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8-21 01:42:07

經濟工作作為當前國家建設發展的核心,為各級政府所重視。

而伴随着中國的高速發展和改革的深化,過去需要設立特區才能形成的招商引資等方面的“政策優惠”,現在也早已成為全國上下的标配了。再加上國家完善而強大的基礎建設水平,基本上可以說,隻要有合法的資本,走到哪裡都有足夠的發展機遇。

進而一切可以利用和調動的資源,都早已被納入到政府部門的視野之中了。

而随着大家都在拼命的優化營商環境,拼命的吸引項目落地,又猛地發現,好像人才有點不夠用了。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1

确實,一方面現在的高端制造業、互聯網行業、直播等新興媒體、跨境電商等諸多新興行業,都需要有相當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素質的人才作為基石,千辛萬苦招來了項目,卻沒有人能幹,那資本可不傻,是肯定不會在此駐足的。

另一方面,人才的培養又不是工業制造,可以很快擴大産能,需要比較長的周期。現有的教育體制,似乎一時間還滿足不了這麼快的需求增長速度。同時教育資源的分配也是不太平衡的,有的地方條件優越,供應沒那麼緊張,有的地區卻又捉襟見肘。

恰如古人那句絕佳的比喻“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過去這句話,鳳凰比喻的是人才,梧桐樹比喻的是物質條件,而今天,這句話更應該如此類比,鳳凰就是那些帶着資本的新興産業,梧桐樹則是新興産業需要的人才基礎。

如果梧桐樹種下了,鳳凰也來了,但是梧桐樹卻因為沒人養護,很快就光剩下枯枝幾根,那估計鳳凰也坐不住吧。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2

邏輯很清晰,再好的項目,也是人做的,再好的産業,也是人幹的。所以很快,吸引人才就成了擺在各級政府案頭的一項重要議題。

特别是處于“北上深渝”這一線之外,發展第二梯隊的那些城市,無不積極的制定各類政策,以吸引“人才”落地。

但從網上看到的很多地方的人才引進政策,稍加研讀,不難發現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對味”。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3

“不對味”的是,現在很多城市的政府,都有點自視甚高。

一看這些城市政策中對“人才”的定義,就不禁讓人自慚形穢。最基本的就是博士、博士後起步,什麼學科帶頭人、兩院院士、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等等。

讓人看後,不禁産生一種恍惚感,恍惚的是好像在看“某乎”,動不動都是“年薪百萬,人在美國,剛下飛機”,似乎這個國家裡,像這樣水平的人似乎滿街都是,而我這種211院校本科畢業的,都是“渣滓”級别,千萬别把自己往“人才”裡面歸類。

然後再看看這些提供的福利政策,又讓人不禁在想,看來這種人确實很多,不然也不至于如此“掉價”。就那些所謂的福利,哪個按照裡面限定的“人才”,會屈尊降貴、随随便便就來這裡,支持你的發展?

就那點收益,遠比不上一些一線城市私營企業提供的薪資水平,甚至還比不上某大公司為四個剛畢業的“人才”提供的水平。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4

當然有些地方可能還會提供一些政治身份,政治待遇等等,但是真的現階段,越是真正有實力的人才,越尊重自己的市場價值,沒有人會無謂的為那些東西而來的,那是某種程度的“自降身價”,而“身價”一旦被降下來,再想漲回去可是非常困難的。

而相對應的,前不久,上海市政府倒是做出了一個讓老百姓都有所議論但卻又十分到位的決定,值得讓這些二線城市好好學一學。

直播帶貨“一哥”李佳琪作為“特殊人才”落戶上海。李佳琪的學曆有人考究嗎?他獲過什麼大獎嗎?享受過什麼級别的待遇嗎?沒有,但是他的能力是市場公認的,沒有一個有正常價值判斷和認知能力的人,會否認他在直播帶貨領域的絕對實力。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5

什麼是“人才”,怎麼定義“人才”,是不是值得新的思考?

每個人,隻要有自我意識,就絕對不會主動貶低自己,并且每個人都擁有與衆不同的地方,這是寫在基因裡的自然之理。

确實,在某些領域、某些行業、某些标準下,很多人夠不上“人才”的标準,達不到博士的水平,但時代在發展和進步,誰知道明天又會有什麼新興的标準出現,又會有什麼新興的市場崛起?在新的世界,誰又是頂級水平?

以老眼光看新問題,注定是會犯錯的。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6

“不對味”的是,“人才”的定義不能脫離時間的限定。

人才不是一個靜态的詞,而是一個動态的詞。

大家都懂得,現代社會的繁榮,很大一定程度來自于社會分工。

而分工就導緻了各種行業之間,具備着天然的巨大差異。那麼處于不同行業的人,能夠達到人才标準的時機是不一樣的。

很直觀的舉幾個例子。

基于創造能力的行業中,這幾年,甚至近期依然待遇豐厚的IT行業,雖然從業者戲稱自己是“碼農”、“代碼狗”,但依然擋不住平均薪酬處于各行業最高的地位。而編程作為IT行業中一項需要付出巨大腦力和很多體力的核心技能,就決定了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最佳的價值區間是在青年階段。

如果引入中醫理論,男人各方面機能巅峰是在32歲,之後體力精力就會走下坡路了。所以編程的技術人才,最多也就是30多歲前,達到巅峰,成為行業的“人才”。這時如果達不到最好,以後也基本做不到頂尖了,再然後從業估計最多也就是40歲。40之後,智力也大大下降。想編程,腦子、身體、精力全都跟不上了,那還算什麼“人才”?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7

而另外一些更加注重經驗的行業,卻又是另外一番局面。例如醫生和律師,基本上都是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越能夠靠近行業的頂尖,越能稱之為“人才”。

特别直觀的就是中醫學,多少人看中醫時,見到對方長有白胡子,雖然白胡子真的和技術水平沒有什麼直接聯系,但求醫者心裡頓時肯定安穩許多。

那麼進而就要思考,這些城市要引入的“人才”,是不是又有點狹隘了呢?

一個人讀到博士,确實不易,如果不像自爆的某位演員之外,至少已經是在某個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否則也沒法畢業。

但是同樣的,除了特别機緣巧合的人,能快速畢業之外。大部分讀完博士,甚至進入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的人,都已經接近甚至超過30歲了,這個年齡,幾乎已經把思維最活躍、體力最充沛,精力最旺盛的時段都過去了。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8

基本上來說,這個年齡,在某些行業已經注定取得不了什麼突出的地位了,所以基本上現在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營企業招新,也都是拿35歲作為一個重要的門檻。

這不是某個決策者“拍腦門”想出來的年齡門檻,而是市場的判斷,幾乎無可辯駁。

當然,标準之中除了博士還有其他的門類,但幾乎可以想見的是,不會有低于30歲的人了,畢竟現有的教育和科研體制,天縱英才式的取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成為院士,幾乎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雖然這些門類其中自然也有很多靠經驗立身的領域,但這又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何必在你這裡?退一步講,來了之後,“人才”還會是“人才”嗎?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古人這句話其實有多層含義。

為什麼“人才”會産生集聚效應?很簡單,現代社會知識總量和信息量實在太大,通才實在太少,大多數人如果隻在自己的認知圈子裡打轉,注定是難以取得大的成就的。而新思想往往來源于從身邊學者朋友那裡的思想碰撞。

這樣的科學方面的例子實在太多,毋庸贅述。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9

有些經驗豐富的老專家自然毫無疑義是重大人才,但是人才成就的過程,自然是需要有相當的基礎的,一定的科研基礎容易複制,但是一圈可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學者朋友,就沒那麼容易複制了。

越是學術有成就的人才,越是會尊重自己成長的環境。他明白離開了自己的圈子,自己的這個“人才”标簽也就會迅速失色的。

而哪個城市能有底氣說,一下子把一個領域的主要頂尖人才都能請到家裡來的?明顯不現實。

那麼如果不計成本的引來了一些所謂的行業人才,沒過多久,就失去了繼續在其領域發展的能力和機遇,那麼這樣的“人才”還是人才嗎?估計也得打上個疑問号吧。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10

而回過來,對照這些二線城市的發展方向,不難得知,他們最為緊缺的其實是要去做具體事情的人才,而且是要去在新興領域做事的人才。

這樣一來,一方面就要求它們引來的更多要是創造型的人才,而非經驗型的人才,另一方面其實就是要求引來的是沒有多少存量負擔的人才。總之,就是“年輕”的人才。

一個老專家,投入新領域,可能沒有精力,同時過去的學術成就,又使得他不敢過分的嘗試新方向,否則容易失敗,反而影響個人的學術聲譽。

年輕,才能夠有時間資本在新領域深耕下去。

年輕,才會沒有包袱,敢于試錯。

但可惜,年輕的人才卻往往缺少職稱和現成的成果,來把自己歸于“人才”之列。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11

“不對味”的是,很多城市其實對人才不夠友好,至少遠沒有口号中的那麼好。

有的城市,估計是這麼想的,花這麼高的條件請來這麼高的各個學術領域的專家,或許就能讓人感受到我們對于人才的重視,進而也吸引那些追求學術的年輕人才來到這裡,紮根下來。

确實有不少成名的專家院士,桃李滿天下,老師來了,學生也可能選擇會來,會産生一定的集聚效應。

但是很多地方政策卻隻給列為“人才”的老師以福利,沒有給或者少給年輕的學生以支持,這有點跑偏

一方面上文也說道,這些城市要發展的是新興産業,需要的正是年輕人才,另一方面卻又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支持。反而隻給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甚至衣食無憂、沒有什麼需求的老專家,以政策性福利。

這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12

舉個簡單而又直觀的例子,子女教育。現代人沒有誰會否認這是一個切實關系到每個人家庭的大事吧。

按照這些城市的人才政策中,很多專家級“人才”基本上40歲,50歲了,功成名就了,孩子也基本上是中學或者大學在讀,這不需要過多的精力投入了。畢竟孩子早已能夠自理,很多學校也是寄宿制度,無需家長過多參與。進而對政府對其子女教育的支持幫助沒有過多的需求。

反觀年輕一點的,大多30出頭,即使成家再早,孩子也多是剛剛上學,自理能力不夠,需要人來照顧,這正是需要外界幫助支持的階段和場合,反而各地對于小學轉學的政策保障都是最為差勁的。

确實大城市教育資源豐富,同時政府為了兼顧公平和素質教育,很多地方限制小學階段的轉學,甚至是明文禁止接受轉學,但是殊不知,這對吸引人才的政策是有所極大反作用的。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13

試想一方面城市需要很多年輕的人才來工作,也提供了一些政策性的支持,什麼人才津貼、購房補助什麼的,甚至還有的城市頒布了高等學曆的最低工資标準,看起來确實有很大吸引力。

但是另外一面,一個畢業沒幾年,正在創業發展時期的年輕人才,他自然也會有生活的需要,他會結婚生子,無可厚非吧。然後孩子在一個城市甚至是農村老家上了學後,他發現了一個城市的人才政策,自感可以有所作為。但是緊接着他又發現自己去安家落戶倒也簡單,幾乎進派出所的門就能辦(這幾年各城市搶人落戶的政策已經屢見不鮮),但是自己的孩子卻不能轉學過去,或者轉學過去也隻能進入那些教學水平低、離家距離遠的學校時,他想必是會猶豫一下的吧!

中國人奮鬥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子孫後代,如果說自己的發展,可能會影響到後代的教育機會,估計任哪個當爹媽的也不會如此“自私”吧。

所以,一些看起來不太明顯的政策,就成了阻擋年輕人才進入的隐形門檻。

這個隐形門檻或許不是政府看不到,而是因為方向沒有聚焦,想的太多太遠,不夠實事求是。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14

試想如果一個二線城市提供的吸引人才的條件,和一線城市的政策水平一樣,甚至還達不到一樣。人才為什麼會到你這裡來?特别是水平很高、身價也很高的專家級人才?

試想如果一個二線城市提供的吸引人才的條件,和别的二線城市差不多,甚至還不如,人才為什麼非要到你這裡來?良禽擇木而栖,很淺顯的道理。

那是不是就是因為有點把自己看的太高了,把标準放的有點高了?

對于招攬人才這件事,其實祖先早也給我們樹立過榜樣。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15

《戰國策》裡有個“千金買骨”的故事。大意是: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後,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但他幾次貼出榜文,但并沒有多少人投奔,于是燕昭王就去向請教郭隗,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

郭隗說:從前有一位國君,想買一匹千裡馬。可是三年過去了,千裡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有一個手下,自告奮勇請求去買馬。結果這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花了500金買了一匹千裡馬的骨頭回來了。國君看了馬骨頭,很不高興,說:“我要的是活的千裡馬,骨頭又有什麼用?”那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千裡馬,骨頭況且願意花500金,更何況活馬,千裡馬很快就會有人送上門來的。”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很多匹千裡馬。

郭隗講完故事,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招攬人才,也要像買千裡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沒什麼能力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很多有才幹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強盛起來,差點滅亡了齊國。

這個故事之中,燕昭王很清醒的明白,以當前國家的殘破局面,是難以吸引人才投奔的,即使他把優待政策提的再高,畢竟别人感受不到,也不敢肯定其真實性,也沒有對照的标準。那就從基礎一點一點的入手,從“馬骨頭”買起,總歸能夠吸引那些有“千裡馬”的人的注意的。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16

招攬人才也是如此,别把自己的視野定的太高,圈的太死。别想着一步到位,急功近利。

就像上海“人才落戶”了一個李佳琪,别的行業的人也都會心中掀起波瀾。大家都會明白,自己隻要有一技之長,足以得到市場認可,就能夠在上海這座世界級的國家一線城市裡找到立身之處。千裡馬來矣。

如果一個城市,能夠願意俯下身去,為那些雖然沒有很高學曆、也暫時沒有很高學術科研成果的年輕人才提供支持,解決困難,那麼終将赢得百川歸海,進而也必然引起更高層次人才的關注。千裡馬來矣。

大家也都懂得,未來是屬于年輕人的,抓住了年輕人,就能抓住未來,抓住了年輕人,就必然抓住了資本的脈搏。二線城市,多為一些省會城市,也不要好高骛遠,光想着“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踏踏實實的先把自己内部那些看着不起眼,但卻殺傷力巨大的“隐形門檻”破除掉,把本地本省的年輕人才吸引過來,利用起來,然後再一步步給外面的人才做好樣子。千裡馬來矣。

人才流失的可怕之處在于蠢材當道(庚子雜說從)17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某個方面的“千裡馬”,隻是暫時還沒有合适的平台展示實力。

我們每個人,也都期望被這個渴望“千裡馬”的世界,溫柔以待。

别一方面忽視我們,又在那裡感慨沒有“千裡馬”。

畢竟祖先也早已說過“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