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麥有些貪青晚熟,芒種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我家小麥今天才使用收割機收獲完畢;下午,幫爺爺将小麥轉運回家,堆積在院子裡準備晾曬;臨近傍晚的時候,爺爺讓我将裝在口袋裡鮮麥倒在地方攤開,我一整天收麥累得夠嗆,我不樂意爺爺又來使喚我,所以我沒有将口袋裡的鮮麥倒出來。
爺爺看到我不聽指揮,于是一邊自己伸手将袋子裡的鮮麥倒在地上,一邊嘴裡還不停地念叨:“濕堆鮮麥心裡熱,濕麥攤開三日放;”我聽後不明其意,我問爺爺:“你剛才念叨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爺爺一邊幹活一邊解釋說:“别看麥子收回家,晾曬鮮麥也是很有講究的;如果稍微不慎,收到家裡的麥子也可能無法做到顆粒歸倉;如果收到家裡的麥子因晾曬不當有所閃失,到時候就後悔莫及了。”
我聽後不以為然,不就是幾袋子鮮麥沒有倒出來嗎;存放一夜,等待明天倒出不是也一樣嗎?想到這裡,我故意問爺爺:“你說鮮麥晾曬有講究,究竟有哪些講究?”爺爺回答說:“别認為鮮麥晾曬很簡單,我告訴你七句老話,你隻要理解透徹這七句老話的内容,你就能認可鮮麥晾曬也是一門大學問;”随後,爺爺一口氣說出了關于鮮麥晾曬的七句老話,并解釋了這七句老話的含義;我聽後覺得鮮麥晾曬還真有學問;所以,就将這七句老話羅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濕堆鮮麥心裡熱,濕麥攤開三日放
爺爺說:“濕堆鮮麥心裡熱,濕麥攤開三日放”的意思是說,剛剛脫粒下來的鮮麥子,如果打堆放置,麥子會從堆芯處發熱;而且堆芯産生的熱量不容易散發出來,如果堆放時間過久,麥子容易從堆芯處黴變;但是,如果鮮麥攤開放置,即使遇到陰雨天氣,得不到及時晾曬,攤開的鮮麥也能放置三天,并不會産生腐熱和黴變現象;爺爺解釋說:“其實剛剛脫粒的鮮麥攤放是一種常識,凡是有經驗的農民,不會将鮮麥堆放在一起;以前曾就有過這方面教訓,村裡有位剛分家的小兩口,麥子剛剛脫粒下來就趕到了梅雨期,小兩口将麥子堆放在院子裡,并使用塑料布遮蓋;等到雨過天晴,小兩口家的麥子已經發黴生芽;所以,鮮麥不要堆放,而要攤放,攤放三天不晾曬也不會生熱黴變。”
濕麥滿嘴漿,幹麥嘎嘣響
爺爺介紹,老話“濕麥滿嘴漿,幹麥嘎嘣響”這句話是對麥子的幹濕程度的區分;意思是,如果剛剛脫粒下來的麥粒,放到嘴裡咀嚼,因麥子含水量較多,能嚼出滿嘴麥漿;如果麥子經過陽光照射晾曬收潮,再将麥子含到嘴裡,麥子不容易咬碎;如果使勁咀嚼,麥粒會發出嘎嘣的脆響;如果麥粒能夠發出嘎嘣的脆響,則代表麥子含水量較低,幹物質已經完全固化,麥粒已經晾曬成功,可以顆粒歸倉了。
濕麥進倉,爛個精光
老話“濕麥進倉,爛個精光”,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從字面的意思很直白得表明了,如果新鮮的濕麥存入糧倉,肯定會爛個精光;這裡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濕麥子含水量較大,麥粒裡面的麥漿還沒有形成幹物質;如果将濕麥堆積在一起,麥粒水分大會生熱,且産生的熱量無法有效散出,麥子就容易腐化變質,産生黴變現象;時間長了,整倉的麥粒就會爛個精光。
雲往南,水漲潭;雲往北,好曬麥
爺爺解釋說:“雲往南,水漲潭;雲往北,還曬麥”這是根據大氣雲層流動判斷晴雨的氣象老話;其實這組老話的完整表述為“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這句話的意思明确說明,雲層向北移動有利于晾曬小麥;因為南方的高氣壓在幹燥的條件下向北移動,可以預示北方的氣壓很低,即使與北方的幹燥空氣相遇,也不會形成降雨,所以适合晾曬小麥;反之,北方的冷空氣南進,與南方的濕熱氣團相遇,就會形成降雨,且雨量較大,降雨持續時間長,能夠積水成潭。
天上魚鱗斑,曬麥不用翻
爺爺解釋,“天上魚鱗斑,曬麥不用翻”這是有經驗的農民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句老話;意思是,當天空中出現魚鱗雲的時候,雲彩會持續飄散,并形成晴天的迹象,預示今後一段時間裡晴空萬裡,光照強烈,麥子不用翻動也能曬幹;魚鱗斑是指氣象學裡魚鱗雲的另一表述,它是一種透光高積雲,是由衆多的小雲塊有規律的排列而成;這些小雲塊即分合變幻,又有序排列;在小雲塊的縫隙中,可以看到藍天的顔色;且在小雲塊的邊緣,能看到明亮的光線,宛如魚鱗,又如屋頂的瓦片,因此,人們将這種有規則變化的高積雲稱為魚鱗斑或瓦塊雲;魚鱗雲的出現,是天氣轉晴的征兆,且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的晴好天氣;民間有“瓦塊雲,曬煞人”的說法;所以曬麥子不用持續翻動,也能曬幹。
濕麥一日翻八遍,烈陽三日可入倉
老話“濕麥一日翻八遍,烈陽三日可入倉”的意思是,剛剛脫粒完成的新鮮麥粒,如果一天裡勤翻動麥子晾曬,在溫度較高,光照充足的條件下,連續晾曬三天,就可顆粒歸倉了;但是,麥子收獲期在芒種與夏至期間,這個階段是氣溫增高,氣候多變的時節;特别是麥子脫粒後,很容易遇到多雲陰雨的天氣,有時候還會遇到連續陰雨的梅雨期,大多情況下不會遇到連續晴好的天氣;所以,晾曬的小麥基本達不到連續三天烈陽的光照,也就達不到三天入倉的晾曬預期;一般情況下,脫粒後的小麥,在陰晴不定的氣候條件下,需要五六天才能晾曬到入倉标準。
冷裝豆子熱裝麥,不冷不熱裝荞菜
關于老話“冷裝豆子熱裝麥,不冷不熱裝荞菜”的解釋版本有多個,各個地方對這句話的理解角度不同,解釋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按照我們當地的老農的解釋,豆子在收獲後,要放到陰涼的地方冷儲一段時間,再裝入袋子裡存儲,否則熱豆容易腐爛;小麥經晾曬并揚場後,要趁着曬後餘溫裝入袋子裡或糧倉裡;據爺爺解釋,麥子趁熱儲存能夠捂死麥粒裡面的蟲卵,麥子不遭蟲蛀,儲存的時間會很長,并可保障儲存質量。
概述
現在正是麥收期,很多小麥已經脫粒轉運回家,并利用晴好天氣抓緊晾曬準備歸倉;小麥晾曬也是一門學問,因為麥子晾曬有很多講究,稍有不慎會有閃失;所以說晾曬小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農村有老農通過七句老話,傳授曬麥七經驗;這七句老話從濕麥的堆放與攤放利弊對比,幹麥與濕麥的鑒定,氣象對曬麥的重要性,裝麥的技巧等層面,分别作出了曬麥有講究的例證表述;如果有曬麥需求的朋友,可參照老農傳授的曬麥七經驗學習曬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