飐飙「zhǎn biāo」;(飐滟)
釋義:
1、飐飙,狂風中搖動的樣子。
2、飐滟,輕風中水波蕩漾的樣子。
3、“女飐”,宋代的“女子相撲”藝人。
風情指數:四星。弄水亭前溪,飐滟翠绡舞。
“飐”指的究竟是狂風還是微風不太好說,“水波蕩漾”跟“飛沙走石”都給算在“風”的名下,怕是太簡單化了些,不像是古人造字的風格。
如果“飐”也是個“物件兒”,舞動起來帶着風,就可以解釋許多跟“飐”有關的高雅句子,也能跟“擺開場子演雜耍”給俗到一處。
唐 · 杜牧《題池州弄水亭》詩:弄水亭前溪,飐滟翠绡舞。
名句集粹: 飐萍初過沼,重柳更緣堤。
1、南北朝 · 庾信《經陳思王墓詩》詩:飄飖河朔遠,飐飚飓風鳴。
2、唐 ·劉禹錫《浪淘沙·其三》詩:鹦鹉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将斜。
3、唐 · 吳融 《憶釣舟》詩:慣沖曉霧驚群雁,愛飐殘陽入亂煙。
4、宋 ·洪适《漁家傲引》詞:飐飐輕舟随浪起,何不畏;從來慣作風波計。
5、元 ·佚名《秦并六國平話》:清涼傘飐飐如雲,馬頭下朱纓似火。
元 ·佚名《秦并六國平話》:清涼傘飐飐如雲,馬頭下朱纓似火。
擴展閱讀: 《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
宋朝人都愛玩兒,“相撲”能雅俗共賞,可以在宮廷樂宴時當壓軸戲,也能在外交舞台上傳畫外音;宮廷中的職業選手稱“内等子”,民間暖場的相撲女藝人叫"女飐"。
“女厮撲”用類似“水流星”的“飐”來打開場子,招呼觀衆、制造氣氛;她們輕裝上陣,勁爆火辣,連藝名渾号都“叫座”:嚣三娘、黑四姐、錦勒帛、賽貌多、女急快......
唐 · 吳融 《憶釣舟》詩:慣沖曉霧驚群雁,愛飐殘陽入亂煙。
元宵節時候,宋仁宗曾經帶着後妃觀賞“婦人臝戲”(“裸戲”),司馬光要給皇帝寫“起居注”,憤然遞了折子《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公開批評皇帝“不檢點”,強烈要求“今後婦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衆為戲”。
仁宗皇帝當然是看了折子的,可也沒跟這群衆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太較勁,全國性的相撲大賽照舊辦着,汴京、杭州瓦舍勾欄的相撲表演還賣起了“門票”。
但司馬光的折子還是管了些用的,至少仁宗皇帝自已好像是真的再沒去看過。
這麼說來,宋仁宗從古到今有個好名聲也是有道理的。
每天多認一個字,别成了網紅還讓人笑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