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狂放憤慨的詩句,既是作者的自嘲之語,也是脍炙人口的醒世格言。
寫出如此憤世嫉俗詩句的作者名為黃景仁,他是清初才華橫溢的詩人,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的後人。
其人少有詩名,詩風近李白,慷慨豪邁,自帶豪俠之氣,時人評其詩謂之曰:“學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
但因其身世所緻,他的詩還是感傷低沉者居多,不過,其格調雖沉郁蒼涼,但語言清新,情感真摯,所以尤其能打動人心。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黃景仁的愛情詩寄托了少年時的意難平,凄清悱恻,婉轉低回,就如下面這首《绮懷十六首 其十五》,讀來令人為之心感。
幾回花下坐吹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清 黃景仁《绮懷十六首 其十五》
簡譯:
昔日,攜手同遊,多少回我坐在花下吹箫,如今,伊人所在的紅牆雖然近在咫尺,卻如天上的銀漢一般遙不可及。
明知道早已物是人非,今夜的星辰已不再是昨夜的星辰,可我究竟是為了誰,還在風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
那纏綿不盡的情思就那作繭自縛的春蠶一般,唯有把絲吐盡了才肯罷休,而這千回百轉的思念之心,就像被一層層剝盡的芭蕉似的。
回想起她十五歲時在那月圓之夜的情景,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而現在我手中的這杯苦酒,無論如何也消除不了心中的憂愁。
賞析:
“绮”的本意是帶有花紋的絲織品,後來将其引申為美麗,如王維的“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本詩的題目“绮懷”自然就是一種美麗的情懷。
隻不過,詩人的美麗情懷卻萦繞着漫無邊際的憂傷,讀來讓人為之心痛,因為,那源自一種愛情失落後無處尋覓的絕望,因其哀婉,所以動人。
詩人與表妹是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本以為兩情相悅的愛情終會修成正果,豈料天意弄人,二人終是有緣無分,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前有多美好,回憶就有多怅惘,表妹嫁為他人婦,留給詩人的則是無邊的孤單寂寞冷,他無法從過去走出來,甜蜜夾雜着痛苦,時時地撕扯着他不堪一擊的脆弱。
首聯撫今追昔,“幾回花下坐吹箫”是昔日情景再現,花前月下,良人吹箫,美人相伴,成雙入對,那是多麼甜蜜美好的回憶。
可如今,卻是“銀漢紅牆入望遙”,雖一牆之隔,卻是咫尺天涯,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尚且一年一會,而自己和心上人卻是此生難見,天上人間,空留思念和惆怅。
颔聯寫内心情感的糾結,“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兩句最脍炙人口,被廣為傳頌。
“似此星辰非昨夜”,明明知道時過境遷,人生再也回不到起點,可是,心中的這份執念卻是無論如何也放不下,道理都懂,可是真正付諸實踐卻不容易。
所以,他仍然會“為誰風露立中宵”,昨夜的星辰記錄着二人的花前月下,今夜的星辰隻有自己形單影隻,盡管如此,詩人仍然執意伫立月下,一任泠泠寒露打濕衣衫。
多情總比無情苦。明明知道不可能在一起,明明知道等來的隻是一片虛無,卻還要去做無畏的堅守,這份絕望,沒有親身經曆,誰又能感同身受。
頸聯抒發揮之不去的思念之苦,“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這兩句纏綿婉約,堪與李商隐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相媲美。
詩人纏綿不盡的思念,就如那吐絲的春蠶,終将自己層層包裹,直至無法呼吸,那思念之痛,就如被一層層剝開的芭蕉,傷痕累累,猶自不悔。
尾聯呼應首聯,“三五年時三五月”是“幾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十五的月亮浪漫又溫馨,十五歲的她笑意盈盈,婉約妩媚,那人那月,那悠悠的箫聲,是如此的美好,它深深定格在詩人的心底,終身難忘。
“可憐杯酒不曾消”是因為“銀漢紅牆入望遙”,彼時的美酒成了如今的苦酒,時光慢慢,這份苦澀幾時才會消除?
千江有水千江月,隻緣身在情常在。那份銘心刻骨,如何讓他放得下,可是,不放下又能如何呢,恐怕,癡情的詩人終生都難以釋懷。
寫在後面:
黃景仁出身微寒,自幼孤苦,四歲喪父,十二歲時疼愛他的祖父不幸撒手人寰,十六歲時唯一的親哥哥也因病身故。
雖然家遭不幸,但堅強的母親并未放棄對兒子的培養教育,其自幼聰穎,8歲能文,16歲時在三千人的童子試中力拔頭籌,從此聲名在外。
可是,他此生的好運,好像至此也就戛然而止了,此後的他屢試不中,一世潦倒,所以,在他的詩中,總有一種窮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
仕途不順,人生不順,就連愛情也不盡如人意,“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少年時與表妹那段純真的愛情,令其終生不能釋懷,流露在詩中的癡情,尤其令世人動容……
黃景仁畫像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