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周王和諸侯的地位發生了什麼變化

周王和諸侯的地位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5:47:48

周武王的分封制、秦始皇的郡縣制、劉邦的郡國制PK,哪個更牛?

陳東升

分封制、郡縣制、郡國制,是周、秦、漢三個開國帝王親手設計的頂層設計。如果有人問,哪一個更牛掰?可能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竊以為,如以滿分100分計,郡縣制100分,滿分;分封制75分,及格;郡國制50分,不及格!

您可能會問,郡縣制那麼好,僅存15年就灰飛煙滅;分封制第二,卻悠悠發展了800年;郡國制最差,也有441年的曆史,這又該如何解釋?

您别着急啊,且聽小咖娓娓道來——

分封制,符合國情,輸在修正沒跟上

西周的最高統治者叫“王”(那時候還沒有皇帝一說),三橫一豎的“王”,貴為溝通天、地、人的天子,隻有周天子才配叫,其他諸侯膽敢稱王,找死!當然,後來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諸侯逐漸稱王,那是後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你再富有都不能持有,除非天子分封你;所有諸侯,也都是周天子的臣下。

周天子通過4闆斧控制諸侯:

1.牢牢抓住人事權

不管是諸侯國的國君還是主要大臣(卿),都必須由周天子任命。在周朝,諸侯之下是大夫,分上大夫和下大夫,上大夫又被稱作卿;我們熟知的孔子,僅是個下大夫。

西周對諸侯國卿的個數、人事任命權有嚴格的規定。大國,隻能配三個卿,人事權在周天子;中等國,三個卿,其中兩個的人事權在周天子;小國,兩個卿,人事權下放給國君,看來,周天子也是抓大放小的。

《禮記·王制》如是寫:“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國:二卿,皆命于其君。”

2.實行監國制度

商朝滅亡後,西周還沒有力量對商朝故地實行有效的管理,周武王就派管叔、雷叔、霍叔去監管,史稱“三監”。

3.軍事規模不超标

西周規定,天子擁有6軍(每軍12500人)。諸侯中大國可擁有3軍;中等諸侯可擁有3軍;小國可擁有一軍。周王是全國軍隊最高統帥,有權調動各國部隊出征,也有權授予諸侯代伐異族國家,比如齊國,被授予對附近五侯、九伯專行征伐之權,成為中央王朝對東部廣大地區統治的據點。

《周禮·夏官·司馬》有載,“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周王和諸侯的地位發生了什麼變化(周武王的分封制)1

諸侯國

4.諸侯義務

第一,定期朝觐,承認自己和周王室君臣關系;

第二,向中原王朝納貢;

第三,諸侯要屏藩周室,必要時出軍隊“勤王”。

這是周天子給諸侯劃的“紅線”,如不遵守,就是大逆不道,諸侯就會被削爵位、降級,或者會被讨伐。

竊以為,周武王的分封制起初是符合西周國情的,輸在後期沒有及時修正!西周時期,限于國力,以王畿地區為中心分封制是先進的,随着諸侯坐大,周王室沒有是俱進,還按照刻舟求劍的思想管理諸侯,顯然是落伍了,因此,分封制給75分。

郡縣制,最牛掰,秦朝短命不是它的錯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發明了皇帝制度,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

如何有效的管理地方,丞相王绾以燕、齊、荊等地偏遠為由,建議分封,廷尉李斯第一個反對,他建議功臣用稅賦賞賜代替分封!

《左傳》李斯的原話為:“今海内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甯之術也!”

秦始皇力挺李斯,一錘定音:贊!咱就不搞分封,搞郡縣!

周王和諸侯的地位發生了什麼變化(周武王的分封制)2

秦始皇

于是,全國地方行政劃分為“郡、縣”兩級,全國劃分為36個郡,郡下面設縣。郡的行政長官叫郡守,縣的行政長官叫縣令(萬戶以上)或縣長(萬戶以下),縣下還有鄉、裡等基層組織。

為防止舊勢力造反,把六國富豪遷自都城鹹陽,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管起來;為防止百姓造反,秦始皇下令沒收民間兵器,運到鹹陽,鑄成12個金人(實為銅人),作為威懾力量,放置在宮殿。

李白《古風·秦王掃六合》寫的就是這件事,“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那麼,沒有了公、侯、伯、子、男爵位,秦朝是如何顯示功勳和尊貴呢?

其實,李斯早說過,功臣的功勳用“公賦稅重賞賜之”,主要看工資!

金印紫绶(印是金色的,绶帶是紫色的)的丞相、太尉的薪水萬石;銀印青绶的禦使大夫的薪水五千石;銅印黃绶的郡守薪水二千石;木印黑绶的縣令/縣長薪水一千石。

周王和諸侯的地位發生了什麼變化(周武王的分封制)3

郡縣制

既然,郡縣制如此好,為什麼秦朝如此“短命”?竊以為,秦朝短命不是郡縣制的錯,而是八個字“好大喜功,濫用民力”

秦始皇大興土木,建宮殿、修長城、修陵墓,征枯了全國的壯勞力,有統計表明,秦朝全國總人口2000萬,其中200萬用作徭役。稍有不慎,割耳朵、挖眼睛、削鼻子、跺腳等各種酷刑伺候,正如賈誼《過秦論》所講,“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郡國并行制,是曆史的倒退

漢初,被劉邦分封的異姓王有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塗、韓王信、衡山王吳芮7個,也有劉肥、劉如意、劉恒、劉恢、劉友、劉長、劉建、劉濞等。到漢平帝時,西漢有郡國103個。

周王和諸侯的地位發生了什麼變化(周武王的分封制)4

劉邦

1.漢高祖——為剪滅異姓王操碎了心

不論劉邦分封異姓王的理由多麼充分,先封後滅,有點脫了褲子放屁。

劉邦剛當上皇帝不夠半年,就開始走上了平叛異姓王的道路。當皇帝的8年,也是跟異姓王PK的8年,8年間,劉邦先後剪滅了燕王臧塗、韓王信、趙王張耳、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的威脅。

當劉邦吟唱着“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感悟人生時,劉邦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在讨伐英布叛亂中,劉邦被箭射中,傷勢嚴重,最後死亡。

對劉邦而言,真是成也異姓王,敗也異姓王,這就是劉邦的人生。

3.漢文帝——“衆建諸侯”

漢文帝時期,賈宜獻《治安策》,提出“衆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主張把諸侯王的土地分割,縮小他的封地,削弱他的勢力。

後來,文帝将最大的齊國一分為六(濟北、膠東、膠西、濟南等),淮南國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廬江)。

4.漢景帝——晁錯削藩

漢景帝時期,禦使大夫晁錯建言削藩,他分析諸侯一定會反叛,遲削不如早削,其實,此時,以吳王劉濞為首的諸侯,正謀劃暴亂,他們搶在削吳之前,爆發了七國之亂。

周亞夫平七國之亂後,漢景帝仍封七國的後代繼承王位,但諸侯隻能在自己的封邑内征收租稅,取消了他們幹預地方的特權。

5.漢武帝——落實推恩令

漢武帝,為了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采納了主父偃的建議,于前127年頒布“推恩令”,要求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

劉邦的分封制,經過了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幾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改變了漢初以來諸侯強大難治的局面。再加上,漢武帝推出的刺史制度,加強了對地方的監管,諸侯對中央政權的威脅才全部解除。因此,給劉邦的分封制50分,不冤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