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牙齒,大部分人看見這兩個事物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說話還是吃飯?為了測試一下大家對于口齒的熟悉,小編特意拿着這個問題詢問了幾十個人,其中一多半的人都選擇了後者——吃飯。他們的回答也都基本相同,說自己的第一反應都是吃飯,接着才下意識想起來嘴巴還能用來說話。
沒錯,這就是目前很多人對于說話發音的認知,因為熟悉,所以不覺得說話很重要。對大部分成年人而言,說話已經是一個将近成熟的技能,不需要再去考慮增添新的“附件”,也不需要再去學習新的内容。可對于幼童而言,說話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從第一個音開始,說話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難題。
口齒不清,這是許多兒童在幼年期經曆的第一個問題。
很多人并不了解唇部和牙齒在語言發展中的作用,因此大多時候也不會在意。事實上,口、齒是發音的重要器官,而且是主動發音的重要工具。舉個例子,牙齒所處的位置正好介于唇部和舌體之間,如果孩子想要發/c/,那就需要用舌尖抵住齒背,促使氣流伴随排出,最後發出聲音。
這樣一看,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口、齒對于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不過,發音器官存在缺陷的孩子畢竟隻是少數,大部分口齒不清兒童的發音問題主要與這些方面有關:
1.說話發音時的氣息紊亂,導緻氣流排出通道時出現問題;
2.語言狀态存在問題,影響孩子主動發音能力;
3.發音方式錯誤,形成不良語言習慣。
當然,對于多數兒童來說,口齒不清會在之後的成長中漸漸消失,最終變成回憶裡一個微不足道,甚至都不曾留下痕迹的點。可對于那千分之七的孩子來說,口齒不清無疑是他們語言發展過程中無法磨滅的記憶,因為口齒不清,他們遭受了别人的嘲笑、同學的排擠以及親戚的冷眼。
通過這些特征,幫助父母們發現孩子口齒不清
最近幾年口齒不清的孩子越來越多,但很多父母缺乏分辨的能力,結果耽誤了孩子語言矯正的最佳時間。鑒于這樣的情況,這幾條口齒不清的特征值得家長們重視:
1.發音器官之間配合存在問題
發音器官咱們都認識,就是唇、齒、舌、腭這些。在許多語言問題當中,發音器官配合錯誤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口齒不清兒童的情況則更為嚴重一些。他們的唇部、舌部比較遲鈍,口部肌肉的力量相對來說不是很足,因此在進行咀嚼、吸吮、吞咽時要比正常兒童差上一些。
2.發音動作的技巧不足
在不少家長看來,自家孩子整天說說笑笑、能跑能跳,說明孩子肯定非常健康,不存在什麼問題。但如果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我們卻得出這樣的結論:大部分動作沒有問題,可一旦涉及到比較精細,技巧性較強的動作,如抓、握持、捏等,孩子的動作就會非常奇怪,不僅與發音相悖,而且動作意義也不明确,讓人有些看不懂。
3.部分發音混淆使用
平時咱們說南方地區的同學說話時容易平翹舌不分,認為那是方言交流過多造成的語言習慣。這個結論沒有問題,但對于小孩子來說,方言交流過多很可能引起多音系的字音混淆,比如/zh/變成/z/,/ch/變成/c/,好好的一句話變成了四不像。很不巧,口齒不清的孩子就是如此。
關于口齒不清,這幾個問題要問孩子的父母
現代社會發展速度比較快,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因此不能很好地陪伴孩子,于是他們選擇将孩子交給家裡面的長輩、托兒所或者聘請保姆來照顧,認為這樣能夠起到陪伴孩子的作用。
的确,這樣做省了不少的功夫,但小編不禁要問各位家長,這樣做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嗎?如果覺得這樣做真的沒有問題,那不妨看看下面這些疑問,回想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1.是否讓孩子儲備了足夠的字音基礎,孩子的字音基礎是否具備了正常交流表達的能力?
2.孩子有沒有存在說話發音不夠準确,口齒不夠清楚的表現?
3.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跟得上同齡孩子嗎?存不存在落後的情況,如果有,存在多長時間了?
4.你們平時和孩子的交流夠嗎?有沒有花費時間引導孩子主動說話?
5.孩子生活中接觸的人、事、物你們有了解過嗎?
很多語言障礙兒童早期表現正常,就是因為家庭環境、父母以及其他因素相互疊加才逐漸變得說話不清、口齒不清、發音不準。如果父母們能早一點認識到這些,或許孩子就不用忍受那些難熬的歲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