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收獲
傳記類文言文涉及的文化常識:
(1)官吏選拔的術語
①世襲制:亦稱世卿世祿制,它是一種通過家族血緣關系來确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的制度。
②薦舉、征辟制:是根據皇帝诏令所規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級官員,通過考察向中央推薦士人或下級官吏的選官制度。也可叫做察舉,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别居。”《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東漢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此外,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
(2)授官的術語
①舉:提拔,任用。 例:“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 (《史記·五帝本紀》)
②授:授予官職,任命。 例:“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儒效》)
③除:任命,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例:“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④拜:用一定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⑤贈:用于追封已故者。 例:“可贈給事中振恤遺孤,以慰存亡。” (顔延之《陽給事诔》)
⑥起複:官吏守孝未滿或降職後重新起用。 例:“遭母憂去職,尋起複本任。”(《北齊書·清河王嶽傳》)
(3)升官的術語
①擢:由選拔而提升。 例:“時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谪興國州判官。”(《明史·海瑞傳》)
②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例:“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③進:用于較高職務追加。 例:“退去貪殘之徒,進用賢良之吏。”(《漢書·孔光傳》)
④升:官職得到提拔。 例:“名因文著,位以才升。” (白居易《祭盧虔文》)
⑤超遷(擢):破格升官。 例:“今陛下以啬夫口辯而超遷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4)貶官的術語
①谪、貶:貶官,降職并外放。 例:“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範仲淹《嶽陽樓記》)
②黜、罷、免、奪:罷免官職。 例:“台臣慚,追受其牒,為複守官而黜臧使者。” (高啟《書博雞者事》)
③褫:撤職查辦。 例:“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謝莊《上搜才表》)
④左遷:降職。 例:“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琵琶行》)
(5)調動的術語
①徙、遷、轉、調:改任官職,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不升不降。
例:“所居之官辄積年不徙。” (《後漢書·張衡列傳》)
②量移:被貶邊遠地區的官員,遇赦酌情移至近處任職。 例:“三年随例未量移。”(白居易《自題》)
③出、放:指出京受任。 例:“永和初,出為河間相。”(《後漢書·張衡列傳》)
(6)兼職的術語
①領:以本官兼較低職。 例:“出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後漢書·劉焉列傳》)
②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 例:“周公攝政,踐祚而治。”(《禮記·文王世子》)
③權、行、署:臨時代職。 例:“兼權殿中侍禦史。” (《宋史·李綱列傳》)
(7)到任、離任、休假、行使職權的術語
①新(始)視事:剛剛到任。 例:“是時,茂陵守尹公新視事。”(《漢書·遊俠傳》)
②下車:官吏初到任。 例:“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後漢書·劉寵列傳》)
③秩滿:官吏任期屆滿。例:“秩滿,造行在所,顧不數見公卿。”(陸遊《傅正議墓志銘》)
④緻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例:“永甯元年,稱病上書緻仕。”(《後漢書·劉般列傳》)
⑤歸田:辭官還鄉。 例:“官中無人,不如歸田。”(《晉書·李密列傳》)
⑥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例:“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後漢書·張衡列傳》)
⑦休沐、出沐、歸沐:官吏例行休假。
⑧用事、聽事:執掌政權,處理政務。
(8)考核的術語
①铨:衡量官吏的資曆和勞績。 例:“府州久勤将吏,依勞铨序。”(《宋書·武帝紀中》)
②課試:考查、考核。
例:“境内之傑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課試,而好以名問舉錯。”(《韓非子·亡徵》)
③考績、考功:考核官吏的政績。 例:“故考績黜陟,以明褒貶。”(《後漢書·馬援列傳》)
(9)官學中的教師(學務官員)、學員名稱
①學官: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稱。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教授和教習、教谕。
②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于現在的大學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事》的作者)都曾任過國子監祭酒。
③博士:古為官名,現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例:“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三國志·呂蒙傳》)
④司業:學官名。為國子監或太學副長官,相當于現在的副校長,協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之職。
例:“有司業、博士為之師”(《送東陽馬生序》)
⑤學政:學官名。“提督學政”的簡稱,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并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學政一般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
例:“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學使即學政的别稱。(《促織》)
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指左光鬥任京城地區的學政。(《左忠毅公逸事》)
⑥教授:原指傳授知識、講課授業,後成為學官名。漢唐以後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
⑦助教:學官名。是國子監或太學的學官,協助國子祭酒和國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稱國子助教。
⑧監生:國子監的學生。或由學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許,後來成為虛名,捐錢就能取得監生資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則是一個吝啬鬼的典型。
⑨諸生: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統稱諸生。 例:“今諸生學于太學”(《送東陽馬生序》)則是指在國子監學習的各類監生。
(10)和疾病死亡有關的常見詞語
①丁憂:遭父母之喪,又叫“丁艱”
②行服:守孝,服喪
③服阙:又叫“除服、服除”,守孝期滿,除去喪服
④哀毀:居喪期間,因傷痛過度而傷害身體
⑤大漸:病危
⑥寝疾:卧病
⑦大辟:死刑
二、 方法總結
人物傳記涉及的人物類型:
①文臣、循吏
②武将、忠良
③文人、藝術家
三、 技巧提煉
傳記人物評價方法:
①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注重細節的分析理解,把握傳主的人生經曆。
②從傳主與時代、傳主與他人的關系等角度來把握傳主的形象。
③理解作者的評論、思想,分析作者的評論、思想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
④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對文中所提到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