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文藝評論?來源:中國文化報“世俗”二字,給人的感覺總不那麼好聽,甚至有些刺耳和貶義世俗的評論,就更不用說了,基本會被看作是平庸的、粗淺的、不專業的評論有些專業人士幹脆把口水評論、快餐評論、媒體評論等都歸為無足輕重的“世俗”話語,嗤之以鼻“世俗”的評論與通常所看到的那些象牙塔裡頗具學術性的“長篇大論”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可謂一個下裡巴人,一個陽春白雪這些專家認為,這樣的世俗評論拉低了評論應有的層次,影響了評論所謂的權威,應該予以抵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什麼叫做文藝評論?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世俗”二字,給人的感覺總不那麼好聽,甚至有些刺耳和貶義。世俗的評論,就更不用說了,基本會被看作是平庸的、粗淺的、不專業的評論。有些專業人士幹脆把口水評論、快餐評論、媒體評論等都歸為無足輕重的“世俗”話語,嗤之以鼻。“世俗”的評論與通常所看到的那些象牙塔裡頗具學術性的“長篇大論”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可謂一個下裡巴人,一個陽春白雪。這些專家認為,這樣的世俗評論拉低了評論應有的層次,影響了評論所謂的權威,應該予以抵制。
但需要弄清楚的是,世俗不等于庸俗、低俗、惡俗,千萬不能将其混為一談。衆所周知,文學上有世俗文學,藝術上有世俗藝術,那麼評論怎麼就不能有世俗評論呢?何況誰規定評論就隻能有一種模式、一種寫法、一種腔調,就一定是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的?須知,世俗是個中性詞,很大層面上帶有通俗的意思,也距離大衆更近,更容易被大衆所理解和接受。它往往會以深入淺出、簡顯易懂的方式來進行相關分析與闡述,這對于評論家、批評家的自身素養、業務能力等并非降低了标準,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驗。要求撰文者務必摒棄某些傲慢與偏見,務必突破原有知識結構、語言系統等的局限和固化,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現實語境,深入到實際案例、實際問題中去,自覺轉換話語體系,轉變評論文風,充分拉近理論評論與創作實踐、生活日常的距離,從而做出更為貼合的思考,更為準确的評判,以及更為平易、鮮活、生動的溝通和解讀。
所以,這裡要明白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們的評論和批評到底為誰寫、給誰看?難道隻是說說好話、官話、套話,讨好“有關”方面,或者隻是在自己所謂的學術小圈子裡自娛自樂,甚至處在“誰寫誰看、寫誰誰看”的尴尬才正常?抑或出于某種功利的需要,湊成論文、專著,評上職稱就滿足?當然不是,文藝評論也好,批評也罷,都應該為人民服務,為大衆服務,它是去功利性的,也是要具有普及、引導義務的。因此,文藝評論也要真正走出象牙塔,走近人民群衆。從這個角度講,世俗本身并沒有錯,更無需輕蔑、抱怨和诋毀,隻要是善意的、實事求是的評論與批評,就應該被允許、被接納。那些低俗、惡俗的文字,以及完全放棄學術倫理、原則和底線,純粹打着學術的幌子實則肆意踐踏學術道德與良知的行為,才更應該警惕和根除。但從目前來看,低俗、惡俗的文字大都表現在一些網友留言的隻言片語上,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評論、批評文章,不能将其混為一談。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世俗的評論,還是正在走向世俗的批評,都并不存在多大問題,相反,從某種程度上看,評論就應該走向通俗,就應該接地氣、食人間煙火,其評價與閱讀對象就應該擴展到大衆層面,貼近大衆生活,适應大衆口味。當下的文藝評論尤其需要更具親和力、吸引力,更能引發大家觀點與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有力地滿足、引領和提升他們思想、精神與審美等的需求。也隻有這樣,評論才會被普遍關注和重視,評論與批評本身的價值、意義和影響才會更加彰顯,而這對于維系民衆傳統價值觀念、照顧情緒自尊、激發參與熱情等方面也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直言不諱地講,這卻是一些人擔心,乃至不願看到的地方。他們實際并不希望評論尤其是略顯尖銳鋒芒的批評在大衆層面、社會群體産生過于普遍、激烈的反響和讨論。即使有問題、有缺點、有不足,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或出于其他方面考慮,通常采取的辦法也是盡量冷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太敢直面問題,更不太敢直面公衆的質疑。可是對于一些事件和問題本身來說,隻有引起足夠的媒體曝光、大衆的廣泛關注,以及世俗評論、批評的積極參與,才會被足夠重視,才會更加有利于推動事件的良性發展,解決實際出現的系列問題,也會從根本上杜絕一些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
近年來,關于加強和鼓勵文藝評論、文藝批評的主流聲音一直都沒有間斷過,但在具體的落實見效上面,我們還需改進和加強,不能僅限于喊喊口号、做做表面文章,更不能将其扭曲成一種變相的“贊美”,裝扮成一種批評名義下的“表揚”。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評論家尤其批評家,務必要有膽有識,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完整清晰的價值判斷,否則任憑組織再多的活動、舉辦再多的研讨、發表再多的文章、出版再多的集子,也很可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筆者真誠地建議,隻要堅持正确的政治立場,遵從法律法規,不違背職業操守,對待批評特别是文藝批評方面,應該留有更為開放寬松的空間,更為積極有效的支持,隻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評論與批評的切實活躍與長足發展,也才會真正繁榮我們的文藝事業,才會更加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石和底氣。
(作者為藝術評論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