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河南曲劇大師海連池專輯連播

河南曲劇大師海連池專輯連播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9-30 23:49:12

在河南,曲劇《卷席筒》可謂家喻戶曉,許多人随口就能唱上幾句“小蒼娃我離了登封小縣……”,塑造“小蒼娃”這一經典藝術形象的,正是海連池老師。

海連池出生在戰亂不斷的20世紀40年代。當時,海家隻有兩畝薄地、兩間土坯房。海連池在六個弟兄中排行老二,家裡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填飽肚子,一直是海連池兒時最大的夢想。為了維持生計,海連池的父親除了種地外,還經常給人釘鞋。因為生活所迫,年僅 8 歲的海連池就開始跟着父親釘鞋。

幸運的是,貧窮和饑餓并沒有埋沒海連池的藝術天分。他有個會拉越調弦的三伯,海連池四五歲的時候,每首曲子或每個唱段隻要聽上三四遍,就能爛熟于心。海連池還有個八伯曾在馮玉祥的部隊裡當兵,走南闖北,見過大世面。他見這個小侄子既聰慧又好學,就給他買了個弦子,鼓勵他跟三伯學。在那個幾乎家家沒有隔夜糧的年代,這把弦子的價值絕對不亞于現在的鋼琴。有一年夏天,附近的十裡鋪村來了個戲班,唱的是曲劇《大祭樁》和《柳公子投親》。十裡八村的人都去看,戲台下擠得人山人海。年僅 5 歲的海連池個兒頭小,在人群裡不起眼,他就鑽到戲台最前邊,抱着戲台下面的石磙看(舊時,農村的戲台都是用石磙搭建的),這樣既沒有人擋視線,也沒人擠走他。回到家,他就咿咿呀呀地模仿,一招一式地比畫,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8 歲的時候,他就經常在鄉親們面前表演戲曲了。

萬般無奈,好不容易病愈後的父親決定帶着海連池出去讨生活。他們靠着釘鞋手藝,一路遊走,最後到了登封縣(今登封市)。當時登封縣與禹縣交界處正在修白沙水庫,工地上有很多工人 。 看到工地上的活兒非常費鞋,他們就暫時停了下來。父子倆一個釘鞋、掌鞋,一個拉弦子招攬顧客。那個時候,人們的業餘生活本來就十分貧乏,工地上又是半軍事化管理,工人們的生活勞累而單調。海連池的弦子聲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邊聽弦子邊修鞋的人絡繹不絕。海連池和父親的收入也越來越多,度過了那段困難的時光。對于這段經曆,海連池在世時曾說“我小時候聰明得很!”确實,幼時的他無論什麼東西都一學就會。不久之後,他學會了父親的全部修鞋手藝,就獨自出去掙錢了。

白沙水庫建設工程是當年河南省的重點工程,經常有戲劇團去工地上慰問演出。小小年紀的海連池經常白天做生意,晚上爬到樹上看演出,對戲劇越來越着迷。由于特别喜歡戲劇,他給自己的修鞋生意定下個規矩:劇團的人來修鞋,分文不收。

有一天 ,海連池的鞋攤兒前突然來了一位高高瘦瘦的男子(海連池後來才知道是鄭州市曲劇團的音樂設計王培英),修完鞋後,非讓海連池拉段弦子聽聽。聽完之後,那名男子連聲說不錯,随後問他:“你想不想去鄭州市曲劇團啊?”海連池脫口而出:“想不想去?我做夢都想去!”那人就說:“那你去團裡考試下吧!”第二天上午,海連池瞞着父母,帶着修鞋箱、弦子到了曲劇團。王培英領着他到團領導面前拉了一段弦子,團領導當即拍闆:“明天帶着你的行李來團裡上班吧。”

河南曲劇大師海連池專輯連播(小蒼娃海連池出身貧寒曾為人釘鞋)1

初進劇團時 ,海連池在幕後從事伴奏工作。1956 年,聰明好學的他被劇團送到鄭州市戲曲學校學習 。 在學校學習的四年中 ,海連池專攻花臉行當,即淨角。他每天 5 時就起床,每一分每一秒都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知識 、練功 ,不僅學會了本專業的各種技能,還掌握了其他行當的基本知識。

可海連池學成回到劇團後發現,當時的曲劇劇目多為抒情類,主演一般是旦角,演出的多是公子落難、小姐搭救,小醜挑撥、父母悔婚等家長裡短的劇目,很少有花臉的角色,他隻能跑龍套,演一些班頭、衙役、家丁、書童、解差之類的角色。海連池不甘心,想來想去,決定偷偷學藝:不管什麼行當的戲,隻要喜歡,他就偷偷地邊看邊學,邊學邊記。隻要台上有演出,他一有空就仔細聽,認真看,比在學校還用心、刻苦。别人經常看到他在戲台下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眼睛盯着演員,除了雙手偶爾比畫幾下外,一場戲下來,幾乎不離原地。

工夫不負有心人 。 他 22歲 的一天,機會來了。有一次,鄭州市曲劇團到部隊演出《風雪配》。當台下的官兵坐得整整齊齊等待演出開始的時候,男主角卻意外失蹤了。眼看離開演隻剩10 分鐘了,團長隻得心急火燎地詢問有沒有人能夠頂上。救場如救火,海連池毛遂自薦。雖然疑慮重重,但情況緊急,團長讓他上台試試。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舞台上的海連池道白流利、台詞準确、交流恰當,尤其是唱腔,他用自己特殊的嗓音控制得恰到好處,赢得了一陣又一陣的叫好聲。演出一結束,團長就當衆宣布:從此以後,海連池就是這部戲的男主角。

河南曲劇大師海連池專輯連播(小蒼娃海連池出身貧寒曾為人釘鞋)2

沒多久,在信陽市确山縣的一次演出中,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這一次,海連池救場的角色是《卷席筒》中的曹保山。他再一次赢得了滿堂彩。從此,海連池在團裡奠定了絕對主演的地位。20世紀七八十年代,《卷席筒》風靡全國乃至東南亞20 世紀 70 年代末,海連池與西安電影制片廠合作,将《卷席筒》搬上了電影屏幕。電影公映後,立刻成為當時戲曲藝術片發行量最大的影片,劇中的小蒼娃很快風靡全國。海連池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1986 年 5 月,在文化部召開的全國叫座劇目會議上,《卷席筒》同時榮獲“叫座劇目第一”“全國盒式戲曲錄音磁帶發行量第一”“百花獎選票第一”三項榮譽。著名劇作家曹禺評價說:“《卷席筒》可與莎士比亞的劇作媲美”。

到 20 世紀 90 年代,海連池主演的《卷席筒》在全國舞台演出近 7000 場,觀衆總人數超過 3000 萬人。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全國有十幾個劇種 80 多個劇團對《卷席筒》進行了移植演出,在當時日漸式微的戲劇環境中,《卷席筒》猶如一場及時雨,有力促進了戲劇市場的發展。鄭州市曲劇團更是憑借該劇長久活躍在全國各地的舞台上。《卷席筒》走出國門後,在東南亞乃至歐洲、北美等地都受到了廣泛歡迎,許多民衆驚呼“一張破席卷遍東南亞”。由于西安電影制片廠等憑借《卷席筒》獲得了巨額利潤,賺得盆滿缽滿,因此,當時的人們紛紛戲稱《卷席筒》是“卷錢筒”。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