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潮汕話是"古",不是"土",它保留了大量的“古語遺存”,當我們翻閱不同曆史時代的文學作品,都能找到潮汕話對古漢語繼承與發展的證明。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曆朝曆代的文學作品中那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潮汕古語詞吧!
唐宋詩文潮語字
潮汕話保留古漢語的語音特點和詞彙,是有多個曆史層次的,唐宋時代正是其中一個代表。不少唐宋詩文中字詞含義,在現代普通話裡發生改變,但其原意仍應用在潮汕話裡,比如李白的《夜宿山寺》詩句。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危字在詩句裡是“高”的意思,潮汕話就保留了這個用法,在讀音上則與“危險”的“危”不同。
在我們的生活裡,類似的用法有很多。
天危人大:用以形容人長得高大。
危過竹篙:比竹竿還高。
危下過㩼:高低相差的太多了。
不隻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詩作裡也“有”潮汕話,比如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莊》中,有這樣的詩句。
羞将短發還吹帽,
笑倩旁人為正冠。
"倩"是請人幫忙的意思,讀音與“倩影”的“倩”不一樣。
這個字多用于請專業人士的通俗說法,比如:倩律師、倩師傅、倩醫生等等。
一些宋代古詩裡的字詞,也“保留”在潮汕話裡,一直使用到現在,比如陸遊的《龜堂獨坐遣悶》就有這樣的詩句。
食有淖糜猶足飽,
衣存短褐未全貧。
“淖糜”,就是指稀粥,現在的潮汕話還在使用這個詞。陸遊的另一首詩《喜雨》,也"有"潮語詞。
水車罷踏戽鬥藏,
家家買酒歌時康。
在潮汕話裡“戽”字的意思就是用器具把水潑掉,"戽水"的工具就叫作"戽鬥"。
元曲戲文有潮韻
曆史上的宋代,市民階層開始壯大,文學審美開始變得雅俗共賞。到了元代,文人騷客突破詩詞歌賦的限制,開始寫起了“小曲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元雜劇為代表的“元曲”。
如果說,唐宋詩詞中的“潮汕話”是單個的字,到了元曲中,潮語詞組就變得很“常見”了。比如元曲《桃花女》第二折,就有這樣的戲文。
他家事又富,女婿又生的俊,
我特來與你家姐姐說這門親事。
戲文裡的“家事”就是家産,現在的潮汕話也是這般叫法。
再比如元代高文秀創作《黑旋風》,有這麼一句詞。
假若是買物件,多和少也不和他争。
潮汕話基本不說“東西”,常說“物件”。
食物件:吃東西
買物件:購物
挈物件:拿東西
而在元曲《玉壺春》裡,還出現了一種潮汕人用到現在的器具。
你将那春盛擔兒放在一壁,俺慢慢的賞玩咱。
春盛,是一種有蓋、分層的大竹籃,在潮汕鄉間還能經常看到,常常用來裝禮品、禮物,有很多潮汕的傳統慶典儀式都會用到它。
明清小說“寫”潮語
到了明清時期,則是盛行起了白話通俗小說,這裡面的“潮汕話”就更多,都是我們現在還在使用的潮汕話字詞。
比如"健"字,潮汕話用這個字形容身體健康,健壯。
在《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條》中,就有這樣詞句。
身子如虎一般健,走跳如飛。
潮汕人則把這句話概括成“健過龍鹿”。
潮汕話通常把“晚”說成“晏”,明朝人也“這麼說”。在《醒世恒言· 徐老仆義憤成家》裡,有這麼一句話,誇獎小說裡人物的勤勞。
為人忠謹小心,
朝起晏眠,勤于種作。
如果有人說話沒有事實依據,潮汕人稱之為“無影”,在《喻世明言·明悟禅師趕五戒》中也有用到"無影"這個詞語。
子瞻道:你那學佛,是無影之談。
潮汕話的“古”并非博物館式的“文物古”,而是我們對古漢語傳承發展,是一代代潮汕人“說”出來的曆史沉澱。潮汕話是前人為我們積累千年的“語言寶藏”,不能隻作為研究資料“束之高閣”,它應該被好好地傳承、發展。我們自己要學好、講好潮汕話,再教會我們的潮汕孩子,把這份“寶藏”一代一代傳下去。
來源:魅力潮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