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東新區生活安居,人們可以期待越來越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社會事業“15分鐘服務圈”提質增效三年行動(2021-2023年)正全面鋪開,在前期建設1100多處教育、衛生、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加速向交通設施、公園綠地、社區商業、托育服務四大類民生領域拓展。
從強質量、優布局、增功能、提活力入手,到明年年底,浦東新區“15分鐘服務圈”将完成570個新項目,總投資680億元,用一個個高品質生态空間、文化空間、體育空間、服務空間,更好回應人民群衆提高生活品質的新需求,為居民添便利,給幸福生活加碼。
群衆要什麼,就重點“圈”什麼
群衆需要什麼、期待什麼,“15分鐘服務圈”就應該重點“圈”什麼。
“在牽頭編制‘15分鐘服務圈’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時,通過向百姓問需問計、問策問效,我們在原有社會事業五大領域的基礎上,新增了百姓需求較多或現狀存在短闆的四個領域,托育服務就是其中重要一項。”浦東新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托育服務關乎嬰幼兒這一最柔軟的群體,浦東在提質增效三年行動中定下兩項硬任務:推動科學育兒公益指導站全覆蓋,擴大以普惠性為主的托育服務資源供給。截至7月底,幼兒園累計完成10個,家庭科學育兒公益指導站完成33個,普惠性托育點完成7個。
結合“15分鐘服務圈”建設,全區各街鎮都在織密各自的兒童服務網絡。沈毅铖小朋友是花木街道最近剛剛湧現出的一名“運動小達人”,在報名參加社區的線上百關挑戰賽後,沈毅铖一家堅持打卡78天達成通關,解鎖了一連串全新的運動技能。這個由街道婦聯組織的線上活動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把家庭的客廳變成運動場,吸引超過200組家庭參與,累計發布視頻挑戰日記多達4106篇。
花木街道為何選中“體育”?這還得從一次調查說起:當面向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及家長、教育培訓機構、居委會、公共活動場所、駐區單位等發放1483份問卷後,體育、醫療、心理學在反饋回答中“高頻”出現,這些就是老百姓最為期待的服務。摸準實際需求,街道從206個兒童家門口運動場地中初步篩定出138個可升級空間,以樞紐平台——街道兒童服務中心為起步建設了一批示範點,探索以不同模式打造親子運動衆創空間,配上形式多樣的親子運動課程,逐步形成打通線上與線下的“15分鐘親子運動生活圈”。
引入更多專業化社會化服務
在位于鄒平路58号的周家渡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智慧自助體檢機器人、康複機器人等專業的人工智能養老設備,為老年人提供着便捷而高效的服務。
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精細化的養老服務正在從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輻射到家門口微型為老服務站,再到為居家養老增能。記者了解到,在“周家渡智慧養老平台”微信小程序上,家屬可以随時向社區提出安排護工上門陪聊、陪同就醫、助餐送餐等服務。未來,“15分鐘服務圈”還會聚集更多醫養資源,打造一個智慧養老生态圈。
為精準補齊民生短闆,浦東新區的“15分鐘服務圈”引入了更多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把市場和社會力量充分調動起來,推動社區功能不斷完善、品質不斷提升、環境不斷改善。
把文化服務資源融入“15分鐘服務圈”,讓居民觸手可及,這樣的探索也已在浦東持續延伸。位于金橋的碧雲美術館特别設立了一個“社區角”展區,羅山中學初二年級學生的服裝設計作品,以及50多名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師生在現場創作并完成的藝術裝置等,先後在這裡免費向周邊居民展出。
在一項項“從居民中來”的展覽中,陽春白雪的美術館與周邊社區深度“鍊接”起來。在館長林薇看來,碧雲美術館的定位就是一家“社區型美術館”,将通過展覽等更多活動策劃,提高社區觀衆的審美能力,更好滿足居民對美好藝術生活的向往。
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浦東樣闆”
不少浦東市民都會發現,“家門口”多了步行可及的綠道,串聯起公園、綠地等綠色生态空間,實現“開窗見綠、出門見景”。緊鄰“大書櫃”——浦東圖書館,錦繡文化公園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鍛煉的打卡地。這裡以“城市森林 綠道”為特色,營造出景緻宜人的城市綠色空間。預計到今年底,浦東将完成100公裡綠道建設,充分滿足市民高品質生活的生态空間需求。
“15分鐘服務圈”的加速布局,讓更多高品質生态空間、文化空間、體育空間、服務空間把最優的服務送給市民,推動浦東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持續提升,為城市治理和美好生活寫下生動注腳。
浦東新區公共服務“15分鐘服務圈”資源配置标準體系日前發布,這也是上海唯一申報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标準化試點項目。到2023年,全區将建成城鄉一體、方便可及、公平高效、均衡普惠、高質量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基本公共服務“浦東樣闆”。
作者:唐玮婕
編輯:範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