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規模應用已經20年,每個人的生活存在現實與虛拟兩個世界,尤其現實世界也在被數字化。
你可能因為更換或丢失手機而失去所有數據,也可能早就找不回五年、十年前的QQ記錄,華為推出“家庭存儲”可以用于實現個人數據的長期存儲,但由于沒有相關标準,對用戶有一定要求(比如一一操作各種應用的存儲設置)。
目前來看,如果一個人去世,他的虛拟世界也随之成為“僵屍”——各種網絡賬戶和數據因為不再被使用而失傳和關停(也許某些資金賬戶也丢失了)。
因此,“數據遺産”通過鍊接各種網絡賬戶端口提供數據備份,當然也包括銀行賬戶等重要數據,死者隻需将“數據遺産”賬号遺留給後人,便可作為真實遺産獲得保留。
關于數據遺産,個人推測可能在未來獲得立法,建立相關執行标準。
“數據遺産”或叫“數字資産”的區别在于,各種應用(如微信、郵箱、銀行等等)開放标準的接口,按标準格式自動備份到“數字資産”服務器(雲端或家庭存儲)。
用戶通過“數字資産”賬号登錄,即可獲得個人所有數據的集中浏覽。如此,幾十年後你仍然可以回味現在的詳實記錄,死去了也能直接遺留給後人。
元宇宙中的虛拟人,主要是個人的虛拟再現,和“數字資産”的概念天壤之别。“數字資産”應當是個千億萬億級市場,個人預測還過十年應該會開始普及了。
目前還未推廣的原因,是因為第一批網民還沒老掉。
你怎麼看?
Romy博士 2022.09.1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