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子,一種本能上令人厭惡的寄生蟲。它們喜好躲藏在秘密的地方,然後伸出嘴巴,偷偷摸摸喝到肚子圓滾!
在古代,虱子是無所不在的。比如春秋時期,有一位叫做陳七子的人,在牢獄期發明了一款叫做篦箕的除虱工具,大受歡迎,最終免于牢災。
虱子太多引發的“奇葩”現象
但是,即便有篦箕等滅虱方法,古代時的虱子多如牛毛,是根本除不幹淨的。漸漸地,有人甚至将其視為珍寶,就好比自家養的寵物。
中國古代魏晉時期,文人以“神經病氣質”而著稱,像所謂“竹林七賢”,其實就好比當今一些為博人眼球而做舉止誇張的網紅。他們就非常推崇“髒”,髒了難免虱子多,于是抓虱撓癢被認為是一件驕傲的事情。
神經質的魏晉風流以“抓虱撓癢”為傲
從魏晉之後,這一神經氣質就被發揚,一直延綿不絕。比如撓虱在金聖歎的眼裡實在是一種不可言喻的享受:“寒冬已去,春風拂面,脫掉自己裹在身上很久的棉衣,抖掉棉衣上的虱子,一一把在身上的虱子捏在手裡,一用力,“啪”,大呼快哉!”
撓虱對于金聖歎而言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而在西方,歐洲中世紀時,受宗教的影響,民衆被灌輸一生洗兩次澡,出生時洗一次,入殓時洗一次。所以,那時西方人的“髒”是可想而知的,而這樣一來,自然難免虱子多。于是,西方人的娛樂之一,就是在飯後抓對方身上的虱子,以表示尊重!
總的來講,虱子在衛生條件極差的古代,是随處可見的。但是,随着衛生條件和科技水平的發展,虱子在現代,尤其是在城市中,已經很難看見了。
虱子的挑剔為什麼虱子曾經如此猖獗,卻在短短的時間裡被撲殺的如此幹淨?實際上,這要怪虱子自己的生存策略。有句話叫做“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虱子們顯然不太懂這個道理。
虱子一般很挑剔,一種虱子往往隻選擇一種宿主,很少會改變。就好比寄生在猩猩身上的虱子,是不會跳到人身上來寄生的。當然在牛、鳥類身上的虱子,更不大可能跑到人身上了。
虱子的這種行為,與它體内攜帶的共生菌有關。虱子的存活需要這些共生菌源源不斷地産生維生素,而共生菌從虱子吸食的血液裡分的一杯羹。
虱子的存活與體内産維生素的共生菌關系密切
因為共生菌的存活有苛刻的溫度要求,所以虱子對此非常講究和挑剔。
在人體中,主要存在着3種虱子,頭虱、體虱和陰虱。頭虱寄生在頭發裡,體虱藏在人皮膚和衣物裡,而陰虱則喜好呆在隐私部位。實際上,眉毛裡也可以寄生虱子。
比如前一段時間,就有新聞報道一位5歲的女孩在遊樂場與其他小朋友玩耍之後,過了一段時間,眼睛就開始腫起來,結果去醫院一查,眼睛裡居然有20隻虱子,而且從眉毛上取下10多顆卵。
這些不同部位的虱子很少進行相互間基因交流,但是在實驗室裡可以做到。它們雖然是鄰居,卻老死不相往來。
顯微鏡下的頭虱
它們的這一行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人體寄生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溫度。長時間的生活習性,已經讓它們對特定的溫度很适應了,除外特殊情況外,一般不會去輕易改變。
此外,寄生在頭發裡的虱子,在外界環境涼爽時,往往會将自己的卵産在靠發根3-5毫米處;而當外界環境溫暖時,則會将卵産在距離發根15毫米處。
當然,卵的孵化需要苛刻的溫度,但是,人們可以從此身上看到虱子對溫度的敏感度。
虱子變異揭示人類穿衣史實際上,3種虱子,在形态上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區别,尤其是陰虱的區别最大。陰虱體型扁平狀,俨然看起來像個“胖子”。
陰虱,體型呈扁平狀
而頭虱和體虱,則看起來像長條狀。在外觀上,二者很難區分開。但是,兩者卻很少交流。
頭虱,體型為長條狀
體虱和頭虱外觀上很難辨别
在實驗室環境下,頭虱和體虱可以進行基因交流,但是一般情況下,二者并不進行交流。有證據表明,體虱是由頭虱演變而來,是人類體表旺盛的毛發褪去後,由原來的頭虱慢慢适應環境轉變而來。
科學家,也正是基于此,通過變異的基因片段,來推測了人類大概是什麼時候開始穿上衣服的。結果得到了答案:距今3萬-11萬年前。
虱子的生命周期虱子的一生,大約經過虱子卵-幼蟲-成蟲的曆程。
以頭虱為例,母虱子會抱住頭發,然後根據外界的溫度,找到合适的位置,由尾部先排出由蛋白質構成的膠水,粘在頭發上,最後排出卵。一般母虱子平均每天可産3-4枚卵。
頭虱的卵
一枚卵的孵化通常需要6-9天,孵化之後的幼蟲,要變成成蟲,最少需要8-9天。而曾經在實驗室裡,由幼蟲變成成蟲的記錄一般在12-24天。
頭虱卵的孵化
人們根據頭虱的發展曆程中的形态變化,将其劃分為3個主要幼蟲發育期。區别幼蟲和成蟲的重要依據,就是它們是否有長長的尾部。幼蟲一般尾部較短,而成蟲較長。而發育的成蟲中,雄蟲要比雌蟲體積略小。
虱子的生命周期
虱子的生命曆程都基本類似,但是生長的環境卻不同。陰虱的基本曆程和頭虱是類似的,而體虱則因其寄生在體毛和衣物裡,故它産卵時的附着物主要在衣服或體毛上。而且體虱的遊走性也較強。
虱子與免疫虱子是一種寄生蟲,而且有吸食人血,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傳染病有關。曆史上最著名的與虱子相關的疾病是鼠疫,也稱為黑死病。
鼠疫曾經帶走了歐洲近一半的人口,它的傳播與虱子等有關
鼠疫是由于鼠疫杆菌感染所緻,鼠疫杆菌原本多見于一些齧齒類動物,比如老鼠、土撥鼠等。在天災頻發時,比如大饑荒等天災年代,人們往往會掘開老鼠的洞穴尋找老鼠收集的谷物或者直接食用鼠類,結果可能就導緻了這種病菌的初始接觸。
土撥鼠等齧齒類是鼠疫杆菌的原始宿主
後來的研究已經證實,老鼠身上的虱子及跳蚤(可能跳蚤扮演的角色更重要一點)轉移至人身上,并叮咬導緻的鼠疫由物種間進行傳染是重要的傳播途徑。
我們知道,虱子是很挑剔的寄生蟲。一般情況下,它們是不會輕易離開宿主的。而且離開宿主之後,它們往往存活不了多久就會死亡。
虱子之所以會充當傳染媒介,實在是虱子們無心所為。理論上來講,虱子一點都不想宿主挂掉,因為虱子不像跳蚤那樣,擁有長足,蹦跶幾下就走好遠好遠。它們離開宿主之後,絕大部分都會死亡。
但是,為了活命就不得不如此做!當感染傳染病之後,宿主會全身發燒滾燙,而虱子對溫度是極其敏感的,這是它們就不得不逃離這口“火山”,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幾百年前英國科學家通過顯微鏡手繪出的虱子
(所以,當老鼠感染鼠疫杆菌之後,它們就不顧風險的跑路,當它們遇到活物時,因為饑餓難耐,就顧不得喜好,就開始叮咬吸血了,于是就導緻了傳染。
除了可怕的鼠疫,體虱還可以傳播瘧疾(俗稱打擺子)等疾病。體虱将帶有病毒或病菌的口器,插入皮下,病菌就順着血液進行了傳播。
雖然頭虱及其卵看起來很恐怖,但是,因頭虱導緻的傳染基本沒有。傳染性疾病往往與體虱有關。而且,頭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類似疫苗的作用,抵禦體虱引起的傳染病。
總結現在的我們似乎已經很少看見虱子的身影了,這當然有待于醫療技術等的發展。但是,虱子在衛生條件較落後的地區,仍然可見。
可以預見,過不了多久,寄生在人體身上的虱子會成為曆史。但是,在此之前,并不容忽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