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一些父母抱怨,孩子從十幾歲開始,就開始有了叛逆的苗頭,在家經常頂嘴,壓根不服父母的管教。
可實際上,小孩暴露出的問題,往往能從其家庭教育中窺見端倪,他們的表現,反映了父母的教育水平。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沒有家長的“叛”,不會有孩子的“逆”在過去的養育經驗中,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時候當父母開始指責孩子們不懂事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他們沒有走進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認識一位媽媽,她家孩子已經是初中生,暑假期間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就去給兒子報了一個暑假班。
結果小孩沒老實幾天,便屢屢逃課,每天還對着媽媽撒謊,最後還是補習班的老師問起,才揭穿了孩子的謊言。
寶媽氣憤不已,對着兒子說了幾句重話,沒想到兒子立馬翻臉,在家跟媽媽吵了起來,還跑去網吧過夜。
寶媽實在不懂,為何兒子到了青春期就像一頭醒來的猛獸,充滿着攻擊性,她四處抱怨兒子大了不懂事,養兒子太怄氣了。
然而閨蜜的一句話點醒了她,“你數數你一年有多少次好好跟他說話了?”确實,作為一名女強人,她在工作中叱咤風雲,但留給家人的時間卻非常有限。
她能清楚記起來公司企業年報中的每一項數據,卻連兒子如今的身高、體重都不知道,每次買的衣服都不合身。
而她的疏忽,恰好為孩子如今的叛逆埋下了伏筆。
諸如此類的事情,每天或許在無數個家庭上演,很多父母抱怨孩子長大了叛逆不懂事,其實恰好是因為他們開始“懂事”了,才會試圖用某些極端的方式換來父母的關愛。
《解碼青春期中》,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孩子不斷地推開他的父母,挑釁他的父母,不斷地做這個測試的時候,其實他就是想看看父母愛不愛自己。”
很多時候,是先有了父母的“逆”,才有了孩子的“叛”。
父母以下行為,是孩子叛逆的根源1、用高高在上的語氣命令孩子
心理研究發現,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走向自我獨立的階段,最忌諱别人用指令性的語言來教育自己,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父母。
很多青春期的小孩容易逆反,一來是因為大量荷爾蒙的分泌,導緻孩子的身體快速發育,情緒也變得極端。
二來是孩子的内心矛盾沖突比較複雜,獨立與依賴、理想和現實、自卑和自負,這些都是青春期小孩可能會經曆的。
生理上的快速發育,心理上的搖擺不定,反複撕扯着孩子,以至于使其變成一個“小大人”,本能地想要自己做主,不願意别人在用高高向上的語氣來命令自己。
一旦聽到父母的唠叨和指責,他們就會内心煩躁,心生抵觸,想要逃離,極端一點的小孩甚至會用更加叛逆的方式來反抗父母的管教。
2、習慣性打壓和否定孩子
教育學家分析,青春期的小孩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經常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已經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大人。
實際上,表面自信的他們,内心卻又極度脆弱,自負的同時又有一顆敏感又脆弱的心,把大人的評價看得特别重要。
如果父母經常打壓和否定小孩,往往就容易激怒到他們,使其心理發育扭曲,日後變成一隻刺猬,習慣用尖酸刻薄來僞裝保護自己,但這樣不僅容易刺傷别人,其實自己内心也異常難受。
請父母記住,你可以适當敲打孩子,但不要去否定和打擊他們的人格。嚴厲和嚴苛之間,雖然隻差了一個字,效果卻有天壤之别。
3、反複說着大道理
講真的,大道理誰都會說,但它帶來的效果,除了自我感動以外,沒啥别的作用。
特别是對青春期的小孩而言,他們是最聽不進去大道理的一類人。
試想一下,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經常聽到父母說“你要好好讀書,以後考上北大清華,日子就不愁了……”
每天反複念叨,耳朵都快磨出繭子來了,可憑着幾句話就能讓我上北大清華?
記住一個道理:當一句話重複三次以上,它往往就成了一句廢話。繼續聽下去,隻會令人産生不耐煩的反應,想要逃離,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超限效應”。
另外,除了大道理少說以外,教育青春期的小孩,還有一些話再生氣也别開口。
青春期小孩“禁語”,父母可别中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方式。”
1、“我都是為了你好!”
總有一股道德綁架的意味在,青春期的小孩尤其反感。
2、“這件事你必須聽我的!”
上文中所說的命令式語氣,你越是這樣說,孩子通常越不會聽。
3、“你也太不省心了吧,都這麼大了。”
一個自負的小孩,怎麼能接受這種嘲諷?敏感的他們,估計馬上就要炸毛。
4、“誰讓你當初不聽我的,現在好了吧……”
事後問責,同樣會讓孩子感到被冒犯,進而變得叛逆起來。
以上這些話,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經常對着孩子說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