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曾鞏的一生?唐曉敏曾鞏(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以古雅、平正見稱,其行文往往由遠及近,層層鋪墊《宋史》本傳稱他“立言于歐陽修、王安石間,纡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講解曾鞏的一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唐曉敏
曾鞏(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以古雅、平正見稱,其行文往往由遠及近,層層鋪墊。《宋史》本傳稱他“立言于歐陽修、王安石間,纡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曾鞏出生于一個典型的耕讀之家。這個曾姓家族,自曾鞏的祖父曾緻堯于太平興國八年(983)舉進士起,77年間出了19位進士。其中,祖父曾緻堯輩有7人,父曾子易占輩有6人,曾鞏這一代有6人。
曾鞏天資聰慧。史稱鞏“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狀》中稱其“生而警敏,不類童子”,而且記憶力超群,“讀書數萬言,脫口辄誦”。曾鞏23歲時得到歐陽修的賞識。歐陽修《送楊辟秀才》:“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學。初謂獨軒然,百鳥而一鹗。”歐陽修《與餘襄公安道》:“廣文曾生,文識可駭。”這些評價中,有一些可能是過高的,如說曾鞏“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即與曾鞏的自述不太相符。不過,曾鞏很有才華,倒也是事實。
曾鞏才智很高,科考卻很不順利。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直到38歲,才進士及第,是唐宋八大家進士及第者中最晚的一位。不過,曾鞏科考的不順,有其家庭的原因。
曾鞏十九歲時,父親易占遭受誣陷被罷官,賦閑在家。這之後,曾鞏負起了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這個家庭比較複雜。父親曾易占先後有三位夫人,共有14個孩子。曾鞏有一個比他大10歲的哥哥,有4個弟弟,其中有一個弟弟,即曾布,比他小17歲,還有一個弟弟曾肇,比他小28歲。此外,他還有9個妹妹。曾鞏要盡力照顧弟弟、妹妹,管理好這個大家庭。他在《學舍記》中,記述了自己養家的艱辛:
“十六七時,閱六經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知好之,則于是銳意欲與之并。而是時,家事亦滋出。自斯以來,西北則行陳、蔡、谯、苦、睢、汴、淮、泗,出于京師;東方則絕江舟曹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會稽之山,出于東海上;南方則載大江,臨夏口而望洞庭,轉彭蠡,上庚嶺,繇浈陽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魚洶湧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虺之聚,與夫雨陽寒燠風波霧毒不測之危,此予之所單遊遠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藥物,廬舍器用,箕呂碎細之間,此予之所經營以養也。天傾地壞,殊州獨哭,數千裡之遠,抱喪而南,積時之勞,乃畢大事,此予所遭而憂艱也。太夫人所志,與夫弟婚妹嫁,四時之祠,屬人外親之間,人事之輸,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憊急耗,而又多疾”。
曾鞏為了家庭四處奔走,同時,他還承擔着培養教育弟弟的責任,以及安排妹妹的婚嫁,使“九妹皆得其所歸。”這就是說,曾鞏有很重的“家庭負擔”,這對他的科考是有影響的。
難能可貴的是,曾鞏在負擔着家庭生活責任的同時,并沒有放棄讀書。他在《南軒記》寫到了自己讀書的經曆:
六藝百家史氏之籍,箋疏之書,與夫論美剌非、感微托遠、山冢刻、浮誇詭異之文章,下至兵權、曆法、星官、樂工、山農、野圃、方言、地記、佛老所傳,吾悉得于此,皆伏羲以來,下更秦漢至今,聖人賢者魁傑之材,殚歲月,憊精思,日夜各推所長,分辨萬事之說,其于天地萬物,小大之際,修身理人,國家天下治亂安危存亡之緻,罔不畢載。
在《讀書》詩,又這樣寫道:
“南山對塵案,相摩露青蒼。百鳥聽徘徊,忽如來鳳凰。乃知千載後,坐可見虞唐。施行雖未果,貯蓄豈非良。”
曾鞏寫自己讀書的感受:細心品味古人的言論,好像是聆聽百鳥的鳴叫;領悟到古人的微言大義時,就會像是突然看到了美麗的鳳凰,雖然生活在當代,卻仿佛回到曆史的深處,看到遠古時期那些有作為的帝王。
這一時期,歐陽修對曾鞏有非常大的幫助。他給予曾鞏熱情的鼓勵,曾鞏落第之時,歐陽修《送曾鞏秀才序》:
“廣文曾生來自南豐,入太學,與其諸生群進于有司。有司斂群材,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棄之。雖有魁壘拔出之材,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則棄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過反同衆人歎嗟愛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不中何!有司固不自任其責,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責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則往往失多而得少。嗚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
歐陽修對曾鞏非常器重,曾鞏考試沒有成功,歐陽修不僅是非常惋惜,甚至對科舉考試制度也提出批評。
曾鞏對歐陽修的幫助非常感激。他在《上歐陽學士第二書》:“某之獲幸于左右,非有一日之素,賓客之談,率然自進于門下,而執事不以衆人待之。坐而與之言,未嘗不以前古聖人之至德要道,可行于當今之世者,使鞏薰蒸漸漬,忽不自知其益,而及于中庸之門戶,受賜甚大,且感且喜。” 曾鞏在歐陽修身邊,受到歐陽修的影響,他真切地叙述了自己跟随歐陽修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的得到提升的過程。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 曾鞏帶領着弟弟牟、布、阜,妹夫王無咎、王幾共赴京師,參加由歐陽修主持的科舉考試,一門六人全部進士及第。
這之後,曾鞏先在朝廷任職,曆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為實錄檢讨官,後出通判越州,知齊、襄、洪、福、明、毫等州。元豐元年,曾鞏已經六十歲,他以“母老多病”上書執政,請求回京,作《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狀》:“伏念臣已奔馳在路,屈指計日,望至親側。竊計臣老母之心,聞臣之來,倚門之望,固已深切。今母子垂欲相見,而臣忽他改差遣。晨昏之戀,既未得伸;迫急之誠,惟知涕泗。且臣母子各已白首,臣母近歲多病。臣弟布又知桂州,私門之内,長子二人皆違左右。而臣于兄弟之内,又最居長。犬馬之志,豈敢苟安?況今所得明州,足可迎侍。臣不敢别有陳乞,欲望出自聖恩,特賜矜憫,許臣徑馬暫至京師,迎侍老母赴任,不敢别有住滞。伏惟天地之德,哀而憐之。”這段文章寫得很有感情。但他的請求并沒有得到允許,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朝廷把他派往仕亳州(治所今安微亳縣),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又将他派到滄州,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曾鞏已經六十三歲了,神宗才将他調回京城,委任史館修撰,第二年又拜中書舍人。但隻過一年,即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曾鞏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