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景點介紹

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景點介紹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0 20:18:46

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景點介紹(康縣王壩鎮景景有條)1

康縣王壩鎮大水溝村農家樂。(王玉英 攝)

前不久,康縣王壩鎮舉行的第二屆文化旅遊節吸引了6萬多人次前來觀光旅遊,旅遊綜合收入高達100多萬元。“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我們王壩鎮境内的農家樂、農家客棧爆滿,綜合收入都在10000元以上,每個小吃攤點日均收入大概都在3000元以上,尤其是土雞蛋、土雞、山野菜、木耳、香菇和新鮮的櫻桃、瓢子等時令水果被遊客搶購一空。”王壩鎮副鎮長吳文寶高興地說,“我們這屆文旅節真正達到了以節促遊,以節增收的目的,全面提升了王壩鎮旅遊業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此次文旅節是在王壩鎮何家莊村舉辦的,以該村為主的鄉村旅遊景區于去年底晉級為國家4A級景區,并命名為康縣王壩生态民俗旅遊區。

該景區距離康縣縣城10公裡,是川陝入甘的重要通道之一,景區核心面積7.5平方公裡。景區内有中國最美鄉村大水溝、何家莊2村,還有湖心島、十二灣蓮花雲海、忘憂亭、觀景平台、青林溝将軍崖、宗教旅遊小雞山等特色景點,更兼有棒棒鞭、康中唱書、羊皮扇鼓舞等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但據記者了解,該景區在10年前還是兩條“臭水溝”, 大水溝和何家莊村還是兩個無人問津的貧困村。10年時間,這兩個村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還分别獲得了“中國最美村鎮”榮譽稱号;現在又有了國家4A級景區“金”字招牌,“景景(井井)有條”的大旅遊格局已經形成,終于實現了群衆在家門口就能增收緻富的夢想。

對于最起初的發展,大水溝村支部書記肖子春感慨地說,“2010年冬季,縣委李書記來我們村調研時,看到落後破敗的村容村貌後,就安排縣、鄉兩級積極謀劃,着力修建進村路、河堤、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至此後,鎮政府就在我們村成立了指揮部,幫扶我們的縣委辦也經常來開展各項工作。”

“萬事開頭難。面對‘水毀人占’的路基、好幾家人的爛房爛圈、擋在路中間的枯枝敗木,當時的 ‘村兩委’頭都是大的,而且老百姓又沒見過新農村,思想不開化,小農意識特别強。面對這些,原任支部書記肖九宏就篩選了幾個有思想變化的群衆到望關鎮徐羅村參觀學習,然後進行互相宣傳,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他本人也按照李書記‘抓緊、抓牢、抓好’的要求,抱定了‘脫上一層皮’的決心,率先把他自家的廁所、院牆拆除了,讓出來了2米多的路基。”肖子春說,“至此後,我們村群衆的思想慢慢轉變了,好多人家都主動讓地拆房,工程的進度也加快了許多。2011年底,通村路就通了,河堤也拉好了,還修建了活動廣場和村委會。”

據了解,大水溝村在2012年就打造成了美麗鄉村;2013年又開始安裝路燈、開辦農家樂、農家客棧,修建到青林溝的環線路,并着力打造了惠民景觀橋,整體提升了美麗鄉村的品味,誕生了康縣第一個旅遊示範村;2015年又被評為康縣第一批“中國最美村鎮”。随着近幾年的不斷提升改造,大水溝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旅遊景區,村内的純糧燒酒、特色農家樂、家一般的農家客棧、恬靜淡雅的村級詩社等等,深受遊客喜歡。

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景點介紹(康縣王壩鎮景景有條)2

康縣王壩鎮大水溝村一角。(趙衛國 攝)

景在村中繞、人在畫中遊。何家莊村的美和大水溝村遙相呼應,各自不同,卻又是一體。走進何家莊村,幽徑步道曲折迂回,高端大氣的遊客接待服務區,糧倉似的鄉村文化主題館,很有品味的主題書吧,接地氣有生活的農事體驗區、農業觀光區,風格迥異的民俗文化體驗區,設計獨特功能齊全的小木屋等等都讓人目不暇接;停車場、公廁、購物中心、醫務室、警務室等基礎設施齊備,磨坊、酒坊、醋坊、榨油坊、豆腐坊等民俗作坊釋放出各種動人的勞動音符和誘人的香味。

何家莊村轄山根、朱家溝、杜家溝、寇家莊、大莊5社324戶1392人,建檔立卡戶72戶296人,2017年整村脫貧,未脫貧戶0戶0人;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838元,村集體收入累計3萬餘元。

今年32歲的蘇愛蘭,原本是岸門口鎮蘇家河人,2014年嫁到了何家莊村杜家溝社,現在在康縣王壩生态民俗旅遊區錦沐山莊遊客接待中心當服務員,月工資1800元。她告訴記者,“我剛嫁到何家莊時,全都是土路,到處都是亂石窖,村莊裡面也是坑坑窪窪、亂七八糟的;最近這幾年過來,年年都有新變化,現在還成了4A級景區。”

“縣上、鎮上的幹部對我們老百姓特别好、特别關心,對低保戶、收入低的人都很照顧。”蘇愛蘭笑着說,“現在我不僅可以照顧家裡的老人孩子,還能在家門口掙錢,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何家鋪子”經營“寶菊小屋”的劉寶菊,由于丈夫薛義德手腕受傷嚴重,家裡又有老人,就在莊裡買面皮、撥拉子、洋芋夾夾、粉魚等農家風味小吃。“我們是今年3月27日開業的,房屋、桌子、闆凳都是村上提供的,而且電費都是由村上掏的,我們隻管經營,收入全歸我們自己。遇到周末能買200多元,平時收入就相對低一些。”劉寶菊戴着口罩一邊給客人炒撥拉子,一邊告訴記者,“兩邊的母親和他(薛義德)都享受二類低保,兒子在西安務工,我還能再掙一點,日子過得可以。”

穿過鄉村文化主題館,從榨油坊過橋,就能看見一座土木結構的“老家客棧”。用黃土夯起的牆壁,留存着多少人的童年記憶,木樓闆、木梯子傳承着“大工匠”精神,精雕細琢、精益求精,門前院子裡繡球、淩霄、吊金鐘、吊蘭、多肉此起彼伏、花開各異,室内廳堂的書法繪畫作品古色古香、典雅大方;二樓的火床房,更有特色、更有年代感。

房屋的女主人王玉紅高興地說,“這土房子都是鎮上裝修的,一年還給我們給2000元的租金,我隻負責打掃衛生、清洗床單被套,鎮上一年還給我發2400元的工資。平時,我種點蔬菜、養些花,也有一些收入。”

“老家客棧”對面就是榨油坊,“坊主”何慶山還是康縣鑫淼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主要以養雞、喂羊為主,今年又開挖了一個魚塘,投放了1000多斤魚苗。他說,“随着何家莊村的名氣越來越大,人氣越來越旺,我要在養殖的基礎上,再修建一個‘雞魚農莊’, 打造體驗項目,把自己養的雞、魚直接擡上遊客的飯桌,帶動鄉親們增收緻富。”

“全域旅遊”是空間全景化的系統旅遊,是跳出傳統旅遊謀劃現代旅遊、跳出小旅遊謀劃大旅遊。康縣王壩生态民俗旅遊區從全要素、全行業、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等角度推進旅遊産業發展,實現旅遊景觀全域優化、旅遊服務全域配套、旅遊治理全域覆蓋、旅遊産業全域聯動和旅遊成果全民共享。杜成強,是何家莊村的村主任,也是一家農家樂的老闆。他說,“我們村已配齊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各行各業的服務意識都增強了,遊客也越來越多了。去年,僅我們家的農家樂營業額就有100萬元左右。”

“我們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的重要抓手,創新完善了‘支部 幫扶單位 公司 農戶(貧困戶)’、協會 農家客棧(農家樂) 農戶(貧困戶)’、‘能人大戶 企業 貧困戶’、‘互聯網 電商 鄉村旅遊 産業開發’四種旅遊扶貧模式。全村已建成農家樂、農家客棧7家,發展農家淘寶屋2家,代銷貧困戶和群衆農特産品。”吳文寶說。

村美,業興,民富……如今,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正在王壩大地徐徐展開,鄉村旅遊也已成為王壩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穩定穩步脫貧的“金鑰匙”。

“我們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配全配齊各類旅遊要素,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增強行業服務意識,并借助各種文旅活動,全力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堅定不移走‘鄉村旅遊 扶貧’這條綠色發展道路,帶動群衆增收緻富奔小康。”王壩鎮黨委書記焦乙紅說,“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持續堅持把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結合起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積極開展‘村評戶比、家潔院淨’衛生示範戶創評活動,引導景區農戶追求文明、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幫助群衆樹立脫貧緻富的自信心。”

如今,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兩不愁三保障”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康縣王壩鎮全鎮村容村貌已煥然一新,群衆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上,王壩鎮幹群協力,正在全力奮進。

通訊員 焦楊紅 王鳳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