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人物 作者:毛予菲
“我曾像堂·吉诃德對抗風車那樣,
為卡琳卡伸張了正義。
但事實上,這些都是極端的戰鬥。”
1982年7月10日清晨,安德烈·班伯斯基在法國的家中接到了一個電話。前妻丹尼·貢甯告訴他:他們的女兒卡琳卡因為中暑死在了德國林道的家中。
班伯斯基不相信這個結論。他認定女兒是被害死的,發誓為亡女複仇。
後半生裡,他幾乎隻做了一件事——輾轉于法德兩國之間,追查兇手。外人眼中,班伯斯基固執、偏激、瘋狂;執念背後,是深沉與隐忍的父愛,讓他不惜與全世界為敵。
整整27年,班伯斯基曆經一次次失望。2009年,70多歲的他“以暴制暴”,終為女兒伸張了正義。
·班伯斯基窮盡一生,隻為女兒伸張正義。
“兇手在隐瞞真相”
“卡琳卡很可愛,從小就愛笑,是我們的掌上明珠。”得知卡琳卡的死訊後,班伯斯基從法國連夜趕到德國。他看到女兒的屍體,反複說着這幾句話。
卡琳卡那年14歲,是班伯斯基與貢甯的大女兒,她還有個弟弟尼古拉斯。
班伯斯基與貢甯是在1966年結婚的。最初的婚姻生活甜蜜而充滿激情,但逐漸地,貢甯忍受不了班伯斯基的固執,“他總是把事情複雜化”“他有瘋狂的潔癖”“他是個偏執狂”。
·班伯斯基與貢甯一家。
貢甯後來認識了來自德國的心腦科醫生迪特·克羅姆·巴赫。班伯斯基發現異常,一路尾随貢甯,查出她有外遇。兩個孩子出生後不久,貢甯就離開了班伯斯基,嫁給巴赫,并随巴赫移居德國林道。
·卡琳卡的繼父巴赫。
1982年的夏天,一雙兒女去了母親與繼父巴赫的德國家中小住度假。
慘劇就在這時發生了,但班伯斯基不相信這隻是意外。卡琳卡猝死的那天,林道最高氣溫不過30攝氏度,巴赫卻聲稱卡琳卡“中暑緻死”,這讓班伯斯基覺得女兒的死不對勁。
急救護士的話,進一步加深了班伯斯基的懷疑。那天淩晨護士趕到現場時,卡琳卡已經進入了屍僵狀态,“這表明她已經離世了一段時間”。
令護士更不解的是,巴赫是當地最權威的醫生,為救治中暑卻給卡琳卡注射了鈣和鐵,“這顯然不是正常的治療手段”。
回到法國後,班伯斯基從前妻處拿到了女兒的屍檢報告,将德文譯成法文,逐字逐句研究。更多疑點出現了。
報告指出,卡琳卡的死因是胃部食物反流進入肺部造成窒息,并不是中暑。報告還提到另一處異常:卡琳卡外生殖器上有明顯的傷口。這一刻,班伯斯基内心湧出一個聲音:“一定是巴赫害死了她!”
聽到班伯斯基的想法,前妻貢甯說他簡直“瘋了”。 貢甯覺得,這就是一向偏執的班伯斯基在伺機報複巴赫的“奪妻之仇”。
周圍鄰居也認為班伯斯基的懷疑不可理喻:“巴赫是位好醫生,也是非常有名的專家,他很幽默,讓人說不出缺點。”
對于頗有社會地位的巴赫,德國警察沒有懷疑。法醫艾森曼格也表示:“我們所得到的信息,并不足以證明這是一起蓄意謀殺。
·卡琳卡與繼父巴赫。
但在班伯斯基看來,警方态度模糊,法醫解釋牽強。經過一系列申請,他找到檢察官,打開了女兒的棺材。
新一輪驗屍結果讓班伯斯基更加憤怒:卡琳卡的生殖器官被人盜走了。班伯斯基固執地相信:“證據不翼而飛,兇手在隐瞞真相。”而德國警方再次結案,巴赫仍舊無罪。
“我從未想過殺他”
在班伯斯基看來,問題叢生的德國司法系統,成了巴赫的“幫兇”。他認定德國司法機構不可能讓巴赫得到應有的懲罰,便決定靠自己為女兒複仇。
班伯斯基自己制作了傳單,在傳單上揭露了巴赫的罪行。德國啤酒節那天,他去了人頭攢動的咖啡店和夜店,将5000份傳單分發給來來往往的行人。
但路人将信将疑,态度淡漠。巴赫的女兒戴安娜帶着警察趕到現場逮捕了班伯斯基。班伯斯基被拘留審訊,從失望變成了絕望。
走投無路之際,有人提醒班伯斯基,卡琳卡是法國人,法國司法有管轄權。這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1988年,卡琳卡死後第六年,班伯斯基找到3位法國醫生作出鑒定。這3位法國醫生都認為,是巴赫采取的醫療行動導緻卡琳卡窒息而死。
又過了7年,法國法庭作出審判,認定巴赫過失緻人死亡的罪名成立,判處其有期徒刑15年。當然,躲在德國的巴赫并未出庭。
聽到判決那一刻,班伯斯基長舒一口氣,以為“一切終于結束了”。
·班伯斯基接受媒體采訪。
然而德國當局卻拒絕配合引渡巴赫,理由是巴赫罪名不成立,德國政府對本國國民有保護義務。巴赫隻要不去法國,就永遠不會入獄。
班伯斯基的複仇計劃又一次落空。這是女兒卡琳卡離開的第十三年。
到了1997年,卡琳卡離世15年後,案子有了轉機。一名未滿16歲的女患者站出來指控了巴赫。
她說,這個“惡魔醫生”給自己注射鎮定劑,在診所裡迷奸了自己。德國法院判定巴赫有罪,雖然懲罰隻是吊銷醫生執照與緩刑兩年。
在上世紀90年代,德國女性地位低下,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當年有家電視台采訪巴赫,鏡頭前他毫無悔意:“她(女患者)沒有答應,但也沒有拒絕。”女記者憤怒地說道:“因為你給她下藥了,她根本沒辦法反抗!”巴赫嬉皮笑臉地回答:“沉默就是默許。”
采訪播出後,這樁案子傳遍德國。一家德國報社的記者由此想到了班伯斯基。
十幾年前,當這位父親找到自己,一遍遍指控巴赫醫生是殺人兇手時,他覺得眼前的人是個瘋子。
而這一次,輿論發生了反轉。記者主動聯系到班伯斯基,想聽他重新講述卡琳卡的遇害始末。
·關于班伯斯基的報道。
班伯斯基一字一句地重複:“事情很明顯,巴赫利用卡琳卡一人住在樓下的機會,為她注射藥物,然後迷奸了她。”
“你想殺了巴赫嗎?”
“我從未想過殺他,因為這樣就不能伸張正義。”班伯斯基說。
“這些都是極端的戰鬥”
失去醫生執照的巴赫不能在德國境内行醫,隻得去周邊國家的診所工作。
班伯斯基跟着他跑遍了德國邊境的郵局,送去巴赫的國際通緝令。巴赫被逮捕過,但每一次的結局都是被釋放,最終也沒被引渡到法國。
此時的班伯斯基更瘋狂了。他給法國總理寫信,請求動用整個内閣的力量逮捕巴赫。他請律師狀告法官“貪污渎職、懦弱無能”。
·班伯斯基為女兒伸張正義。
最初接下案子的律師熬白了頭發,決定不再參與。在班伯斯基離婚後一直陪在他身邊的一位女士也離開了。
但班伯斯基堅持了下來。“隻有在卡琳卡的案子有進展時,他才是活着的狀态”,這位曾陪伴他的女士如此說道。
·班伯斯基埋首卷宗。
按照法國法律,卡琳卡死後30年内是案件追訴期。2009年,追訴期隻剩下3年,班伯斯基辭去了會計工作,又一次飛往德國林道。那個9月,他做了個決定:綁架巴赫,把他帶回法國。
在咖啡店、旅店和商店的窗戶上,班伯斯基貼上了一張張宣傳單,請人幫忙“轉移”巴赫。
在一個星期五,酒店前台的電話打進他的房間,“這裡有個人找你”。就在那天,班伯斯基遇到了安東。
安東出生于科索沃,在奧地利長大,是個有“前科”的大漢。安東也是名父親,知道卡琳卡的故事後,他“被班伯斯基的力量吸引”。
班伯斯基問需要多少錢,安東笑了:“不,不要錢。其他都交給我,你什麼都不用做。”在兩個黑幫“兄弟”的幫助下,安東把巴赫綁到法國,将他打暈後立馬報了警。
就這樣,在卡琳卡死後第二十七年,巴赫終于在法國被判刑15年。
那天走出法庭,70多歲的班伯斯基與安東抱在一起,哭個不停。曆經漫長而曲折的複仇,長久壓抑的情緒突然爆發出來。班伯斯基說:“我終于可以為卡琳卡哀悼了。”
·準備出庭的班伯斯基(右)。
2020年2月,巴赫因心髒病發作獲釋,半年後在德國去世。
安東因綁架罪被判了一年,他說自己對此無比驕傲。
班伯斯基因唆使綁架罪,面臨監禁,緩刑一年。但他不在乎了,“卡琳卡在天堂裡,能看到我為她做的一切”。
2016年,這樁真實案件被搬上大熒幕。電影《以女兒之名》結尾,入獄前的父親再次來到女兒的墓地。鏡頭定格,班伯斯基站在墓地欄杆前的畫面,似乎暗示着他活在為女兒複仇執念“牢籠”裡的27年。
·《以女兒之名》海報。
今年7月,奈飛又将這個故事拍成了紀錄片《殺害我女兒的兇手》。
滿頭白發、佝偻着背的班伯斯基顫顫巍巍出現,畫外音問:“你如今會對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再說些什麼?”
·《殺害我女兒的兇手》海報。
“已經39年了啊”,班伯斯基感歎,“我會告訴他,不要浪費你的生命。我曾像堂·吉诃德對抗風車那樣,為卡琳卡伸張了正義。但事實上,這些都是極端的戰鬥。”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環球人物 毛予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