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為《利潤表分析“五步法”》的第三篇,接“利潤表分析“五步法”(中)”。為了不影響閱讀的連續性,将上一篇鍊接附在文前。
第三步:期間費用
(一)“費用/毛利”比率
一般來講,如果一家企業的四項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及正的财務費用之和)能夠控制在毛利潤的30%以内,說明産品競争力很強,屬于優秀的企業;在30%~70%區域,仍然是具有一定競争優勢的企業;如果費用超過毛利潤的70%,通常而言,成本控制能力弱,産品處于紅海之中,競争力弱,屬于經營比較困難的企業,我們要遠離這樣的公司。
期間費用率=(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 研發費用 财務費用)/營業收入
“費用/毛利”比率=期間費用率/毛利率
萬華化學的期間費用率與毛利率的比值近五年一直小于40%,19年與20年期間費用率與毛利率的比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主要原因是毛利率的下降。而毛利率的下降是受行業周期性的影響,産品價格下降所緻。總體來說,萬華化學成本控制能力好,産品競争力強,屬于優秀的企業。
(二)銷售費用
如果一家公司的銷售費用率遠高于同行業公司,一方面可能是該公司在營銷過程中存在商業賄賂等違法違規行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該公司産品缺乏競争力,為驅動産品銷售不得不大投入,有的公司甚至會出現銷售費用高于營業收入的情況,這可理解為賠本賺吆喝,靠“燒錢”的互聯網企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
銷售費用率主要看兩點,數值和變動趨勢。一般來說,銷售費用率小于15%的公司,其産品比較容易銷售,銷售風險相對較小。銷售費用率大于30%的公司,其産品銷售難度大,銷售風險也大。我們要遠離銷售費用率大于30%的公司。
如果一家企業出現過高的銷售費用,比如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50%以上,則基本上可說明該企業正在采用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來營銷——商業賄賂,這不需要過多的創意,文化越低,膽子越大,出手越大方,銷量上升越快。醫療行業經常會出現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過高的現象。
銷售費用率也可以看作一個先行指标,一家公司由強轉弱往往是從産品的滞銷開始的。産品滞銷之後,公司往往會增加銷售費用,銷售費用率就會提高。
萬華化學銷售費用近5年一直穩定在4%左右的水平,可見萬華化學的産品非常暢銷,銷售風險較小,與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相互印證。
對照巴斯夫的銷售費用率,我們發現近4年巴斯夫的銷售費用率基本維持在13%的水平,可見巴斯夫的産品同樣比較暢銷,但是遠遠不如萬華化學的産品銷售的容易。
第四步:核心利潤
核心利潤反映的是公司純經營活動帶來的利潤。核心利潤與政府補貼、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營業外收入等都無關。毛利和四費還有營業稅金及附加是每個企業都有的。因此核心利潤越高,盈利能力越強,盈利質量越高。
在直接法下,核心利潤的計算公式為:核心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财務費用-研發費用=毛利-四費總和-營業稅金及附加。
在間接法下,核心利潤需要以淨利潤為起點,對非主營業務産生的利潤進行扣除,對過于激進的會計方法下産生的利潤進行扣除,對非經常性的利得或損失進行扣除。
(一)核心利潤率
核心利潤除以營業收入,可以得出核心利潤率。
核心業務利潤率=核心利潤/營業收入
主營利潤率至少應該大于15%,主營利潤率大于15%這樣基本能保證淨利潤率可以大于10%。
萬華化學近5年核心利潤率也在15%以上,2019年到2020年受行業周期影響,核心利潤率有所降低,但仍然在15%以上。通過之前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雖然2019年到2020年行業不景氣,但是萬華化學産品的暢銷度沒有受影響。但是産品的價格有所降低,導緻産品毛利的下滑,自然也引發後續利潤率的下降。
(二)核心利潤與營業利潤的比率
核心利潤對應的是一家公司的經營活動,核心利潤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利潤,它決定淨利潤的質量以及公司能否持續健康的發展。用“核心利潤”除以“營業利潤”,可以計算出核心利潤與營業利潤的比率,這個比率應該至少大于80%,說明營業利潤中的絕大部分利潤是由主業創造的,這樣的利潤結構才是健康的,這樣的利潤才是可持續的,這樣的利潤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這個比率越高越好。
萬華化學近5年核心利潤與營業利潤的比率都在93%以上,平均值達到了96%以上。營業利潤中的絕大部分利潤是由主業創造的,這樣的利潤結構才是健康的。
第五步:非經常性損益
證監會為非經常性損益下的定義是: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然與正常經營業務相關,但猶豫期性質特殊和偶發性,影響報表使用人對公司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斷的各項交易和事項産生的損益。
在利潤表中,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這兩個項目所核算的内容,與非經常性損益相類似,但其範圍要窄很多。本着對上市公司謹慎估值的态度,投資者還是應該使用非經常性損益,營業外收支淨額結合着非經常性損益一塊看。
(一)非經常性損益
經常性損益的特點就在于名字裡的“非”字,意思就是不經常發生的,不能持續獲取的損益,比如:出售子公司股權、處置在建工程、無形資産和其他長期資産的損益;各種形式的政府補貼;各種減值準備的轉回;以及證監會認定的符合定義要求的其他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總共有21項。
扣非淨利潤全稱是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利潤。扣非淨利潤我們重點分析扣非淨利潤占淨利潤的比重和扣非淨利潤的增長率;
1.扣非淨利潤/淨利潤
一般來說,扣非淨利潤占淨利潤比例在80%以上,企業的主業經營效益就好;扣非淨利潤占淨利潤比例小于60%,企業的主業經營效益就差。而非經常性損益非常大的企業主營業務發展不健康,企業不務正業,主業後續發展堪憂。
萬華化學近5年扣非淨利潤占淨利潤的比例除了2018年都在90%以上,而且比例呈現逐步提升的趨勢。可見萬華化學每年的利潤質量都比較高。
2.扣非淨利潤的增長率
從投資的角度看,投資者可以取用企業最近三至五年的扣非淨利潤增長率來判斷企業的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計算公式為:扣非淨利潤增長率=(本年扣非淨利潤增長額÷上年度扣非淨利潤)*100%。
如果一家企業的扣非淨利潤增長率連續達到30%左右的增長水平,說明企業處于上升期,業務正在高速發展,獲利豐厚,成長性優秀,具有投資價值。
如果一家企業的扣非淨利潤增長率連續達到20%左右,說明企業業務穩定發展,能維持這個增速的企業也不失為一家好企業。
如果一家企業的扣非淨利潤增長率連續在10%以下的,說明企業業務增長乏力。
如果一家企業的扣非淨利潤增長率連續為0或者負,則說明其業務已經陷入困境。
萬華化學的扣非淨利潤增長率同樣呈現周期性特征;在行業景氣的16年、17年高達100%以上的增長,而在其餘時間增長率都在10%以下,甚至2019年、2018年和2015年的扣非淨利潤增長率都小于0;但是2015年到2020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到了42.8%。對于周期性行業計算一個周期的符合增長率更有現實意義。
我們結合這公司營業收入一起看,發現雖然公司營業收入依然呈現周期性特征,但是波動幅度遠低于利潤增長的波動幅度,而且除了15年營業收入出現負增長之外,10年的時間公司的營業收入都是呈現持續上升的态勢。2011年到2020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同樣高達20%以上,整體來看,這段時間萬華化學的營收增長速度的非常快的。
可見公司雖然受行業周期影響,但是公司産品依然極具市場,公司營收規模持續擴大,行業地位不斷攀升。
3.營業外收支淨額
營業務收入就是做正事的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就是搞副業的收入,營業外收入就是“天上掉餡餅”的收入。
我們不能指望一家企業始終指望“天上掉餡餅”可以持續的發展。營業外收支淨額主要看與利潤總額的比率。
營業外收支淨額=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收支淨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營業外收支淨額/利潤總額
優質企業的特征就是營業外收入淨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一般都小于5%,越小越好。營業外收入淨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大于5%的公司利潤質量較差。我們需要将數據處理之後再使用。
萬華化學近5年營業外收支淨額中有4年是負值,營業外收入小于營業外支出。但是整個5年來看,營業外收支淨額都在±5%區間。沒有異常,是一家專注主業經營的公司。
隻看利潤表的情況下,通過以上5步,就可以把差公司淘汰掉,把相對較好的公司留下。當然這些被留下來的公司從利潤表維度上來看是比較好的,如果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一家公司,要結合資産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一起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