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會回想起《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文中提及的采蓮事:「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
據說,古時候采蓮的女子會唱着豔歌去采蓮。所謂“豔歌”,一講是與情愛有涉的唱辭,一講是樂府大曲的組成部分,位于正曲之前,如同歌曲的過門。梁元帝在《采蓮賦》中描寫了這樣一幅采蓮圖景:俊男俊女,齊齊搖舟采蓮去,内心柔情湧起,有如水波蕩漾。女子們細腰嬌柔,幾番回眸傳情,時而低聲淺笑,荷葉就這樣染上了衣香……
此種語境下,“豔歌”的解法倒更偏前者——春心蕩漾地采蓮去,如此活色生香,合該要應着情情愛愛的唱辭,才風流。
“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
還記得初中課堂上,老師講解這篇文章時問我們:蓮子除卻作食物解,還有另一層意思,你們知道是什麼嗎?說罷,無人應答,老師便溫柔解釋起來:“蓮”,又通“憐”,但“憐”在古代并非可憐、憐惜的意思,而是“愛”;“子”,意“你”。所以,“蓮子”的意思就是,“愛你”。
如此清甘而細巧的植物,竟有如此缱绻而龐然的含義。這含義解釋起來,需得一層一層地往古意深處追究,越是追究,便也一層一層地将氣象給翻了上去。最後,竟在“愛你”跟前停了下來。這是一件多麼驚心動魄的事啊——仿佛說出“愛”這個字眼,都要勾折再勾折,要一層一層地褪去包裹的外衣,才肯露出這樣的真情。
湖邊黑天鵝
十一假期,我和朋友在長沙見了面。人在長沙,自然要去吃小龍蝦,于是我倆勾着手,打算覓一家吃蝦館,犒勞犒勞饑腸辘辘日行萬步的我倆。走了沒兩步,見一戴鬥笠的女農靠坐在路邊,身旁的扁擔裡盛着花花綠綠的物什;走近一看,竟是一簇簇鮮嫩的蓮蓬,裡頭的蓮子如玻璃珠一般清淨地嵌着,新鮮的無花果堆放在旁,軟堂堂毛茸茸,手指摁一摁,就像摸上了糊窗戶的油紙。
在擁有完善的冷鍊技術與龐大的配送網絡的現代都市中,要想吃到如此鄉土性的原生食物其實毫無難度,但卻非常難得。這種難得,主要難得在「情緻」——講究體面、口味又愈發刁鑽的我們,越來越少擁有這種情緻去品嘗那些在樸實的大地上安安分分長出來的食物了。于是當即就決定各買一些,配着油淋淋的小龍蝦一起吃,至少也解膩。
油爆蝦沾着山胡椒油蘸料,一口一隻固然暢快,卻也易膩;但蓮子在側,綠如碧波,好生水靈,風頭也就絲毫不輸了。于是我邊剝着蓮子,送進朋友手心,一邊問她:“你可知道‘蓮子’的另一種意思?”不待她回答,我便接上:“是‘愛你’的意思。”很顯然,這并非是一個要抛給她回答的問題,而僅僅隻是出于我想對她表白的動機而已。
那一刻,她就這樣笑了起來。大概是情緒到了,我一下子有些感慨:“要珍惜在現代與你一起食蓮子的人。”隻見她眉尖一挑,笑着說:“把這句話記下來,可以作為你寫作的素材。”其時,她就這麼與我對坐着,黑發在頸,紅唇如燃,真是非常美的。
秋日荷塘
《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講,他的生性好鬧亦好獨。在某個滿月的夜裡,他隻身走向幽僻荷塘。其時,四下無人,頗為陰森,幸有月色溶溶照亮腳下這一條小煤屑路,便覺安心,仿佛“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而周身樹木蓊郁,風弄長衫,一人在這蒼茫的月色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讀至此,疲于奔命的都市人都該掩面一哭——“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的自由,我們究竟在什麼時候,主動或被動地,陸陸續續都失去了?
不多時,當他聽聞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卻也不免傷感了起來:“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置身熱鬧人群中無來由地寂寞,宴席散去後的滿目杯盤狼藉,面對浩瀚人生的不知何去何從——此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滋味,每一個都市人也都會懂。
劉禹錫有一首詩,名作《西塞山懷古》。其中有一句“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頗令人感慨。即使并未置身曆史,但當回想起人生境遇中的那些流離與興廢,想必每一個都市人也都一一經曆、一一體認、一一知曉了。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讓我想起四年前冬日的揚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