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賈島《尋隐者不遇》(書法作品為自創,文字、圖片來自網絡)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注釋】
①尋:尋訪。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②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裡是指“隐者”的弟子、學生。
③言:回答,說。
④雲深:指山深雲霧濃。
⑤處:行蹤,所在。
【翻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隐者的徒弟,
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
還指着高山說,就在這座山中,
可是林深雲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作品簡介】
《尋隐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緻。詩中以白雲比隐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隐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隐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創作背景】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隻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着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詩中隐者采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隐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雲之間來“尋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人遐想的。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漢族。字浪仙。範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号無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谒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诽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
附賽大家集字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