類似的順口溜,在那時的鄉村俯拾皆是,比如,世上三樣苦:“捕魚、打鐵、磨豆腐。”說的都是最吃苦受罪的艱難職業。再如,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說的都是人生的心頭好。
另外,老話中還句叫四大香的,分别是“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開江魚與下蛋雞都是吃的,屬于“食”;回籠不覺與二房妻都是睡的,屬于“色”。這四件看似毫不相幹的事物,正好是對孔聖人“食色,性也”的最通俗诠釋。
“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為何被稱為“四大香”呢?下面就聽老黃給你瞎掰瞎掰。
開江魚:每年的四月中下旬,東北大地冰雪消融、萬物複蘇,嫩江、烏蘇裡江、松花江等江河的冰層也逐漸融化解體,在江面上形成冰排浩浩蕩蕩順流而下,這就是開江。随着冰面解凍,憋屈了四、五個月的魚兒也都被喚醒而“魚貫而出”。
這些魚兒由于整個冬天的忍饑挨餓,體内的脂肪已經消失殆盡、廢物也排放得異常幹淨,其肉質變得非常緊密、不肥不爛,因此魚肉便會異常鮮美,與其他時節的魚或海魚有很大區别。肉質用冰清玉潔形容亦不為過,烹調得當,滋味鮮美難以形容——開江魚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
開江魚因其味鮮而美,近年來是身份倍增,而獲評魚王的頭魚,一條售價竟近萬元。但是,為了心心念念的美味,有錢人出手毫不心疼的。
下蛋雞:從前的農村,農家都會養雞,公雞少、母雞多,為的是那源源不斷而生的雞蛋,既可改善生活,又可拿到集市上換鹽兌油,是農家的綠色環保的生态小銀行。所以,下蛋的雞,是最為寶貴的,一般人家是舍不得殺來吃的。
如此,母雞的生存時間相對就長,日積月累,母雞的肉質就變得越來越堅實,用來炖湯,那可真叫“香飄十裡”。在民間,老母雞湯是最養身的滋補上湯,隻有招待貴客,或是家中長者,以及特殊人群(比如孕婦及久病不愈者)。
在物資比較匮乏的年代,一罐母雞湯,就勝卻無數海味山珍。有部很老很老的現代京劇電影,叫《龍江頌》,影片中有個與雞湯有着的情節——落後分子常富為私事找主人公、村裡的女支書江水英,被阿堅伯制止了,常富因此牢騷滿腹。
江水英一心為公,結果将自己累病倒了。好心阿堅伯将自家正值下蛋期的母雞給宰了,炖了鍋雞湯給江水英補補身子,結果被常富撞見了。心懷鬼胎的常富,不顧事實地造謠指責江水英,對群衆的疾苦漠不關心,卻在家睡大覺、喝雞湯……其實,一碗濃香的雞湯,表達的是村民對江水英的感激。
回籠覺:對于現代的某些人來說,回籠覺并不是什麼奢侈,他們大多能睡到自然醒,根本不需要“回籠覺”。但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代,趕上農忙時節,人們都在天不亮起床下地,如果恰好有閑,或因天氣原因無法出工,重新鑽回被窩睡個回籠覺,那真叫個美美的香。隻是,這種幸福,現代人是很難體會到了。
二房妻:所謂的二房妻,是指古代有錢有勢的男人,可以同時妻妾成群,飽享齊人之福。正室年老珠黃了,新納的二房(或三房、四房)小嬌妻當然更要軟香。實行一夫一妻制後,男人們的花心才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沒能完全根絕男人們深藏的那顆花心,是所謂“家裡紅旗不倒,家外彩旗飄飄”,人們還将其稱之為“家花沒有野花香”。
“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古人的幸福原來如此簡潔、粗暴!這點滴的幸福,已很難滿足現代人的欲望追求與感官享受了。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