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是第27個全國愛眼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關于開展2022年全國愛眼日活動的通知》,将今年的活動主題定為“關注普遍眼健康,共築‘睛’彩大健康”。現階段,我國眼健康工作重點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衛健委在《“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中對國民眼健康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目标:到2025年,力争實現屈光不正有效矯正覆蓋率不斷提高,高度近視導緻的視覺損傷人數逐步減少。
為響應全國愛眼日活動主題,愛爾康攜手屈光手術領域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屈光手術及視光中心主任陳躍國教授,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醫學視光科主任張豐菊教授,北京同仁醫院屈光手術中心主任翟長斌教授做客“人民好醫生”客戶端直播間,就近視防控與矯治話題,從預防近視,近視矯正方式,屈光手術的可行性、必要性、安全性以及屈光手術術後恢複等角度進行科普解讀。
近視群體“接近7億”,“低齡化趨勢”,近視矯正出路何方

近視防治一直是國家眼病防治的工作重點。日益龐大的近視群體、人們日益增加的用眼需求以及逐漸低齡化的近視發展趨勢,無不意味着近視防治仍是當下亟需攻克的眼健康難題。而科技的發展已經使高質量的近視矯正成為可能。“最傳統的矯治方式就是戴眼鏡,框架眼鏡或角膜接觸鏡,符合條件者也可以進行手術矯正。”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陳躍國教授介紹道,“目前臨床的近視激光矯正手術已經進入全激光時代,主要依靠兩種激光,準分子激光和飛秒激光。”而激光是否會損傷眼睛正常内部結構,是很多患者尤為關心的問題,“近視激光手術的安全性取決于激光的能量、聚焦點。準分子激光的波長是193nm,穿透力較弱,隻作用在角膜表面;飛秒激光的聚焦、爆破點則精準聚焦在角膜上,兩種激光都不會對視網膜、黃斑等眼睛内部結構産生影響。”那麼如何判斷一個患者能不能做近視激光矯正手術呢?陳教授表示:“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視力需求,其次要了解他的角膜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選擇眼内晶體植入,則要評估眼内空間大小,眼壓或角膜層内皮細胞的質量、數量,并結合術前檢查評估,方能判定他能否進行手術,這體現了一定的個性化診療思路。”
個性化微飛秒:矯正屈光不正,為患者帶來術後高視覺質量

“個性化微飛秒是根據個性生物學參數,以及患者生活工作需求,提供個性化量身定制的手術方案,不是最貴的,卻是相對适合患者的。”北京同仁醫院張豐菊教授談到“個性化微飛秒”時說道,“個性化微飛秒,顧名思義,個性化就是量體裁衣,每一個方案都是根據每個人量身打造,即根據他的角膜形态,通過圖形傳導到激光,做高低不平的切削從而實現節省角膜厚度。同時‘微’字體現的是微創。我們的角膜不是正圓形,同時也不規則,而飛秒激光在制作角膜瓣的過程中,可以給它個性化地選擇一個橢圓形的瓣,避免過多地切開角膜,減小切口範圍。”個性化微飛秒不再是“一刀切”,“它的方案設計中有微創聯合準分子激光角度的旋轉補償,以及形态中心的精準定位,給患者提供精準的切削方案,實現術後視覺質量的改善提升。”
“大數據”為術後滿意度提供科學統計

“角膜屈光手術的個性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個性化的手術才是适合患者的”。那麼角膜屈光術真的如市場宣傳那般簡單嗎?北京同仁醫院翟長斌教授這樣回答:“作為一個從業二十多年的屈光手術醫生,我至今還是會對這個手術抱有敬畏之心,患者将眼睛交付給醫生,醫生就有責任把他的視覺質量改善提升。”翟教授提醒大家“手術不是一勞永逸,做完手術,還是要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有了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視力才能保持得更長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