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好詩,是否該了解它的寫作背景以及詩人的生平?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給出肯定的回答。既然是這樣,那老師在教學生古詩時自然也要講到這些。正因如此,近幾年大家對北師大教材中的一首古詩提出了不小的質疑,這首詩名叫《渡漢江》,全文如下: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是一首思鄉五絕,寫得頗有水平,成語“近鄉情怯”就來自此詩,那為什麼這樣一首好詩入選課本會受到質疑呢?因為詩的作者大家不喜歡,此人名叫宋之問,是初唐的一位詩人。都說文人要有節氣,這宋之問在朝堂上趨炎附勢也就罷了,甚至為了搶《代悲白頭翁》一詩,殺了自己的親外甥。後來唐睿宗即位,他因曾投靠過武三思而獲罪流放。流放時他仍不老實,私自出逃,路過漢陽時寫下了這首詩。所以他的近鄉情怯,是因為在外面混得不好,所以不好意思。
這種人品的詩人寫的文字,怎麼能入選課本?這是很多家長理解不了的。目前人教版并沒收錄此詩,但這作為課外詩,很多老師也是要求學生背誦的。無獨有偶,在《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中,一位選手也遇到了一首很經典的情詞,詞名《蔔算子》。讓我們來讀一讀:
《蔔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詞雖沒入選課本,但也在中學課外詩詞的範圍内,不少老師都是要求全文背誦的。之所以這樣要求,原因很簡單,因為無論從遣詞還是意境來說,這都算得上是宋詞中的翹楚,流傳了900多年。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中,也出了與這首詞相關的題目。題目不難,但康震老師的解釋卻讓很多人吃了一驚人:原來這首肉麻情詞,并非我們想的是才子配佳人的戲碼,而是一段在宋朝很有名的老少戀。詞的作者名叫李之儀,這首詩是他寫給自己的小妾楊姝的。當時李之儀已50多了,而楊姝和他相戀時才十幾歲,這年齡相差之大,也确實是很少見的。
或許更令人接受不了的,是楊姝的身份,她是一名歌妓。李之儀和她相戀時,發妻剛去世不久,他便為這樣一個十幾歲的歌妓寫下了如此肉麻的情詞,這是很多現代人無法理解的。
大家知道,蘇轼在發妻王弗去世後,也娶了一個西湖歌妓王朝雲。蘇轼也曾給朝雲寫了不少詞作,比如《殢人嬌》、《三部樂》、《西江月·梅花》等,這些詞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寫得很含蓄。這三首詞水平雖比不上給發妻寫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但也是詞中精品,然而卻都無法入選重要的詩詞典籍,可見古人對于妻與妾還是有講究的。同樣的情況,唐代大才子元稹以多情著稱,但真正能廣為流傳的卻都是為妻子寫的悼亡詩系列,原因和蘇轼一樣,在古人眼裡給妾氏等人寫的作品是上不了台面的。
既然古人都接受不了,那今天我們為何還要讓孩子們背這種詩,所以聽完康震老師講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後,不少家長問:“這首詞為何要讓孩子們背”,甚至有家長表示自己以後不會讓孩子讀它了。
在筆者看來,這些家長的反應其實有些過激了。筆者不贊同宋之問的《渡漢江》入選課本,因為宋之問的人品确實是有待商榷。但李之儀的這首《蔔算子》,孩子們讀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對愛情這件事裡對與錯隻在他們雙方,咱們是理解不了的。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