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有哪些詩歌?(一)觀滄海【兩漢】曹操,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七年級上冊語文有哪些詩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一)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石,以觀滄海。水何,山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洪波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歌以詠志。
【創作背景】
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緻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決定北上征伐烏桓。後來在田疇的指引下,小用計策。大約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于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奠定了次年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碣石山時寫的。
【譯文】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樹木蔥茏,花草豐茂。
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着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裡湧現出來的。
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賞析】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緻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表現出作者面對蕭瑟秋風,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的“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運用作者的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将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内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創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甯丞被貶為龍标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譯文】
在柳絮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标尉,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随着風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賞析】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别之恨在内,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谪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裡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随君去到夜郎。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隻有将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隻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與,别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谪者。
(三)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創作背景】
這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于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譯文】
郁郁蔥蔥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綠水之間。
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帆順着風端直高挂。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我的家書應該送到什麼地方呢?北去的歸雁啊,請給我捎回洛陽那邊!
【賞析】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裡的飄泊羁旅之小景是難得出現的。
“潮平兩岸闊”中“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隻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内容。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着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時的情景。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着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将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将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這首詩抒寫詩人泛舟東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的懷鄉情思,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全詩和諧優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
(四)天淨沙·秋思
【元】馬緻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創作背景】
馬緻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在過着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馬,頂着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裡,隻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賞析】
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着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内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這支小令句法别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緻,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課外古詩詞誦讀
(一)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
半輪明月高高懸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隻能依依不舍順江去向渝州。
(二)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當年我經常在岐王與崔九的住宅裡見到你并聽到你的歌聲。
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你。
(三)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戰場開。
勉強地想要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惜再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把酒送來。
憐惜遠方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正寂寞地在戰場旁邊盛開。
(四)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回樂烽前的沙地潔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猶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鄉。
(五)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歎秋天蕭條,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
秋日晴空萬裡,一隻仙鶴排開雲層扶搖直上,便引發我的詩情飛上雲霄。
(六)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還沒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七)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宋代】陸遊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窮居孤村,躺卧不起,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着替國家戍守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着披着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八)關
【清代】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哒哒的馬蹄聲。
奔流的黃河流入遼闊的草原還嫌太束縛,秦嶺山脈進去潼關以後就再也不知道何為平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