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天社會,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這也讓很多人對于肺癌越來越重視。胸部CT作為常見的腫瘤篩查手段,是體檢項目中重要的一環。很多人拿到CT報告,看到上面寫着“肺部結節”,頓時感到天都塌下來了。而作為腫瘤科醫生的我,經常接到很多親戚朋友的電話:我(親人)體檢發現肺部有個結節,是不是腫瘤,要不要手術,是不是晚期等等一連串問題。這讓我覺得非常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當我們體檢發現肺部結節時,應該怎麼辦?
一旦檢查發現肺部結節,我們不要慌,找專科醫生咨詢并信任他,而不是有醫學背景的朋友。醫學是一個大類,現代醫學分科非常細,專科與非專科醫生之間對于腫瘤的理解差距有木匠和水泥匠對于書櫃的理解差距那麼大,更别提醫學生、護士與專科醫生之間的差距。很多人擔心恐慌,往往是由于發現結節後找隔壁醫科大學讀信息工程的小馬看了一下,小馬表示很可能是腫瘤的結果。
2、确認是否是癌症很多結節并非是腫瘤,還有很多腫瘤也并不是癌症。對于肺部結節,有很多種可能,比如肺結核、肺真菌感染、肺部的小肉芽腫、肺腫瘤(腫瘤又分良性和惡性,惡性的才是肺癌)等,甚至,你可能從小就是長了這麼個結節,隻不過之前沒拍過CT而已。CT顯像就如同隔着紗窗拍照片,要診斷結節情況需要結合其他相關檢查,如最近是否有咳嗽咯血、胸悶胸痛、氣急氣促等表現,或者結核菌素試驗是否陽性,或者腫瘤标志物情況如何等此類情況。具體檢查需要做哪些,這就又回到了第一點,不要慌,找專科醫生并信任他。
肺部結節重點知識肺結節是指肺内直徑≤3cm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型病竈。換句話說,隻要肺裡面3cm以下的病竈都可以叫“肺結節”。
從影像學角度看:
一類是磨玻璃結節,密度比較低,看似磨玻璃一樣不透明;
第二類是實性結節,看上去密度高比較實;
第三類是以上兩種結節都有的混合結節,叫做部分實性結節(混合型結節)。
從惡性概率來看: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密度結節>實性結節
由于各種條件所限,并非所有地方複查都比較簡便。因此,我們可以有選擇性地檢查,在此,以下兩項需要特别注意執行:
抽血檢查腫瘤标志物:美國臨床生化委員會(NACB)和歐洲腫瘤标志物專家組(EGTM)推薦的常用肺癌标志物包括了ProGRP、CEA、CYFRA21-1、SCC和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SE)。
其中ProGRP是小細胞肺癌(SCLC)的一個可靠指标,在SCLC的鑒别診斷及療效檢測和複發檢測上,ProGRP比NSE有更大的優勢;CYFRA21-1則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靈敏度最高的腫瘤标志物;而SCC主要對肺鱗癌療效監測和預後判斷有臨床價值;CEA主要用于判斷肺腺癌複發、預後以及評價肺癌療效。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腫瘤标志物升高不等于得了腫瘤!在臨床中應用腫瘤标志物時,必須進行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後的質量控制,警惕腫瘤标志物的假陽性。在面對腫瘤标志物相關的臨床問題時,應該客觀分析可能的影響因素,合理正确地解讀臨床檢測報告。
根據結節大小判斷肺癌的可能肺結節按大小來分,小于3cm的稱之為結節,小于2cm的稱之為小結節,小于0.5cm的稱之為微結節。
微結節一般半年到一年到醫院複查一次即可。若是為0.5~1cm之間的小結節,如果懷疑是良性的,需每年定期複查一次,如果懷疑是惡性的,三個月到半年定期複查一次,如果發現這些結節增大或變實或出現毛刺等惡性的證據,就要進行手術切除。1cm以上的結節,如果懷疑是早期肺癌,就需要盡早治療。
從數量上來看,如果結節隻有一個,而且直徑小于8mm,可以3-6個月後複查一下,如果體積沒有改變,則6-12個月再複查一次即可;但如果結節有2個或者2個以上,或者單個結節直徑不小于8mm,這些情況下,仍建議找腫瘤專科醫生,并且請信任他,即第一點。
在腫瘤确診以前,沒有飲食禁忌,想吃什麼吃什麼,就是不能抽煙。還得保持心情舒暢。心情與疾病的關系雖然目前證據不足,但臨床上普遍認為心情不好的人生存質量差,不管有沒有生病。如果有的人說不抽煙和保持心情舒暢隻能選一條,那麼,不抽煙。
肺部結節高發人群有哪些?1、肺結節的高發人群是40歲以上的人群,并且是女性略多于男性;
2、長期抽煙的人,尤其是有20年以上煙齡,每天至少抽了一包煙的人;
3、長期接觸污染物的人群,比如工業上的粉塵或者是一些放射性的物質;
4、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比如患有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等;
5、有肺癌或者是患癌家族病史的人,出現肺結節的概率相對來說高一點。
請記住,肺部結節不等于肺癌,即使查出了肺部結節,也要确認它是否是惡性腫瘤。定期做檢查,是預防肺癌發生的有效途徑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