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數千年文學史上,竊以為有三大憾事:一為“始皇焚書”;二為“紅樓未完”;三為“王勃早逝”。
秦始皇焚書,消失了多少像老子、莊子、孔子、孟子這種具有開創意義的千古奇文、萬古奇人?
曹雪芹僅憑半部《紅樓夢》便讓無數擁趸陪笑陪哭,耽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倘若是一部完整的該會如何?
王勃器識高遠,文采飛揚,26歲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名動天下,27歲便溺水身亡,如果假以天年,中國文學的殿堂裡,又将要增添多少瑰麗的珍寶,和夜空上多少耀眼的星辰?
生命的短暫,總是引發淡淡的哀愁。
這樣的千古英才死得太早,要減少幾多波瀾掀舞、淋漓秀潤的好詩美文啊!
不過,令人慶幸的是,王勃在他27年短暫的生涯中,畢竟寫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杜少府之任蜀州》,畢竟寫下了“抱琴開野室,攜酒對情人”(《山扉夜坐》)這種非常“前衛”、讓人大開眼界的句子,寫下了“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江亭夜月送别》)這種肝腸寸斷的離别詩。
然而,最讓我們感動和驚訝的是,王勃在最燦爛年華還寫岀了《滕王閣序》。
江西南昌滕王閣
《滕王閣序》是骈文名篇,全名為《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閣餞别序》,王勃在這篇骈文中,用他那支如椽的畫筆,畫出了無比秀麗的風景,描出了無比雄壯的山川,抒發了無比遠大的抱負,激蕩了無比激昂亦無比悲怆的心情。
《滕王閣序》全篇隻有773個字,用典諸多,對偶工整,兼之詞采華茂,骨氣奇高,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真是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乃古今公認的骈文之冠,遂成曆代傳誦的經典,堪稱千古名篇!
當代學者王進玉評價說:
“王勃英年早逝,但僅一篇《滕王閣序》卻讓其名垂千古。”
那麼,王勃是如何寫下《滕王閣序》的?《滕王閣序》又為什麼讓王勃名垂千古呢?
一、少年成名,聞名天下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龍門縣(今山西萬榮縣通化鎮)人。
龍門王氏,天下聞名。王勃的爺爺王通,任過隋朝蜀君司戶書佐,後來棄官歸裡,以著書講學為業,著有《元經》《中說》等書,終成一代大教育家、思想家,世稱文中子,著作等身,門生甚衆,唐朝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他的學生。
王勃的叔爺爺是素有“五言律詩奠基人”之稱的初唐著名詩人王績,他創作的代表作《野望》:“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現在能夠看到的唐詩中最早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
王勃的父親王福峙也是,曾任唐初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福峙在當時也是一肚子學問和詩詞歌賦,頗有文名,與他來往唱和的,都是像杜審言的哥哥、杜甫的伯祖杜易簡這樣的當朝名士,可見王勃的家學之好。
生在這樣一樣家學深厚的書香門第,王勃耳濡目染,自然受到書香、詩味、氛圍的感染和熏陶。加上王勃太聰明,6歲的時候就會寫詩作文,寫出來的詩文不但構思巧妙,而且文采飛揚,詩情豪邁,是那個時候人人羨慕的神童,被杜易簡大贊為“王氏三珠樹”之一,所謂“王氏三珠樹”,就是王福峙那三個特别聰明的孩子:王勔、王勮、王勃。可見,王勃很小就顯示出與衆不同的聰明勁和傑出的文學才華。
少年王勃
王勃9歲讀顔師古注的《漢書》,發現書中有很多錯誤,王勃初生牛犢不怕虎,對着錯誤就揮筆成文,針對顔師古所注錯誤,很快寫下《指瑕》十卷,喀滴個天,王勃不過一個9歲娃娃啊,卻能對經學大師顔師古的著作指出,并改正,我們這裡感到的不是勇氣,而是真正的早慧的學問,佩服,佩服!
二、才比天高,命運多舛談到有才華的人,我們經常說到一個詞“恃才傲物”,好像有點才就會心高氣傲,目空一切似的。其實大多數時候不一定是這樣的,那些隻有點墨半桶水的人才會自認為有才,做出那種“恃才傲物”的樣子,證明自己有才。然而真正有才的人,體現出的高冷、離群,是“高處不勝寒”,因為這種聰明絕頂的人,他所掌握的知識的廣度,和他考慮問題的深度,是周圍的人沒法懂得,也理解不了的,既不懂,又不理解,那就孤立他,排擠他,《紅樓夢》所謂:“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大約就是這麼個意思。
我們用這個思路和角度來考察王勃“生如夏花之燦爛”那華麗而坎坷的一生,或許才能更接近當時的現實,才能更理解王勃本人的内心。
唐高宗李治畫像
有才,當然就去考科舉,奔仕途,那是當時人人向往的功業。王勃太有才,唐高宗乾封元年(666),16歲的王勃到達長安(今陝西西安),入朝參考,以幽素科及第。幽素科與進士科同等難度,考上幽素科不一定是新聞,但16歲這麼小年紀考上幽素科卻是特大新聞,彼時,不到20歲的朝散郞,大唐曆史上這還是頭一個。所以,王勃考上後不僅立刻被朝廷任命為朝散郎,成了當時最年輕的朝廷命官,而且立刻成了京城最大的新聞人物。
幾乎與此同時,王勃寫下雄文《乾元殿頌(并序)》,托主考官皇甫常伯轉呈唐高宗李治,高宗展開文章,那奔騰如江水的詞章,那绮麗多姿的文采,那鮮活靈動的比喻,那一洩千裡的氣勢,一下子就把李治給震住了,感染了,感動了,驚為天才!
唐朝從朝到野,四面八方都愛才,愛那種少年筆底才如泉湧的異才,皇帝更不例外。然而,這畢竟是《頌》,頌聖自中聖聽,才是有才,但符合皇帝心意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否則,就等着瞧。
不久,經人推薦,王勃以朝散郎任李治第六子沛王李賢的王府修撰,深得李賢歡喜。當時,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頭百姓,都喜歡鬥雞,這也是公開的娛樂消遣。乾封三年(668)某個春日,李賢與七弟英王李顯(後來的唐中宗)在王府鬥雞,王勃寫了篇遊戲文章《檄英王雞文》助興,後來卻輾轉被高宗看到,認為王勃此文有挑撥離間皇子之嫌(注意,不是助長皇子玩物喪志),龍顔大怒,遂将王勃趕出王府,逐出了京城。
王勃受此打擊,十分失落,便隻身前往劍南道(今四川)遊曆祖國的大好山河去了。
在劍南遊曆了2年之後,王勃回到長安參加科選。鹹亨二年(671),被重起為虢州(今河南靈寶)參軍。王勃聲名太高,氣性也高,經常掩蓋了他人的風頭,因而得罪了一些心懷妒恨的人,“為同僚所嫉”。正是在虢州任上,王勃因為一個犯罪官奴的事情,被陰險之徒下了圈套,最後獲罪,被削官籍,他的父親也受連帶責任而由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交趾在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一帶,在當時是唐朝最偏遠的蠻荒之地。
三、登高作賦,才驚天下王勃才高八鬥,當時已驚天下。《全唐詩》王勃的簡介中有這樣一段話:
“勃好讀書,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書之,不易一字,時人謂之‘腹稿’。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号四傑。”
這裡不讨論“腹稿”的典故,隻說王勃在當時的名望。楊炯生于650年,與王勃差不多同年出生,盧照鄰生卒年不詳,駱賓王約生于626年,大王勃24歲,雖然四人中王勃年齡似乎是小的,後輩,但“王楊盧駱”的排序,王勃高居“四傑”之首,這是當時的排序,并非後人所排,可見在當時,王勃在文壇和社會上的名聲之響和聲譽之高。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聲譽,《滕王閣序》一文為他加分不少,這篇王勃用短暫一生譜寫的曠世華章,毫無疑義地成為了曆代骈文中最有名而奪目的一篇,千古一文而已!
《滕王閣序》一文的産生,源起于王勃因犯罪牽連父親後的經曆。
王勃是個才高之人,也是個通透之人。對于他來說,連累父親在自己内心造成的創傷,遠遠超過了自己所受到的處罰,他曾在《上百裡昌言疏》中說:
“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矣……”
其羞愧、歉疚和自責之情溢于言表。
為了彌補這種過失,挽回父親大人因此受到的打擊和屈辱,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他取道南行,前往交趾看望父親,當年九月初九,洪州都督閻公重修江西南昌滕王閣落成,在閣中大宴賓客,大聚文朋詩侶,為新落成的滕王閣作詩寫賦,以記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滕王閣本是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李元嬰(李世民的弟弟)任洪州都督時修建的樓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的贛江東畔。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樓閣建成後,因為李元嬰是李世民所封的滕王(當初封地是山東滕州,是為滕王),便将此閣命名為滕王閣。
夕陽下的滕王閣
九九重陽之際,往南省親的王勃恰巧路過豫章郡南昌,逢閻公重修此閣落成,王勃以其過人的才氣和名望受邀與此盛會,在高朋滿座、騷客如雲中難免技癢,加上心中有塊壘,許多人生失意的悲情和壯志難伸的委屈無法伸張,便借此盛會寫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滕王閣》詩,詩曰:
滕王高閣臨江渚,珮玉鳴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首詩的質量也很高,尤其“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一聯,精警而優美。據說,當時王勃寫到“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 自流”後,将一個字空着未寫,就大筆一擲,走了。閻公不解,忙派人飛奔把王勃追回,說還漏了一個字沒寫,王勃說寫可以,付費紋銀一百兩,當時在座的賓客議論紛紛,有人說應該是個“獨”字,有人說應該是個“水”字,還有的說是什麼什麼字,後來閻公沒法,隻好付銀子一百兩,王勃說:“那不是空着嗎。”然後,揚長而去,留下閻公呆立原地,有一種自尋煩惱的怅然,轉瞬又一陣猛然醒悟的驚喜。
這當然是後人的附會,但詩是好詩,則千真萬确。
千裡逢迎,高朋滿座
而更讓王勃在此盛會上大出風頭并留下千古才名的,是他在《滕王閣》詩前留下的那篇汪洋恣肆、才比天高的《滕王閣序》,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别序》。在這篇序言裡,王勃用上無比華麗的文采,極為精準的典故,運用骈文鋪陳如江濤奔騰傾洩之勢,寫出了如畫如錦的景緻,高遠壯麗的山川,情景交融,聲色并茂,并借景言情,借物抒懷,托事言志,把自己坎坷的生活遭際,和懷才不遇的悲涼心境,在這短短700餘字的文章中表達得淋漓盡緻,意境寬廣宏遠,思想隽永深沉,文章一氣呵成,蕩氣回腸,成為了千百年來最感人至深的古文之一,其中閃光耀眼的妙語佳句随處可見,俯拾即是: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裡逢迎,高朋滿座。
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老當益壯,甯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滕王閣序書法
王勃因此而成為了初唐最負盛名的詩人和文章大家,在“初唐四傑”中,王勃當仁不讓地高居榜首!
四、省親歸途,命喪大海上天常常是不公的,對于曠世難尋、千年不遇的人和物,總是表現得出奇的悭吝。
公元676年夏,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陪着父親一段時間後,揮淚北歸,不想在渡海時,因為南海風高浪急,王勃不慎落水而死,年僅27歲。
王勃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留下的詩歌文章,卻感染了那些熱愛生活的人們,尤其是他的《滕王閣序》,成為了古文中高不可攀的巅峰,讓一代又一代反複閱讀和背誦,也被選入了各種古文選本,供人們當範文學習。
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浙江紹興吳楚材、吳調侯叔侄二人共同編選了一本書,經當時的兩廣總督的吳興祚審定,取名《古文觀止》,意思大約是,“蒙養後學”讀了這本書,就可以對古文有基本熟悉和掌握了。
《古文觀止》(全四冊)
這部書,收入了先秦至明末的著名散文220篇,初唐時期作品收錄兩篇,一篇是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讨武曌檄》,另一篇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其他還有曆代人們十分喜歡的《蘭亭集序》《歸去來辭》《出師表》《陳情表》《嶽陽樓記》《阿房宮賦》《秋聲賦》《醉翁亭記》《前赤壁賦》等等經典名篇,這些文章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如癡如醉。
《古文觀止》成書300多年來,成為了人們床前案頭學習古文最經典的範本,今天的人們如果要學習古文,當然要選擇最容易讀而又最權威的版本,而《古文觀止》是最好的選擇。
《古文觀止》也是有版本講究的,好版本,好閱讀。
《古文觀止》(全四冊)
近期,頭條引進了北京線裝書局出版的一個版本,精裝四本,全注全釋,既精細,又大氣,是一個非常不錯版本。
全套精裝4冊,原價299元,頭條做活動隻要78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